不送孩子上学就开除!内蒙古教改风波持续发酵,当局抓捕23名抗议者(组图)
本文综编自美国之音、法广网、德国之声、多维新闻、观察者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内蒙古宣布推广汉语教学后引发当地人举行抗议表达不满。近百名蒙古族裔和人权人士7日聚集位于美国华盛顿的中国驻美大使馆外抗议。8日,一些拥有红色背景的人士发布网络公开信,呼吁撤回教材改革新政。
地方政府警告公职人员必需送子女上学,违者将被停职停薪,甚至开除。当地警方更是严阵以待,以强硬措施兜底,抓捕了至少23名参加抗议示威的人。对此,德国人权政策发言人布朗德对中国提出批评,他指责北京对蒙古族人发起"文化战"。
抓捕23名抗议者 内蒙当局威胁家长送孩子上学
据美国之音报道,内蒙古学校采用汉语教学的争议持续,有境外媒体报道称,当地地方官员因违反中央决策,被停职处分。地方政府又警告,公职人员必需送子女上学,违者将被停职停薪,甚至开除。
美联社9月8日的报道说,过去几天,九个地方的公安机构报告,他们在八个旗抓捕了23人。抓捕的理由是他们“组织和收集请愿书签名”和“寻衅滋事”。寻衅滋事是一项没有确切界定的罪名,任何引起政府不快的行为,当局都可以以这个罪名进行抓捕。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普通话教学政策的正面信息的宣传力度。报道说,越来越多的学校回了普通话教学。
官媒内蒙古日报说:“现在仍然有许多年轻人、中年人和牧民不会用普通话进行基本的交流。” “这成为阻碍扶贫工作的一个障碍”。
美联社采访到的一名高中生说,他上星期离开学校,有个老师告诉学生们要回去上课。有些学生说,他们的父母受到了威胁,如果不让孩子回校上课,他们就可能丢掉工作。
南蒙人权信息中心周一发布的新闻稿说,内蒙各级政府除了抓捕和拘押抗议者之外,他们还用停职、开除、没收财产、减少社保等手段威胁那些坚持不让孩子回校上课的家长。
新闻稿说,巴林右旗党委向各级党委、政府机关和地方党支部、行政机关、民间社团和商业团体发出书面警告,要求它们的员工在9月7日前把孩子送回学校。否则他们将从9月8日开始受到停职、冻结工资的处分。
有海外蒙古人向境外媒体称,内蒙古在各地组织老师找学生上课,又指假如反对双语教学就是反对政府、涉颠覆。另有消息说,当地政府四出拘捕抗议人士,估计已拘捕数百人。
蒙古族裔人权人士聚集在中国驻美使馆前示威
7日,近百名蒙古族裔和人权人士聚集位于美国华盛顿的中国驻美大使馆以及国会山庄外,以行动抗议北京在内蒙打压蒙古语言教学,并声援内蒙民众保护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维权行动。
据中央社报道称,蒙古族裔人权人士集聚华府,抗议北京打压蒙语。该报道引述自由亚洲电台消息,近百人出席了抗议活动并呼喊口号,高举的布条则用英文和蒙古语写着“抗议中共在南蒙古(内蒙合)的文化灭绝政策”、“保护蒙古语言”、“停止同化政策”等标语。
据法广网消息,8月16日内蒙古教育厅发出通知,要求用蒙语授课的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蒙古语授课学校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将使用国家统编《语文》教材进行教学。
当局的这个决定激起了老师、学生和家长们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种政策执行下去将会造成蒙语边缘化,最终导致蒙古族的文化和身份认同的危机。
随后,锡林浩特市锡林郭勒盟、通辽市扎鲁特旗、赤峰市翁牛特旗等地相继发生抗议活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1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表示,推进统编教材使用“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有利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既利于当前、又利于长远的工作。会议并指出,内蒙古是模范自治区,“落实好这项政策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中共红后联名发公开信:勿重蹈新疆悲剧
内蒙古教材改革引发的争议持续发酵,官方强力压制“闹事者”,引发广泛关注。对此,近期一些拥有红色背景的人士发布网络公开信,呼吁撤回教材改革新政。
据多维新闻报道,综合9月8日消息,在网络公开信中,作者自称是曾经在内蒙古草原插队的知青——特定政治称谓,是指1968年至1978年从城市赴农村或边疆地区参与生产建设等年轻人群体。
针对内蒙古实施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政策的决定,公开信指,此事在蒙古族人中引起恐慌,也令知青们非常震惊,认为此举是“行事草率”和“不顾及少数民族同胞感情”。
公开信还指,此事实属“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称蒙古族人反对教材改革未受“别有用心势力挑唆”,是基于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热爱和保护。
鉴于此,公开信建议,一是立即中止新政,收回造成混乱的文件;二是问责缺乏政策和政治水平的官员,向蒙古族人道歉;三是必须停止乱抓人;四是立即停止有奖举报和列拘捕名单;五是勿给请愿者扣“政治犯”“受反华势力挑唆”等帽子。
公开信声称,“如果任其事态发展下去,会把一个好端端的内蒙古,生生搞成第二个新疆的局面”,“人心向背乃最大的政治,赢得蒙古族内心真正的拥护,才有真正的安定团结”。
这份9月5日发布的公开信结尾署名有“马晓力、刘进、李卫平、牛立、宋岩、滕平、许晓鸣、孙春秋、矫小红、魏年、杨建敏、胡冀燕、张小艾、黄光光、陈小玲、李志伟、任林、王瑛”。
公开信息显示,署名第一位的马晓力有红色背景,其父名为马文瑞,曾是中共中央西北局主要领导人之一,1954年任中国首任劳动部长,文革后出任中共党校副校长,1988年任中国政协副主席。马晓力近来多因反文革而受到关注。
目前,这封公开信在境外社交媒体引发关注,但目前尚无法证实其真实性。
德高官:北京对蒙古族人发起"文化战"
内蒙古强化汉语遭到当地反弹引起德国政坛的关注。
据德国之声报道,德国基民盟/基社盟议会党团指责北京侵犯少数族裔发动 "文化战",侵犯他们的权利。德国联邦议院人权政策发言人布朗德9月4日在柏林表示:"内蒙古发生的骚乱再次让我们感到震惊。"
这位基民盟政治人物还指出:"藏人、维吾尔族人,现在蒙古族人遭到文化灭绝,现在是时候把共产党对民族、宗教和文化少数群体的强硬路线提上国际议程了。"
中国驻日本大使:有关报道是别有用心的政治炒作
针对媒体报道的关于内蒙古教改新政引发的抗议活动,中国驻日本使馆发言人表示,有关报道是别有用心的政治炒作。
据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网站消息,9月8日,驻日本使馆发言人就媒体报称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发生所谓抗议活动答记者问,他表示:有关报道是别有用心的政治炒作。
发言人称,近年来中国国家教材委员会组织专门力量统一编写语文、政治、历史三科教材,自2017年开始就在全国所有中小学统一使用。今年开始,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在内的6个省区也开始使用该教材。三科统编教材不影响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其他学科课程的设置,蒙古语文课时不变,使用教材不变,授课语言文字不变,现有双语教育体系也没有改变。
根据中国外交部网站,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9月3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也曾表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官方组合拳能否挽回局面
中国内蒙古教材改革风波持续发酵。这场地方政府主导的教育改革的推进显然不太顺遂,也为中共的民族政策提供了一些值得反思之处。
据多维新闻报道,客观来说,当地民众未得到官方许可大规模聚集在公共场所,确实违反了当地法律规定,也会影响到社会秩序。公安机构严格执法能够起到比较明显的震慑效果,有助于恢复社会秩序,防止局面进一步失控,不过也可能会激起更多的不满。
尽管国家安全和教育公平两者之中的任何一个,都能够构成推行这次教育新政的充足理由,不过也要考虑到中国的改革牵扯“民族”问题时就会变得比较敏感。即便中国这项新政已经筹备甚久,而且有意通过渐进的方式在不同地区先后落实,更是将内蒙古地区置于新疆、西藏之后,中国公安部部长赵克志在开学前特意选择到内蒙古和宁夏两个民族自治区视察,应该已经预想到会在当地遭到某种程度的抵触,或者是已经注意到出现了类似的苗头。
针对违法越界行为,确实需要雷霆手段,但是仅有雷霆手段是不够的。例如,此次内蒙古中小学普遍在9月1日开学,这项教育改革新政策仅仅提前6天发出通知,显得有些仓促。相关机构事前可能没有预料到会引起反弹,或者是希望淡化改革冲击,因此缺少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没有给予民间一个心理适应期。
民间和网络里的不实传言、严重夸大甚至骇人听闻的说法,以及中国境外一些媒体舆论的误导,可能也在内蒙古相关工作人员的预料之外。对此,不仅需要防止谣言、阴谋论、偏激言论的进一步扩散,还应尽快对外做出澄清,以合适和有效的方式做出普遍且有针对性的政策解读。
本文综编自美国之音、法广网、德国之声、多维新闻、观察者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