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马思纯!”:和彭于晏床照曝光后,评论区留下了10000句脏话(组图)
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的电影《第一炉香》,前段时间发布了预告片。
从定角到开机,“主角外形不符合原著”的质疑声可以说是一秒钟也没有停过。
一身腱子肉,黝黑阳光的彭于晏,要出演“没有钱,又享惯了福”,吃软饭的病娇阴郁的混血公子乔琪乔。而敦实乐呵的马思纯,穿上民国校服活脱脱一个高喊自由的进步青年,却要出演自带隐喻风情、堕落风尘的葛薇龙。对比原著的外形描写,确实不太能让人接受。
作为主演的马思纯和彭于晏,就这样成为被吐槽的风暴中心。预告片中的床戏不仅被嘲只有肉欲、毫无美感,还成为了网友们创作段子新一轮的灵感源泉:
“比骆驼祥子还要闰土。”“哪里是第一炉香,明明是第一炉钢。”“他俩激情戏总感觉彭于晏下一秒就要按着马思纯的脚踝监督她做仰卧起坐......”“第一炉香男女主简直就是漫画里走出来的人。”
然而接下来的讨论却逐渐失控,开始脱离剧本角色本身,上升到带有人身攻击的外貌羞辱。
大量侮辱性词汇不堪入目,甚至以外貌评定内在,高呼演员应该滚出娱乐圈。
马思纯适不适合出演这个角色,这是讨论自由,我相信每个书迷心中都各有定论。
可隐匿在网络遮蔽下,用外貌作为理由理直气壮地释放对他人的歧视和恶意,不禁令人后背发凉。似乎越来越多人忘记,审美是拿来要求自己的,不是要求别人的。
曾经听过一句很鼓舞人心的话,“美貌不是你生存在名为‘女性’的空间里,所必须支付的租金。”
然而理想是美好,现实却是天下人苦“以貌取人”久矣,因为外貌而被无限压缩生存空间的残酷也时有发生。凭借《致命女人》slay全场的华人女星刘玉玲,早年间也曾因为外貌不出众接不到任何剧本,甚至被辱骂“丑成狗”:
因为职场PUA闹上了热搜的Yamy,也自曝曾被老板在会议上公开羞辱:
“超级丑”“不时尚”“我觉得她有病”“穿得像个刺猬一样”甚至还要反复强调Yamy很丑,并且煽动在场其他人一起认同他的审美观,获得快感。
这个世界从不缺对别人外表指手画脚的人。同样被困在橱窗里,接受别人评头论足的,又何止明星这一个群体。
此刻走到街上,你也可能成为那个因为不寻常的外貌特征而被侧目议论的路人。审美是主观的,可如果居高临下地公开评价他人外貌,将别人生来没有选择的点作为软肋嘲笑攻击,未免太low。
颜值即正义,贩卖了多少外貌焦虑打开某书、某音,随处可见各路肤白貌美的人生赢家:她们拥有深邃的五官、吹弹可破的皮肤,腰间没有一丝赘肉、还有普通人难以企及的精致生活状态。
这些网红动态编织了引人向往的浮华世界,一个“长得美, 一切都会变得轻易”的世界。普通人也不自觉地将更多的关注放在容貌上,对外貌要求越来越苛刻,为自己套上重重的枷锁。
我们开始见不得任何真实,拍照要P掉皱纹、小肚腩、麒麟臂、拜拜肉,美颜效果要拉到最大,磨皮磨到看不见任何毛孔:
在以外貌至上著名的韩国,甚至连上班不化妆、电视台主持人出镜戴眼镜,都会被认为是“容貌不端正”而遭到抵制:
电梯、街头无处不在的整容广告也在强调着外貌价值,仿佛外貌才是我们唯一值得投资的东西:
“女人,美了才完整。”“去整容吧,女人就该为自己而活。”“雕刻自己过程会痛,但你终将遇见更好的自己。”
仿佛美貌绝缘体,就不应该活在这个世界上。整个社会的外貌焦虑,已经压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满屏洗脑的毒鸡汤,无一不在传达着同一个观念:生而为人必须美丽,不漂亮=无法活出自我=人生失败。可悲的是,大多数人选择了相信,把变美当作人生的终极理想:世界上美丽的人那么多,为什么不能多一个我?显然,这种外貌焦虑已经蔓延到孩子的身上。
审美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就已经迷失在对美的追求中,希望通过整容向主流审美靠近。
本该天真烂漫玩耍的年纪,还有的已经被狂热的家长草草推上了手术台。还记得那个7岁就被妈妈带去割双眼皮的小女孩吗?看着小女孩那双挨了刀子还在恢复期的双眼皮,文案里那句“颜值时代,爱美从娃娃抓起”,显得格外扎眼。
这些自作聪明的家长以为替孩子做出了最明智的人生决定,让孩子赢在颜值起跑线,从此人生会更顺遂。
可是进一步想想,人生问题的根源仅仅是因为不好看吗?所有问题都能通过帮他变好看解决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不敢想象,这些小小年纪就被外貌焦虑裹挟,潜移默化认为美貌是人生第一顺位的孩子,会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未来。
确实,在这个看脸的世界,有着优越脸蛋的人往往拥有更多优势。但将优秀与否和外貌挂钩,过分追逐外貌红利,忽略了修炼智慧和内在。
当美丽的皮囊下包裹的是空空如也的内核,这样的美又有什么意义呢?正如那句话所说,“美貌这张牌跟什么一起出都是王炸,但单出,一定会很惨。”
被“你真丑”毁掉的人生丁香医生曾经摆出这样一组调查数据:一项对 18 万名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外貌」是被霸凌最常见的原因;韩剧《我的ID是江南美人》中,女主角姜美来从小就因为丑得太出众而成为校园霸凌的对象,变得自卑怯懦。
另一项调查显示:1000 多名因为外貌被羞辱过的学生中,60%的人试图改变他们的外表
53%的人表示变得焦虑
29%的人表示变得沮丧
24%的人说他们减少了饮食量每一句“你真丑”,都在切切实实地改变着他们的人生轨迹。
日本21岁的网红Ikirichan,曾经在网上po出了自己被亲爸骂到全脸整容的经历。小时候的Ikiri是个单眼皮,脸蛋有可爱的婴儿肥,虽称不上什么惊世大美女,但绝对不算丑。
偏偏,提供基因的父亲却从不吝啬于对她外貌的贬低:
“你的长相会为他人带来不幸。”
小孩子的世界很单纯,对于他们而言,美就是美,丑就是丑,从来没有中间地带。
敏锐感知到爸爸给自己灌输的定义后,她开始接受“我很丑”的事实,然后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让自己变美:从16岁就开始整容,几乎每年都会进行不同部位的整容手术,迄今为止共花费约1500万日元(约90.5万人民币)曾经只身一人前往韩国接受整容手术,知道风险很高,甚至事先写好了遗书,抱着死在手术台的决心也要继续“变美”。
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就这样刻在了Ikiri的心里,让她产生自我厌恶,陷入了一辈子和外貌的斗争挣扎。多元审美,对于不少人来说或许仍止于一句口号。
不喜欢可以,没人逼迫你认可不一样的审美,但至少请做到不要恶语相向,并允许有人认为ta美。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每一个外貌羞辱氛围的营造者,会在什么时候成为足以毁掉他人人生的施暴者。
“不漂亮也不要紧,
不要因为别人的视线作践自己。”一位美妆博主曾经把自己的素颜照放到网上,3个月的时间里,超过10万人涌入主页,肆意攻击她的长相:“没眼看。”“巨丑,我想吐。”“认真的,你洗过脸吗?”
当她画上精致的全妆,网上的风评也开始有了转变:“被惊艳到了。”
“怎么会有这么完美的人!”“你涂这个口红真好看。”
然而短暂的赞美过后,是不变的苛刻:“丑得不化妆都不行了吧。”“千万别相信这些带妆的婊子。”“省省吧,怎么化看起来都像一坨屎。”她依然很痛苦。
正如《生活在别处》所说,“把自己交给他人的眼光去评判,正是产生不安和怀疑的根源。”活在他人的凝视之下,企图让所有人都满意,这样的迎合永远没有尽头,因为他们永远都会期待你:瘦一点,再瘦一点;
白一点,再白一点;腿再长一点,腰再细一点,胸再大一点,鼻子再挺一点...没有人会对你百分百的满意,这世上更从来不存在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中间值。
但你可以先放下焦虑,学会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五官和每一块看似碍眼的脂肪。肤白纤细是美,黝黑丰满是美,凛冽的单眼皮是美,敦厚的宽鼻翼也是美...
更何况,从瓜子脸、微笑唇、蜜桃臀、A4腰、筷子腿...这些旁人制定的审美标准一直在变。一味追逐取悦,失去自己对“美”的定义和思考,最终只会让爱美沦为折腾自己的工具。
正如那句话所说,“你的身体只是承载你精神的容器,尊重它,而不是跟它较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