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澳洲移民数额与华人职场的困扰
市场回顾
澳洲股市周二轻微下跌。
中国股市周二也有下跌。
欧美股市出现反弹。
美股三大指数上涨均超过1%。
黄金报价跌破1900, 暗示市场避险情绪并没有大幅增加。
石油价格,和澳元价格大幅下跌,原因在于美元指数价格在过去24小时价格上涨。
今日关注(墨尔本时间)
澳洲东部时间晚上11点45美国制造业PMI数据
澳洲东部时间晚上12点美联储主席国会证词
热门话题
大家都知道自从今年年初疫情开始之后,澳洲封锁了国门,使得原本每年18万的新移民配额也大幅减少。实际上不仅仅是长期移民减少,就连短期的学生和工作签证人数都大量减少。很多朋友会担心,这目前疫情使得澳洲当地的失业率大幅上升,政府会不会为了保护当地就业而暂停新移民计划呢?
我认为这个担忧几乎可以排除。因为澳洲经济在过去20年的高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中国大量的资源需求,但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澳洲人口在过去20年的高速增长。对比其他发达国家,澳洲的人口增长率几乎保持在第一或第二的位置。相比日本欧洲很多进入老龄化的人口结构。澳洲过去20年的新增人口几乎都是优质移民,不是带着学历技术,就是带着钱和生意。
也许我们见过很多澳洲当地有些不明事理的人说什么移民抢了工作和房子。其实正是因为人口的增加,才带来了刚需消费,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前进。要不然,就靠20年前澳洲自己2000万人,一年能买多少汽车?能盖多少新房子?就算每家生3个孩子,也需要20年后才能成为消费主力,远远不及引进优质移民来的快。所以澳洲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的因素其实更要超过矿业出口的因素。
而人口红利,随着今年疫情的严重,澳洲本地人口自然出生率预计将会创下几十年来的新低,因为工作不稳定,收入减少,使得澳洲很多家庭不敢生,或者延迟生。这样一来,政府就必须更加依靠引进成熟优质移民来解决人口增长乏力的问题。况且,其实大部分的商业移民,几乎不会和本地人抢夺工作机会,反而会创造就业岗位。因为大部分商业移民来澳洲之后是自己做生意,而不是去公司上班。因此在疫情控制之后,我预计澳洲不但不会停止移民计划,反而会大力增加移民数量,尤其是商业移民和短期的学生签证数量。因为后者不会抢夺工作,还能带来大量的消费支出,属于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政策,只要有基本经济概念的官员,都想得到。
再说一个澳洲职场话题。最近很多朋友和客户都问到了他们孩子在澳洲大学毕业开始工作需要注意的事。我今天专门说说我的看法和经验。
我们知道华人在澳洲当地职场遇到一个比较多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同样是非英语背景国家的员工,其他国家的就比我更能得到上级赏识,或者为什么他/她没有我做的多,却能上升的比我快?为什么华人勤奋努力工作,却一直没有其他非英语国家的混得好?
也许我说的不对,但是根据我的观察和经验,我总结了3个原因:
缺乏沟通:很多时候咱们华人大部分从事的例如会计和IT等技术岗位,很多人都埋头苦干,但是等做完后发现,也许并不是领导或者团队其他同事需要的。这不但浪费大量时间,而且会造成同事间的不愉快。因此在做事之前,包括做事之间,一定要做到充分和连续的沟通,和上级和团队保持沟通,确保不要白费力气做无效功。因为如果别人需要的是萝卜,但是你种的是青菜,那就算种再多,花再多时间,也得不到肯定。
华人之前缺乏抱团精神。我们经常看到某一个非英语背景的员工成为部门领导之后,之后会在部门招聘和自己背景相近的员工。但是我看到我们华人员工跨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帮扶精神在澳洲当地企业比较缺乏,不知道是因为想要避嫌而故意做的公平公正,还是其他原因,总之就是没有其他非英语背景职员那么团结。
就是一个很关键的点:华人员工很少说不,让人会有一个缺乏自己想法的印象。因为在传统中国教育体系下,上下级关系很明确,而且在中文媒体一直宣传做人做事要讲究中庸之道,不要做出头鸟,也不要顶撞上级。这样一来就造成很多华人员工永远不会说不,虽然这样会留下一个踏实能干的印象,但是也因此会造成一个缺乏主见,没有领导能力的负面效果。而在澳洲或其他西方国家,其实上下级并没有亚洲国家这么明显,有时候发表自己观点,并且坚持自己观点,其实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以上想法只是我个人观点,相信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处的公司和背景也不同,不能生搬硬套。但是既然我们现在生活在澳洲,其实就应该因地制宜,改变自己,来适应周围。
图形分析
美国纳斯达克科技指数:我们知道今年疫情以来,各国都是科技板块引领着大盘,美国也不例外。过去半年纳斯达克指数的走势明显超越了道琼斯工业指数,所以未来的美国股市什么时候反弹,更多时候我们可以看科技指数的表现。在经历了3周的下跌之后,目前美国科技指数再次来到了短期的一个转折点。如果本周价格能保持在11166以上,那美国科技指数则有可能会继续上涨。反之,如果被局限在11166以下,则需要更多时间的巩固来酝酿下一次反弹。
免责声明:GO Markets分析师或外部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基于其独立分析或个人经验。所表达的观点或交易风格仅代表其个人;并不代表GO Markets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