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放水”中国承压人民币国际化急需“战线”外移(组图)
美元“放水”人民币持续承压。从3月以来美元指数已经从近103点的高位跌至近94点。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则一路上升至6.8。巨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已经形成“堰塞湖”。人民币内贬外升,中国金融风险急剧增加,内部改革举步维艰。
对此,中国政府除了在内部尽量拉紧房地产和金融炒作的“缰绳”之外,一场对外的金融博弈已经不可避免。
美元的不负责任的量化宽松政策,正在让人民币承受巨大压力。中国内部的改革不得不因应对输入性通胀而迟滞。(视觉中国)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然而,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以来,大规模的经济刺激和美国政府所采取不负责任的“量化宽松”政策,以及实际上的美元“负利率”政策,正在让中国的金融体系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尤其是在美国部分政客威胁制裁中国的银行体系,强行切断人民币、港元与美元的结算,美国政府可能采取“强行脱钩”的极端政策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不得不做好最坏的应对准备。
其中最难的就是如何协调好发展与风险的关系。当前的中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世界经济也已经高度融合,再像之前那样仅进行被动防御,实施金融管制,不仅将陷入美国孤立中国的“陷阱”,而且也将极大地损害中国自身的经济和人民币国际化的信用。这就要求中国政府必须采取更加进取的策略。在加快金融开放,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上,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形成对风险对冲。一方面保住核心资产不受攻击,另一方面扩大中国资本与金融的全球合作,把“战线”向外推移。
在应对美国的贸易遏制和输入性通胀风险方面,首先需要继续坚持“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原则,坚持“金融严管”以来形成的高压态势,严格场外美元配资监管,堵住金融漏洞。同时,加快国内金融渠道的建设,推进金融产业和实体产业的融合,加强国内经济大循环对实体经济的支撑,这是防范输入性通胀风险的根本保障。
在此基础上,以为为主,积极推进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在严格执行负面清单制度的同时,把愿意投资中国的国际资本吸引到中国市场来。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和金融规模足以容纳,吸收更多的国际投资,也足以应对国际做空势力的冲击。中国向来欢迎世界各国分享自己的发展成果,欢迎外资银行来搭便车。同时,中国对于有意破坏中国金融秩序,违反法律法规,做空人民币,以及港元的国际炒家,也同样将给与坚决依法处理和市场打击。
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风险的过程中,除了守住国内市场,还要积极走出去,将“战线”推进到国际市场。
人民币的升值利弊各半,尽管中国出口受到损失,但是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因此得到巩固和提升。(视觉中国)
目前,中国政府坚持人民币不主动跟随美元贬值的政策是正确的,体现了中国对于稳定国际经济的担当,也是中国经济和人民币资本走向世界实现互利共赢的基础。正所谓“公道自在人心”。美元不负责任的“滥发”,已经激起了全世界各国的不满,严重损害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利益。而人民币相对于“一篮子”货币的稳定和人民币购买力的不断加强,则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力量。
中国应借此时机,加大在“一带一路”国家的人民币投资、结算规模,加大中日韩之间的合作;加大与东盟的合作力度,加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的落实,适时推进人民币结算业务;同时加大与欧洲各国的合作,巩固互利共赢的经济格局。同时,中国也应加快完善在石油贸易、大宗商品交易上的人民币结算交易体系的试点建设,完善金融通信标准和网络的建设,做好应对美国采取极端手段,进行金融制裁,金融信息截断等“硬脱钩”的准备。
既然目前依托美元体系的全球贸易和金融系统已经出现了问题,既然美国威胁要“硬脱钩”,那么更多的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就要依托区域性的经济和货币结算体系来代替美元体系,重构世界经济循环。自不仅是对美国“硬脱钩”的应对,也是对美元体系的威胁。
尽管按照理想的情况,人民币国际化应该是一个“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人民币也不是要取代美元,称王称霸。但是,在受到不合理打压的情况下,中国也需要展示肌肉、敢于交锋,这同样是人民币国际化不可避免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