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馆5年的中国河南博物院主展馆于近期重新对外开放。据相关资料显示,河南博物院共设16个展厅,展出精品文物5,000余件套,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部分藏品被誉为中国的“国之重器”。(新华社)
游客在河南博物院展厅内参观铸铜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新华社)
游客在河南博物院展厅内参观青铜编钟。(新华社)
在河南博物院展出的展品“三彩鸳鸯尊”。 所谓三彩,实际上是黄、绿、褐、蓝、黑、白等色釉。说它三,表示多的意思。唐三彩的器型十分丰富,比较出色的是人佣,马佣和骆驼佣。(新华社)
商代早期的杜岭方鼎出土于河南郑州,是镇馆之宝之一。杜岭方鼎不只是早商的一件青铜重器,更是中国乃至世界于人类的青铜时代,所创造的第一座青铜文明纪念碑——杜岭方鼎是目前人类所能认知的年代最早、体量最大、铸造最为完美、保存最为完整的青铜重器。(新华社)
游客在河南博物院展厅内观看展品“彩陶双连壶”。1972年河南省郑州市大河村出土,高20厘米。以泥质红陶做成两壶并连状。连腹处有一圆孔相通,两壶体近于橄榄形,通体施红衣绘黑彩平行线条纹。(新华社)
游客在河南博物院展厅内参观各种玉器。七璜联珠组玉佩(彩色珠串),属西周晚期,通长约87厘米,1991年三门峡虢国M2001号墓出土。这件七璜联珠组玉佩由七件大小递增的玉璜由上到下,由小到大依次递增,各璜之间以左右对称的双排两行玛瑙与琉璃串珠连缀而成。(新华社)
在河南博物院展出的展品隋代的“绘彩陶坐姿伎乐女俑”。1959年安在河南安阳市张盛墓出土,唐代为中国历史上音乐、舞蹈艺术集大成时期,一来继承周、秦、汉、魏不断发展之乐舞传统;二来融合外来乐舞因素,推陈出新。此种状况之发生出于当政者喜好,以致从宫廷到民间、从坊肆至深宅大院,无处不闻歌舞声。(新华社)
石辟邪,属东汉(公元25年至220年),1978年河南省许昌市出土,高130厘米,长150厘米。辟邪为陵前仪仗石雕,常与天禄配对,俱属神兽之列。此兽以巨型青灰色石灰岩石块雕凿而成,。形如虎似狮,态极凶猛,体魄健壮。(新华社)
“金缕玉衣”,镇馆之宝之一,属于西汉中期,1986年在河南永城芒山镇僖山汉墓出土。由2,008个玉片,用金丝缀合而成。按人体部位分别为头罩、面盖、上衣、袖、手套、裤、脚套等,玉衣为上古贵族的敛葬服饰,始于战国末期而盛于两汉,根据身份与等级的不同,玉衣的联缀又分为金缕、银缕、铜缕和丝缕。(新华社)
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妇好鸮尊(鸮,是中国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学界认定,妇好鸮尊的年代属于殷墟青铜器二期,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小屯宫殿宗庙遗址西南侧妇好墓,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一件鸟形铜尊。妇好鸮尊共有两件,形制、纹饰、铭文基本相近,为一对。另一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新华社)
在河南博物院展出的展品“白玉龙首绞丝纹佩”。(新华社)
在河南博物院展出的一组陶俑。(新华社)
在河南博物院展出的展品“龙凤纹玉璜”。(新华社)
在河南博物院展出的“石菩萨头像”。(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