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紧张态势升级:中国空间站将美国拒之门外的背后(组图)
一则“中国空间站将美国拒之门外”的消息近日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微博中传开,有网友发文称,中国已经收到了27个国家参与空间站项目的申请,经过评核后批准了18个国家进驻中国天宫空间站的资格,“而美国已被直接拒绝”。
中国空间站拒绝美国加入
大陆网友:报了一箭之仇
据多维新闻报道,上世纪90年代,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空局等共16个国家参与研制国际空间站,迄今为止,已有来自多个国家的航天员登上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据传在筹划建设国际空间站时,中国曾表达过参与建设的意向,但因美国出于政治原因反对,以及中方资金、技术不足等诸多障碍,中国最终未能加入国际空站建设。
这件事,一度成了很多中国人的心结。有大陆网友日前在“中国空间站将美国拒之门外”的评论中调侃,“天道好轮回,苍天绕过谁”,称此举报了当年“中国申请加入国际空间站被美国拒绝”的仇。
探索外太空是一场具有高度战略意义的竞争,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出炉了太空战略规划,争夺太空话语权已成为各国战略竞争的重要方面。登上热搜的这则新闻其实并不“新”,2016年3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即已与联合国外空司签署了《利用中国空间站开展国际合作谅解备忘录》,商定利用中国空间站为各国提供科学实验机会,并在未来为他国航天员或载荷专家提供在轨飞行机会。
2019年6月,一则重磅消息从奥地利维也纳联合国外空委第62届会议传出:中国空间站第一批空间科学实验国际合作项目入选结果正式发布,共有来自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功入选,这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通过联合国进行的大规模国际合作。
从公开资料来看,中国空间站选项目有一套严格遴选标准的,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林西强介绍,首先,要符合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太空基本原则;第二,项目的科学意义要突出,能够大幅带动相关科学技术领域进展,或能有效促进项目申请国家的航天科学技术发展和科研能力提升;第三,技术方案要合理可行,具有良好的工程可实施性,不对空间站构成威胁;最后,能够自行承担项目研发经费。
从公布的结果来看,入选中国空间站的第一批科学实验项目内容涵盖空间天文、空间生命科学、生物技术、航天医学、空间物理、应用新技术等诸多前沿科学领域;项目主体包括政府,学术或私营实体,有的来自发达国家,也有的来自发展中国家。中国空间站将为项目申请方提供免费的上行发射和空间站运行机会,以及测控、回收等保障性服务支持,研发经费则需要由项目申请方自行承担。
在被问及“选项目时是否有排斥来自美国的项目”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回复称,“我们没有排斥任何国家,也没有限定任何范围,有美国团队参与申报的项目。从科学价值和技术考量来讲,美国的项目没达到要求的标准。”
作为太空竞赛的后来者,中国出发时间晚了数十年。50年前,中共在建政21年之后,发射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50年后,中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于2020年5月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首飞任务取得成功,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返回,为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奠定了重要基础。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启动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实现航天员天地往返,神舟一号至六号已实现;第二步全面突破发展空间站的核心技术,如航天员出舱行走、空间交会对接、空间实验室、货运补给、多人中长期生存,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已完成;如今已走到第三步,也就是终极目标,即“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预计从2021年到2022年,中国将通过11次飞行任务,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第一批将陆续发射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进行空间站基本构型的在轨组装建造;在空间站建成后,航天员将长期在轨驻留中国空间站,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在国际空间站面临“退役阴影”之际,中国空间站研制建设工作正在有序开展,计划于2022年前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出于多种原因,如果国际空间站不延长使用寿命,很可能在2024年退役,这也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空间站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空间站。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在2019年对外发布中国空间站“合作项目入选结果”时,前面还有三个重要的字“第一批”,这就意味着未来不排除有第二批、第三批乃至更多合作项目。在谈及中美航天领域合作前景时,中方表示,“中国愿意与世界上所有以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为目的的国家和地区,在载人航天领域开展合作与交流”。
中国宣称两年建成空间站,美中角力扩展至太空
据美国之音报道,中国十一国庆期间,媒体大量曝露有关中国建造空间站“天宫一号”的信息格外引人关注。中国宣称要在两年内完成空间站的建造工程。
目前国际空间站领域大致处于“美国主导多国合作”的状态。业内观察人士分析说,在太空技术领域,美国一直处于技术垄断地位,中国大张旗鼓建造空间站的举动显然具有挑战美国的意味,它标志着美中竞争已经从贸易战、科技战扩展至太空战。
中国媒体对这个空间站项目的报道极为详尽,包括了建造进度、时间表,以及多个正在建造中的空间站组件以及航天员训练情况。中国表示将在2年内完成11次密集升空,利用“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把负责空间站组装的宇航员以及“天和”空间站核心舱、“问天”实验舱以及“梦天”实验舱等空间站组件送上太空。
长征5-B运载火箭计划将搭载“天和”核心舱于2021年上半年在位于中国海南的文昌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长征2-F运载火箭随后将在位于甘肃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 “神舟”载人飞船发射。
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CMSA)10月1日公布消息称,中国最终确定了18位宇航员参与这一计划,其中包括7名飞行员、7名航天工程师和4名载荷专家,其中1名为女性。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曾发文称,中国“天宫一号”空间站任务寿命将达15年左右,可供三名宇航员长期在轨驻留,半年一轮换,可供六人短期驻留十天。
今年6月,中国宣布将与法国、德国、日本、肯尼亚、秘鲁等17个国家的23个航天机构合作,在“天宫一号”进行科学实验。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曾发文警告,中国的空间站计划可能会威胁到美国的太空优势。局长吉姆·布里登斯汀(Jim Bridenstine)曾对国会表示,国际空间站退役后,美国保持在地球轨道上至关重要,“天空一号”空间站将威胁美国的太空主导权。
布里登斯汀表示,国际空间站的使用寿命有限,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为了让美国保证在太空中战略优势,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要求在2021财政年提供1.5亿美元,以帮助实现近地轨道的商业化。
他强调说,中国致力于建立中国空间站,并将其迅速“推销”给世界,此举正在威胁美国的太空利益。如果美国在付出所有努力后放弃近地轨道,那将是一场悲剧。
国际空间站于1998年正式建站,目前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主导,俄罗斯联邦航天局(RK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加拿大国家航天局(CSA)和欧洲航天局(ESA)等主力运作,美国曾在1993年拒绝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