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凌晨四点的搬家公司不接活,专找离家出走的女孩下手(组图)
有件事我一直牵挂着。
10月初的时候,江西一女子突然「失联」9个月,她丈夫一直在到处张罗找寻妻子的下落。
当时网友都在集体转发呼吁——不要向任何人提供失联姑娘的信息,连警方都不能。
因为这个离家出走的失联女子,25岁却已经结婚12年,她13岁结婚,16岁生子,生了4个孩子,前三个是女儿。
出走那天,她把自己包裹起来,全身上下只漏出了一双眼睛,因为害怕被认出来。
我不敢细想,只能暗自祈祷:“跑得越远越好”“千万不要被找到啊”。
不仅如此,我还希望有专业的机构,可以帮助那些想要「离家出走」的女孩,帮助她们脱离困境。
那么,问题在于现实中这样的机构真的存在吗?
我听朋友分享,她说自己真的幸运地遇到过。
搬家公司帮我离家出走
去年年底因为一次不愉快的分手,朋友紧急向我推荐了搬家师傅四平的微信。
她说自己和四平大哥接触了五年,此人见证了她从五环城中村到二环的迁徙,马上四哥就要把她送到自己买的房子里去了。
给四哥打电话的时候是晚上10点,全城的搬家业务都停了,而我提出需求是:马上搬走。
于是电话挂断2个小时后,我真的彻底把那个绝望的「家」甩在了身后,开启了新生活。
不得不承认就业务来说,四哥实在太利索,完全不用我动手。
当天,坐在厢式大卡车副驾驶,我旁若无人地一直哭。
“像你这样的姑娘,我一年得遇到好几十个。”四哥操起东北话安慰我。
见我没理会,他补充道:“很多半夜和男朋友吵架、分手的姑娘给我打电话,好几次,我人还没到,俩人就和好了,好家伙!”
随后,车厢里是死一般的寂静。
真的和四哥熟络起来,我听到了此生难忘的人间故事——
这个浑身江湖气的大哥,凌晨四点接到过一次极限搬家行动。
与其说搬家,不如说救人。
△四哥说她经常遇到女孩半夜打电话
客户是个女性,打来电话除了哭,连话都说不清楚,除了她哭,旁边小孩的啼哭声也非常刺耳。
“我寻思不对劲啊,打听好地址,叫醒了3个工友,也顺便叫了些兄弟一起去。”
平日里,出一次活2-3个壮汉就完事了,但那次,四哥带了7个大男人。
“都是下苦力的,力气大着呢,打起来也不怕。”
到了目的地,房子只有一对母子,房间里乱糟糟的,不知道是打斗痕迹,还是搬家必然带来的下场。
或者两者都有,因为那女孩脸上有明显的巴掌印,头发也很乱。
“那个姑娘说自己和刚刚老公争吵完,人出门了,估计要明天下班才回来,想在这个时间之前,带着孩子走。”
只是当时有三个问题非常棘手:
1.我们到人了,她东西啥都没收,搬啥?——我们几个大老爷们只能帮着一起收。
2.姑娘都不知道自己要搬到哪里去。——大家一边打包,一边帮着找房。
3.这姑娘带着孩子。——这个我真的没办法。
△和四哥的对话
四哥搬家业务做得有些年头,朋友圈经常可以看到些转租信息。
好容易找到合适的房源,蹲守到早上十点钟,租房的人才给回复。
好说歹说的,租房的人才答应,在没签合同前,让母子俩先住进去。
“下午一点过,我们把这对母子送过去了。”
四哥说那是最费劲的一次,整个搬了6个小时才完事,押人送货的,随时准备干架,感觉自己做的是非法买卖。
△四哥连人带家的人送走
那次偶然事件后,四哥说他晚上睡觉前,都会检查手机是不是静音状态。
从前,他觉得半夜打进电话来约业务的是神经病,真的遇到了,他才意识到不是这么回事。
四哥现在也算半个中介,据他所说——那次半夜行动之后,他就会随手转发些转租信息,给大家提供便利。
也是江西女子离家出走后,我提议四哥要不要真的成立一个「帮女孩离家出走」小队,主攻这门业务。
四哥嘴上却说:“谁真的干这个啊?帮不完的,还闹心。”
△干不成主要还是缺人,天天做吃不消。
那些存在的女性庇护所
网上有人在认真地提议:民间可以成立些帮忙被家暴、虐待、想离婚而不成的女孩搬家逃跑的机构。
这种业务绝对有很多女孩需要,也势必成为风口。
△图源新浪微博:顾不厌
据说,日本黑道变乖巧之后,会接一些奇奇怪怪的不犯法活路,包括帮女性离家出走。
黑道本着严格的保密精神,会保证妇女离家出走后不被找到,售后服务也是杠杠的。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1Q84I》,就存在一个这样的女性乌托邦。
书中有个叫方静惠的老妇人,她的女儿因丈夫的虐待去世。
老妇人不仅了结了女婿,还成立了一个暴力受害女性的庇护所。
这间庇护所里的女孩,大都遭受家庭暴力,甚至还有被父亲侵犯的女孩。
老妇人作为幕后老板,不仅保护女孩们,还会在必要时刻选择对施暴者进行暗杀活动——法律顾不到的地方,她自己花钱找杀手干。
△ 《1Q84》
大千世界里,这样的地方除了地下组织和文学作品里,我在美国加州地区发现了一家叫Meathead Movers的搬家公司。
△ Meathead Movers搬家卡车
Meathead Movers一开始也是纯粹的搬家公司,后来业务做多了,他们才发现一部分的客户是妇女和小孩——她们不堪暴力,需要逃离。
这样的业务,最考验的是时间——暴力受害者都会选择在施暴者不在家的时候趁机搬家。
△ Meathead Movers成员
于是他们通常都会以最快的速度帮她们搬走。
考虑到会有冲突发生,他们不仅保护受害者,还和当地的反暴力组织合作,保证过程安全。
而且,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MeatheadMovers希望可以帮家暴受害者减轻负担,他们坚信:
真正的男人不会打女人,真男人会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 成功搬离的孩子画的感谢画
国内也有这样的机构,它叫「源众反暴力热线」,会为妇女儿童提供救助金和庇护所,还有后期的法律援助。
在做这样事情的机构,需要让人看到。
△源众反暴力热线
为什么女孩要离家出走?
肯定有人觉得困惑,既然作为受害者,为什么不能选择堂堂正正地走,而非要选择这样剑走偏锋的逃跑方式。
甚至鼓励民间成立帮人逃跑的组织。
如果不是因为发生在我身上的特殊经历,我肯定也会不理解。
两年前,我和前男友在家发生了互殴事件。
趁他睡着的时候,我跑到酒店开了房。
次日,他通过苹果ID找到了我,并且在我睡着的时候出现在枕边。
我实在没想通,去问了前台:“为什么要给他房卡?他万一是来杀我的怎么办?”
前台说:“他说是您丈夫,并且提供了准确的手机号…”
我才意识到,自己真的低估了「丈夫」二字的分量。
在丈夫面前,隐私和秘密一切都不重要了。
打开搜索引擎,我同样也找到了不少寻妻的帖子,看上去都是苦情戏码。
“妻子跑了,东西搬空了。”
“妻子离家出走了,丈夫找到她下跪求她回家。”
△ “感人”的团聚场面
在网上,经常看到男性发问:“妻子离家出走怎么办?”
很多人都会热情支招:“去哄回来。”
但鲜少人问:“她为什么要走?”
她为什么要走,或许是因为,她本不属于这里。
△ 每个离家出走的女孩背后,都可能存在暴力和伤害
也有人为了让妻子回家,不得不采取极端手段,首先是想状告遗弃罪。
那个江西25岁结婚13年的女孩,有媒体的报道标题是《女子抛下子女离家出走了》,事实全凭丈夫一张嘴。
△ 抖音寻人和新闻报道
早些时候,还有人为了寻妻,会选择上一些寻亲节目。
其中有个案例是母亲是强奸拐卖,她逃跑后,丈夫携孩子上节目。
节目组靠着自己的资源把逃跑的母亲掘地三尺的找了出来。
一堆金牌调解员开始劝说:你是个母亲,你得无私。
那个母亲说:“我是个母亲,但我首先是个人。”
△ 寻亲节目《等着我》
2015年,新华网发文《她们的世界里,“妈妈”成了一种禁忌——走进湖南“无妈乡”的女娃娃们》。
「无妈乡」,是湖南邵阳县黄荆乡的另一个称谓。
△ 湖南有个无妈乡
这里还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就有132个没有妈妈。
除了「正常死亡」,有116个孩子的母亲因为逃婚或者改嫁离开。
文字很煽情,真相很残忍——
这里的大多数母亲,都是人贩子从更贫困的地区拐卖来的,她们被卖到家里,忍受家里男人的懒惰和毒打。
△ 没有妈妈的孩子们一起吃饭
而当地县妇联竟然还在努力留住这些母亲,找回逃走的女孩,“好让她们和孩子团聚”。
这些“母子团聚”、“破镜重圆”的戏码背后,是多少女孩被拐卖、囚禁、家暴、“成为母亲”。
我只想说,女孩们,跑得好啊,跑得越远越好。
顺利出走,然后呢?
被拐卖、家暴、性侵的妇幼,支持她们逃跑、帮助她们离家出走。
这是女性觉醒啊,听起来像一出爽剧。
但这个背后,需要考虑的现实因素太多了。
首当其冲需要考虑的就是——顺利逃跑,然后呢。
女性觉醒不是这两年的叙事了,1879年,易卜生写下戏剧作品《玩偶之家》。
女主人公娜拉原本满足于她所谓的家庭生活,直到问题出现,她才意识到——自己是丈夫的傀儡,孩子们又是她的傀儡。
娜拉发现她成为妻子和母亲,唯独不是自己了。于是她断然出走,戏剧即止于此,关门声响,帷幕落下。
女性觉醒的关门声震动了整个欧洲。
△ 戏剧舞台《玩偶之家》
可在1923年,鲁迅先生一场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演讲,开始发问——《娜拉走后怎样》。
由于缺乏独立意识或能力,娜拉出走后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他的一句“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道尽了受害女性的现实困境。
△ 鲁迅演讲《娜拉走后怎样》
面对「江西失联女孩」的这位娜拉,她的出走,新闻媒体和治安机关给出的方案是——抓回来。
被抓回来的还有《别了,温哥华》,陈坤主演,堪称我童年阴影。
剧中叫小雪的女孩为了逃避丈夫的暴力,她甚至逃到了温哥华。
最终她还是被丈夫,利用丈夫的尊贵名份抓了回去。
△ 《别了,温哥华》
因为受到暴力而选择,看上去是一出爽剧。可出逃后的问题实在太多——人口二次贩卖、从妓、迫于无奈回魔窟…
促使我们做「女孩别怕」的书籍《天空的另一半》,就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一个叫思拉的柬埔寨少女,因为贫困到了泰国,后来又由中介买到马拉西亚从妓,遭受身体暴力。再次逃跑后,她又再次被人贩子卖到泰国的妓院。
读到这段,我感到无力:这个过程中,竟没有并没有一个专业的组织帮到她?
如果有,那该多好啊。
她们到底该去向何方?
受害者女性,到底去了哪里?
她们的庇护所在哪里?
豆瓣上有部评分很高的禁忌纪录片《女子宿舍》,打到了9.5分。
这里住了一群三无的底层女人——她们没文化、没地去、没社保。
她们生存在女子宿舍里,每天只需2元的住宿费。
这个不足10平的宿舍里,住了20多个女人,最小的17岁,她从3岁开始就和母亲来到这里了。
她们逃婚、被吃喝嫖赌的丈夫赶出家门后,在这里吃着1块钱的馒头,度过一整天。
△ 《女子宿舍》
当我们在呼吁“民间成立帮助女性逃跑组织”的时候,又其实是最无力、最不得而为之的呼唤。
即便有人帮助逃跑,势必又会有不法分子挂羊头卖狗肉乘机进行人口贩卖,根本的问题依旧存在。
但是不这样,又能如何呢?
国内的各大城市中,暴力庇护所的的确确存在。
但真实情况是,有的家暴庇护所挂牌成立多年之后,竟然无人问津。
家暴庇护所的存在,并依旧不是受害者女性的退路和安全感来源。
因为无非是:
1.这里提供床位,但住进去然后呢?我可以住一辈子吗?
2.万一又被抓回去了该怎么办?
△家暴庇护所,过而不入。
女孩们需要的不仅仅一个暴力之后的临时床位,而是一个光明有保障的未来。
针对这些,或许我们需要改进,并且值得纳入考虑,落实的是:
这项漫长而繁琐的工作,仅依靠妇联的力量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呼吁民间大众力量。
只有这样,那些生活在暗无天日的女孩,才能真正爬出深渊。
娜拉走后怎样?鲁迅说,要么堕落,要么回家。
这是1923年的老话了。
到如今,我真诚的希望娜拉们出走后,可以获得真正的宁静和光明的未来。
觉醒之后等来的还是绝望,那叫幻灭。
既然她们都有勇气想逃出来了,我想,我们不妨扶一把。
田静后记:
网络上呼唤过一阵干得漂亮之后,我还是很关心,那个25岁的女孩。
她现在平安吗?在哪里?过得好不好?今后的打算是什么?
我身边也有很多因为暴力短暂离家出走过的女孩,最后还是回去了。
因为她们真的无处可去。
我想,既然庇护所还无法真正的帮助她们,那么在变好之前,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能出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