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该不该押注新机场(直播回顾)
大家好,欢迎来到今晚的查房直播。今早还在构思下周的公众号文章,构思到了一半,突然想起今晚还有直播,但后来想想我所构思的文章的精神,其实和今晚我们话题有直接的联系。
吴总擅长数据,走脑,我今晚想和大家抒发一下个人看法,走走心,今晚我要和大家谈一个话题《为什么做生意很成功的人,做投资一塌糊涂》让我讲完这个,我会告诉你这些和悉尼新机场有啥关系。
中介行业也无法免疫2/8法则的约束,那就是20%的客户贡献了80%的业绩。悉尼地产高峰期的时候,大部分王牌地产销售都是绷着几个有钱的土豪,什么王哥,李姐,张姨,赵老叔,一旦这帮子有钱人放下戒心,基本上就是一套又一套的跟你反复购买,不知不觉中成了客户里的2,贡献了业绩的8.
地产高峰期这样的投资人很多,房子没少买,但结果一塌糊涂。
做生意的人比较自信,而且久经商场的磨练后,无论男男女女都会形成相似的性格,而这样的性格也造就了他们今天的成就。在国外有一个更时髦的词叫“企业家精神”。
什么性格呢?
首先是胆大,并执行力强,有些东西你听都没听过,知道了也得研究一下,有企业家精神早就撸开袖子开始干了,等你想明白了,大家都参与了,哪还有钱赚,是不是这个道理。
去年全国各地开始有人站台推投资柬埔寨的西港,这地方你告诉我在哪,我拿放大镜在地图上都要找个半小时,而很多中国商人连一句柬语都不会说,孤身一人在那里开了好几家公司。
王健林说过清华,北大,都不如胆大。
第二点是很多企业家敢想,目标宏远,敢叫天地换日月,像美国号称钢铁侠的伊隆·马斯克,说要人类在火星居住,使用外太空能源。比尔盖茨从做软件,到研究利用核废料来产出可以再生的能源。
第三点,敢负债,敢冒风险,带着大不了了输了重来的心态。像史玉柱建楼都破产了,还敢继续融资去做保健品。当年说创业不成功,自己就跳海。俏江南前老板张兰,开饭店敢把所有积蓄拿出来去拼,敢孤注一掷。
简单总结就是敢想,敢做,敢冒风险,带着手下往前冲,永不放弃。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这种性格做企业一定可以,因为领头羊一定需要魄力和拼劲,但是这种思维做投资,一定失败。
任何长期做投资的人性格都是和以上截然相反的,成功的投资人都是天生的保守主义者。
著名的投资人巴菲特很少投资科技股,哪怕是微软的股票也未曾涉及,他的那句名言“不熟不做”一直在耳边回响。他的投资第一定律是永远不要亏钱,这点是其实很好理解,100元亏损50元,是亏损了50%,剩下的50元想要把亏损的50元仔赚回来需要100%的回报。
为了控制风险,除了不碰科技股,巴菲特也不买黄金,不做空股票,也不触及衍生品。他言行一致的实践自己的理论,在能力圈内投资。
现在我们把话题谈回今天的主题-----新机场,把悉尼的新机场比喻成股票,那这种股票巴菲特一定看不上。
首先是没有track record, 没有历史业绩可以追溯,未来的业绩靠猜的。再者业内人士也不看好,最开始的时候悉尼第二机场这个项目,政府是鼓励悉尼机场公司去投资这个和运营这个项目,政府给税务优惠和政策,当时悉尼机场公司的CEO Kerrie Mather,直接拒绝了这个提议,并称从投资回报的角度看,这个项目不但几十年无法盈利,而且还需要持续投入。
政府亲自主导和牵头第二机场,实际上是根本找不到资本家来投资。
第二个是新机场运营失败并非无前车之鉴,近有墨尔本Geelong机场的案例,原本机场有两个航空公---Jetstar和虎航,运营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业务实在太少,虎航就撤出了,而jetstar也减少了班次。
实际上根据政府的乐观估计,到2050的时候第二机场才能达到悉尼机场吞吐量的40%左右。
远的话我们可以提一下加拿大的案例,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尔和悉尼差不多,现有机场离市中心大约18公里左右,后来在70年代这个城市又举办世博会,又举办奥运会,所以政府决定在市区外60公里修建第二机场。机场建好后人流量不够两个机场分的,最后这个机场被放弃,成了一片空地。
而且大家要明白机场建成时间预计是2027年,7年都已经是一个地产周期过去了,你还在等随时会被推迟的事,而且机场建好后,政府提前打了预防针,有可能当时机场的metro还没修好。
如果你是旅客,请问你是愿意降落在悉尼现有机场,坐个十分钟火车到市区,还是先做Bus到Liverpool,然后倒一小时车到市区?
投资是从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从确定性寻找最高选项,所以是很沉闷无聊的,我看房永远是区域配套,供求关系,翻来覆去就这么几句话。如果你每次投资都觉得很有意思,那么你不是在投资而是亏钱。
我今天的结论很简单,我对这种政府基建推动的房产投资,不关心,不在乎,不入场。只会静观其变,真的发展好,我随时可以再跳进去,虽然可能会损失一部分利润,但总比亏钱强。必经投资第一守则不是赚大钱,而是不要亏钱。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万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