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没做错的新冠确诊女孩道歉了,网暴她的人满意了吗?(组图)
大家好,我是田静。
这个冬天常常让我恍惚。
10个月前的冬天,我们还在居家隔离,马路空空荡荡,人心惶惶。但看看眼下,排队的餐厅,拥堵的街道,完全是一副盛世景象。要不是人们脸上还戴着口罩,我都快忘记疫情的存在了。但一夜之间,气氛好像又回到了10个月前。
原因是一个成都女孩被确诊。这个女孩不幸感染新冠病毒,还被曝光隐私、被网暴。今天,她终于出来道歉了。
01.
在确诊了新冠病毒之后
她又经历了社死—
昨天,成都有三例新增病例。其中一个姓赵的女孩,被挂在热搜一整天。在确诊前,她去了公园,美甲店,麻辣烫店,酒吧……
有人根据赵女士的行动轨迹,做了一张路线图。
网友批判她:为什么要一晚上去三个酒吧?还有人讽刺她是“转场女王”。如果这张行动轨迹图出现在今年2月,全国居家隔离的时刻——我可能也会义愤填膺。
但今天看来,这个行动轨迹完全合情合理。今年7月,全国本土病例出现清零的状况。8月,全国高校陆续返校开学,娱乐场所也恢复营业。十一期间,各大景区人山人海。
成都和很多内陆城市一样,早已是低风险区域。
赵女士的行动轨迹,不就是都市里很多年轻女孩的生活轨迹。没事和朋友美个甲,吃个饭,逛个街、看个电影,去酒吧喝个酒看个演出。而且,赵女士这一切行动轨迹,都发生在12月7号之前。这个日期很关键。
因为12月7号,她的奶奶才确诊了新冠;12月8号,赵女士本人才被确诊。也就是说,她并不是恶意传播病毒。她出去玩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上了,她也是新冠病毒的受害者。尽管新冠病毒是可治愈的,但她也有很大可能要承后遗症的痛苦。
我以为,这张路线图出了之后,大家的关注点会是——加强防护,提醒密切接触者去进行核酸检测,疏散人群,消毒封锁……可赵女士确诊的新闻一出,网友们的关注点完全偏离。有人揪着她有没有固定工作:
有人觉得女孩去酒吧不是正经人:
甚至有人直接对她进行荡妇羞辱。
除了网络暴力和荡妇羞辱,最可怕的是:赵女士的隐私信息也在各个群里被疯传。
截图里有她的全名、年龄、职业状态、家庭地址具体到门牌号,以及未打码的身份证号。甚至有人公布了女孩的“朋友圈”和“自拍照”。事后才发现,这两张照片都是假的。是拿其他无辜女孩的照片移花接木上去的。
甚还有人扒出了赵女士的抖音号和微信号。什么叫做:人还在世间活着,却已经社会性死亡了?这就是。
今天早上,赵女士发出了回应:
她去三个酒吧,因为她之前的工作就是负责酒吧的气氛和营销。隐私泄露之后,她一直收到骚扰电话和短信。
最让我心疼的,是赵女士的道歉。她不幸感染了病毒,不幸被泄露隐私,不幸被网暴,却还要给全成都的人道歉。她到底做错什么了,需要来道歉呢?那谁来给她道歉呢?
我找不到答案。我能理解大家对病毒的恐惧。但抗疫十个月来,我们早就应该明白一个常识:公布确诊者的行动轨迹,是为了让大家看看自己是不是密切接触者。以及需不需要做核酸检测。至于确诊者的姓名、长相、身份证号码、具体的门牌号、家庭状况、爱好是什么,喝不喝酒,有没有工作……这些信息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有什么用呢?又不能抗病毒。
—02.
感染了新冠病毒之后
就不配拥有隐私吗?
—这不是网友第一次打着“抗疫”的旗号,泄露确诊者的隐私了。今年11月,上海出现了一例感染者,各大微信群里也开始流传一份“关于浦东一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调查情况简介”。
在文件里,不仅有他的个人行踪。还有他本人的姓名、电话、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工作单位,身高体重……甚至BMI指数,房子的户型、朋友和家人的电话。公布行动轨迹,我能理解。可是他的身高体重,房子两室一厅,BMI指数又和抗疫有什么关系?
即使没有感染新冠肺炎,只是下楼买个菜,买个肉,也会被人以“防控疫情”为由,泄露隐私。今年,网上曝出冷冻肉不安全的消息。有人在小区群里发出了一份名为“通知”的文件。里面整整200页,全是购买了冷冻肉的人员的姓名,电话,住址。
群里有人质疑这种行为侵犯隐私,发文件的人的回应却是:这是善意提醒大家。提醒大家有很多种方式。用别人的电话号码和家庭住址,我倒是第一次听说。这些事情并不是个别的极端案例,而是真实发生在你我的周围。
大家还记得,疫情期间需要填写居民信息表吧?青岛某网友在办理小区出入证时,物业的居民信息登记表上,除了基本的姓名、手机号、住址。还要填写民族、政治面貌、学历、身高、血型、婚姻状况、微信号等信息。在武汉,填写居民信息表时,还要填写房屋面积,政治面貌,学历,身高和血型。
这些信息对预防新冠有什么作用?
我百思不得其解。
—03
感染了新冠就不配好好活着吗?
可能有人会说,电话、住址、血型这些信息,又不是银行卡密码。公布出去,能有什么大不了的?的确,这些个人隐私,对防疫没有用,对普通人也没有用。
但对别有用心的人非常有用。它给了网络暴力者一个施暴的机会。比如,有很多新冠肺炎确诊者,隐私暴露之后,常常会接到骚扰电话。
骚扰电话还是轻的,我们可以不听,可以换手机号。但面对网上的辱骂和造谣,我们还能换个地球生存吗?
今年3月17号,是刘臻楠被确诊为新冠患者的那天,也是她被封为“广州毒王”的时刻。两天前,她身体还很正常,只是忽然闻不到味道了,她还在想鼻炎是不是又犯了,于是打算去医院开点药吃。在医院,她被确诊了。
因为属于轻症状态,也没有发热等状况,她完全不知道自己感染了,也没有隐瞒过病情,后续也很配合地公布自己的行程轨迹。和她密切接触的9名,没有一例因她而感染。但在网络上,她被冠上了“广州毒王”的称号。被网友骂应该被判无期徒刑。
确诊之后,她同楼的邻居发短信问她:“你是不是感染者啊?你去过哪些地方?什么时候用过电梯,能不能告诉我,我们好预防一下。”她把自己所有知道的,都告诉了对方。结果,她所有的联系方式,微信号、手机号、抖音号、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全都曝光在社交网络上。从那以后,天天有人给她打骚扰电话。造谣者们利用她的部分信息,添油加醋,夹杂很多虚假信息,说她一个人发着烧坐了14条地铁,每天去遛狗。
因为网络暴力,她的病情有段时间变得严重。可网友甚至说出诅咒她去死的话。
出院之后,刘臻楠的身体是康复了。可是心灵上的创伤常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拒绝情感,拒绝人群,总想一个人呆着。仔细想想,我们从历史中学到了什么呢?我们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不吸取任何教训。在2003年非典期间,还有一个人,他战胜了病毒,却在康复后像个逃犯一样生活。年轻的朋友可能不知道,他就是非典的首例病例——黄杏初。黄杏初是深圳一家餐馆的厨师。
2002年12月,他因发烧身体不适住院治疗。2003年1月10日,黄杏初病愈出院。黄杏初康复之后,非典的消息才开始铺天盖地,他被认定是中国首例非典报告病例。但他的家人没有一个人被他感染的。
病愈之后的黄杏初,回到深圳的餐馆。因为自己曾经得过非典,他犹豫过要不要继续做厨师。可老板对黄杏初说:你身体不是好了吗?应该没有问题。后来旧餐馆因为违章建筑被拆除,老板又重新选地方开了一个新的酒楼,邀请黄杏初要继续回去上班。但黄杏初却不能去了。
虽然这时黄杏初已经康复,他感染非典时工作的酒楼也被拆除了,新的酒楼里非常安全。可有一家报纸,却把新酒楼的名字和地址登了出来。有一家香港媒体还登了酒楼的大照片,并曝光黄杏初在那里工作过。
酒楼的生意,一落千丈。以前一天能做几万元的生意,报纸登出来那天,只有6个人去吃饭。路过酒楼的人也会一脸嫌弃。黄杏初的电话也被泄露了,他常常接到威胁和恐吓电话。还有报纸造谣,说他欠了医院巨额的医疗费,导致他连找新的工作都成了困难,他每天就只能待在家里。手机号码换了几个,他还买了一顶帽子,上街的时候就把它戴上……家里亲戚见了他,说他活得像个逃犯。
可没有人知道,黄杏初作为一个非典康复者,还献出了自己的血清。康复者的血清不仅可以救助感染者,还可以用来做医学研究。除了像黄杏初这样遭遇社会性死亡的,还有很多人选择了自杀。
今年5月,全国疫情已经基本控制住了,大家生活也在逐步步入正轨。这时,一名医生接收了一位病人,病人浑身是血,手上还有外伤。了解之后才发现,这是病人自杀造成的伤痕。而自杀的原因是,他曾有过新冠肺炎,在被歧视的生活里,他决定自杀。
表面上看,这些打败病毒的人是幸运的。但很少有人关心过,虽然,他们的身体康复了,但精神却永远被困在2020年初的冬天里。—04.他们不是病毒只是倒霉版的你—看起来,赵女士们被网暴,和我们毫无关系。那我们为什么要站出来为她们发声呢?因为,赵女士不是别人,正是倒霉版的你我。
因为,在病毒面前,我们都是普通人,手无寸铁,也不会神机妙算。病毒已经存在了,它就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就算不是赵女士先感染,也会是李女士、王女士先感染。在天灾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我们会焦虑,会恐慌,会害怕,但这些都不应该成为我们互相伤害的理由。
当他们骂黑人的时候,我没站出来,反正我不是黑人。当他们骂犹太人的时候,我没站出来,反正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骂去酒吧的女人的时候,我没站出来,反正我不是女人,也不去酒吧。后来,当他们来抓我的时候,也没有人敢为我站出来了。我害怕这一天的到来。
所以,我想为赵女士们发声,不只是为她们,而是为了我自己。我希望那些正在进行网络暴力的人能够得到严惩。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不再助纣为虐,不会传播他人隐私。我希望那些战胜病毒的患者,不死于舆论之口。冬天太寒冷,别再让那些刚刚大战一场的人继续受冻。疫情终将成为过去,我们也应当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