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吉林通化防疫乱象尽显当地官员的无能懒政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1月24日,中国吉林省通化市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化市副市长蒋海燕表示:“目前市民生活物资在配送上存在不及时、不到位的问题,给大家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对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达诚挚歉意。”
吉林通化因封城,民众的生活物资一度受到影响。图为 1月24日,在通化市东昌区一家连锁超市,进行生活物资配送的志愿者根据订单核对商品。(新华社)
事情的起因是,1月12日通化出现新冠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到1月17日通化确诊病例达到24例,无症状感染者100例,1月18日通化实施封城,各小区实施严格全封闭,居民全部在家中隔离,不准外出。在中国现实政治环境下,尤其是面临疫情的威胁和过去一年防疫路径依赖,封城很容易实施,但通化市政府完全没有做好封城的准备,导致问题接连而至。
通化不少市民向媒体表示,他们无法买到生活物资和必须的药品,生活陷入窘境,甚至连满足最基本生存需求的粮食都出现短缺。封城后,政府部门提供的线上采购平台要么页面崩溃,要么因订购人数太多无法接单,总之不少人根本买不到生活物资。政府给出的服务热线也打不通,一些病入想买必须的药品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如此乱象,让当地民怨沸腾。
截至1月24日,通化市确诊新冠肺炎196例,疫情有点严重。尽管有声音质疑通化市封城措施过早和一刀切,未能精细化治理,但考虑到当地情况,封城并非不能理解,问题的关键是封城后政府必须要做好最基本的民生物资保障。显然,通化市政府只想到了封城,却没有准备好封城后的民生物资供应和其他应有的灵活管理。此前,人口超过1千万的武汉封城,民生物资尚且能得到保障,现在人口不到40万的通化小城,怎么会出现如此明显的民生问题?
根源还是当地官员的无能懒政和官僚主义盛行,政府官员长于下命令,管制民众,却缺乏基本的治理能力,无法做到精细管理,详细规划,为民众提供基本的民生服务。在抗疫已有一年时间,且中国各地防疫经验丰富的当下,通化还出现如此低级的防疫服务漏洞,实在不应该。
当初武汉封城全民关注,武汉是如何管理封锁小区,如何为民众提供生活物资的,网上、媒体都有报道,通化市政府只要愿意去了解,都能从中找到可资借鉴的经验。在相邻的黑龙江、辽宁都出现疫情复发的情况下,通化市政府也应该制定相应的防疫预案,为可能到来的疫情反复做好准备。但事实是,通化市政府只学会了“封城”,却没有想好怎么封,怎么进行危机管理。这是十足的官僚主义作风,只管下命令,不管下命令的后果。
正常人都明白,封城的最严重挑战就是如何让民众的生活物资有充分的保障,以及就特殊情况如疾病治疗等,做出灵活安排处理。民以食为天,吃饭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一旦决定封城,政府必须做好安排,及时向民众提供基本生活物资和医疗安排。而通化市政府在封城后,却只向民众提供了打不开的线上采购平台和打不通的热线电话,没有做好落实到社区,落实到人,向各家各户提供蔬菜、米面、药品等配送服务。不少通化市民面临物资短缺,陷入无助焦虑之中。
在1月24日通化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通化市副市长蒋海燕表示,目前市区内已有800多名志愿者为市民配送物资,“将尽最大努力提升配送能力,补上市民生活物资供应。”当日晚上,《人民日报》记者再就此问题询问通化市相关负责人,新的回答是“市区组织动员7,000多名机关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出动配送车辆170台、志愿者服务车370余台,已开始为封闭小区做好配送。”这些数字如果是真的,通化市民的民生物资供应,应该能够得到保障。
此次通化因封城造成的民生问题和引发的民怨,凸显了通化市政府不了解行政命令背后的意涵,不了解政令对民众生活的影响,不知道如何落实政策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不知道未雨绸缪,做好组织细节和规划,只会一拍脑袋下命令,这样低下的治理能力,是官僚主义的突出表现,必须整改。中国其他地方应该引以为戒,切实将官僚主义扼杀在萌芽状态,扎扎实实提高自身的治理能力和服务能力,类似事件才不会再次上演。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