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女生遭校园暴力袭击,妈妈痛诉:警方和学校都不管!这类学生最易成受害者(图)
一名女生在墨尔本外东地区遭到了两名同学的殴打后,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
而施暴者父亲以及当地警方的反应,绝对会让你感到震惊!
就像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说“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在校园欺凌面前,无论是霸凌者还是屡遭欺凌受害者,之所以卷入校园欺凌,都有其背后深刻的因素。
(澳洲校园欺凌的一幕)
01墨尔本女孩遭欺凌,反遭施暴者父亲谩骂
2月5日,在墨尔本外东地区发生一起袭击事件:
在Yarra Hills Secondary College上9年级的学生Charlie遭遇了两名学生的尾随、辱骂和殴打。
这名15岁的女生其头部、臀部和肩部都遭受了严重袭击。
事发后,那两名施暴者在一个公交车站附近上了一辆在那里等待的汽车,Charlie赶紧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她们坐在驾驶位的父亲。在Charlie试图解释整个情况时,这名父亲不但不道歉,反而满口脏话:“滚吧,你个胖X子!”然后开车走了。
Charlie则被送往了Maroondah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02求助警方遭无视
受害者妈妈Renee Taylor向Croydon 警方提证据时,她说警方给出的回应是:“他们都是孩子,这事归警察管吗?”
“我听完后傻眼了,挂了电话……每次我们去Croydon 警察局反馈此事时,都没有人把这件事当回事儿。”
“我觉得很可怕……那些表面上说要制止欺凌的成人们,其实对此并不关心。”
(悉尼 James Busby High School 的校园暴力)
而学校校长表示:“学校正在调查周五晚上发生的所谓袭击事件,并将采取必要的适当行动。”
“虽然这类事件的发生令人感到失望,但这并不能反映我们绝大多数学生的行为。”
03受害者不敢去上学
鉴于三方糟糕的表态,这名母亲目前只能选择把女儿留在家里,直到学校能保证其安全。
Taylor女士说,去年在远程学习期间,Charlie还曾在社交媒体上遭受过学生的网络欺凌。“我经常去他们学校了解欺凌情况……每次都被掩盖起来。”
Charlie说,在那起可怕的事件发生后,她太害怕了,不敢回到学校,并声称她的朋友去年也被同一群学生袭击了。Charlie还对袭击者父母无所谓的态度感到震惊。
“作为帮助他人的榜样,成年人应该是要伸出援助之手的,但我当时只能流着泪走开了……。”
“我如今焦虑又害怕,根本不想回学校,我的头和肩膀也很疼。”
04校园里的“黑暗”面,这类孩子易遭欺凌
事实上,校园欺凌主要针对:弱势人群,例如贫穷或因种族、语言或文化差异、移民或流离失而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
残疾或外貌异常的儿童,例如超重或过于瘦弱,也是欺凌的主要目标。
性取向,性别认同不符合传统规范的青少年也更加容易遭受学校暴力和欺凌。
此外,小学发生的身体攻击更加频繁,而网络欺凌则更多地出现在中学中。
而根据Australian Institute of Health and Welfare2020年的一项研究和普华永道2018年的一项报告都有类似发现:
非英语背景学生遭受欺凌的比例更高
当6岁的Sadaf以难民身份抵达澳大利亚时,她首先感受了巨大的安全感,因为在阿富汗如果没有男性陪伴,她们就不能真正出门。
如今刚刚才14岁的她却经常遭受一群恶霸攻击,导致脑震荡、肋骨擦伤和休克而被送往医院治疗。
这次遭遇再次唤醒了她小时候在阿富汗饱受战乱的悲惨记忆,她已经无法集中注意力了,也无法去上学。
“我觉得澳大利亚可能不是最安全的地方。”
“那一刻,我只能期待上帝救救我。”
最终,她接受了心理治疗,靠音乐来平复欺凌带来的焦虑、恐惧情绪。
后来,她又换了一所新学校,找到了丢失的安全感。
然而,并不是所有受害者都像这位女孩这样幸运,会及时告知家长寻求帮助。
根据调查发现:非英语背景学生受害者向朋友和家长反馈,或者寻求专业帮助的可能性最低。
儿童安全慈善机构Alannah & Madeline Foundation 的Jessie Mitchell说,对于欺凌没有什么神奇的解决办法,但成功的学校通常会有明确的反欺凌政策,在与学生协商的情况下制定规则,并与更广泛的社区建立了牢固的联系。
她说,家庭应该倾听孩子们的声音,确保他们了解孩子们的全部情况,并认真对待他们的担忧诉求。
“给予他们爱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然后家长与学校保持良好沟通,并与他们合作制定一项保证学生安全的计划。”
所以,父母在为孩子择校时,一定要向校方了解校园欺凌政策,是否能及时保护孩子免受欺凌。
此外,父母们不能在没有搞清事情的缘由情况下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孩子,认为他们调皮不听话才导致被人欺凌。
更不能对孩子说,“别想那么多,把学习弄好,比啥都强,我们管不住别人的嘴,管好自己就行,其他的不用太在意。”
这对于孩子来说完全是第二次伤害,从而放弃求助,进而遭受更严重的身心创伤,甚至悲剧。
相关的求助热线:
Lifeline on 13 11 14
Kids Helpline on 1800 551 800
MensLine Australia on 1300 789 978
Beyond Blue on 1300 22 46 36
Headspace on 1800 650 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