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中国小伙隔三差五要在床上“扭动”六七个小时,得了浑身不舒服,却又查不出毛病的“病”(图)
26岁的小伙子小方(化名),从事图纸设计方面的工作。四年前,他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需要终身服药。
大约半年前,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小方开始时不时出现食欲变差、恶心呕吐伴反酸的症状,严重时甚至吐出了黄色胆汁。在当地医院经过B超、胸腹CT、颅脑MRI等全身上下一系列检查后,均未发现异常,找不出原因。
为了这个事情,医院跑了好几趟,药也配了不少,考虑到小方的糖尿病,当地医院还建议他在内分泌科病房住过几天,然而症状还是反复不见好。
全身不适难描述
要靠四肢“扭动”来缓解
最近两个月,小方的不适症状又加重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感觉浑身都不太舒服,怎么个不舒服法又很难用语言形容”,还有冒冷汗、四肢湿冷等表现,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要靠四肢扭动来缓解不适感。
每隔几天,小方都会这么“发作”一次,为了缓解,又只能不停“扭动”,最长一次持续了六七个小时。这么一段时间下来,小方情绪也变得不稳定,时而心情低落,时而又焦躁易怒。
上个月月底,小方来到浙江医院就诊,一开始也是跑到了内分泌科,但一系列检查做下来,报告单上没有明显异常,在医生的建议下,小方转科到了精神卫生科。接诊医生高倩倩在了解情况后,初步判断小方的情况属于躯体形式障碍。
怎么都不舒服
却又查不出毛病的“病”
浙江医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吴万振副主任医师介绍,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神经症,以患者持久地担心或者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观念为特征。一般来说,即使存在某种躯体障碍,患者也很难描述清楚症状的性质、程度,各种正常的检查报告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这类患者的躯体不适,常常以多种形式存在,牵涉身体多个部位、多个脏器,彼此之间似乎不相关联,而且容易发生变化。最常见的是胃肠道不适、异常的皮肤感觉(如瘙痒烧灼感等)、皮肤斑点及月经方面的主诉也很常见,可有多种症状同时存在。尽管查不出器质性疾病,但患者不舒服的感受是真实和强烈的,饱受疾病折磨,反复就诊于多个科室。
“简单概括一下,就是怎么都不舒服,却又查不出毛病的‘病’。”吴万振说,很多人都听过“植物神经紊乱”,也是身体各系统表现出各种不适症状却查不出原因,实际上,躯体形式障碍是一个大类,植物神经紊乱就被包含在其中。
大多由压力过大、焦虑引起
不是“装病”,也不是“矫情”
吴万振提到,躯体形式障碍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患者经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这类患者的躯体不适可能是负性情绪长期过度压抑后,向身体的一种表达,并不是“装病”或者“矫情”。这种毛病还可能和患者的性格相关,内向、倾诉欲弱、喜欢把事情闷在心里的人会容易“中招”一些。
“就好比这次的患者小方,经过我们了解,原先他的性格就比较内向,社交能力不强,有什么事也不喜欢跟别人说,甚至连家里人也不告诉。再加上这么年轻一个小伙子,几年前确诊了1型糖尿病,需要终身服药,心理上也或多或少存在压力。”
身体不适却查不出器质性疾病
建议早日到精神卫生科就诊
在治疗方面,躯体形式障碍可联合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疗法、精神动力疗法、环境及家庭治疗、催眠暗示疗法和药物治疗等。单纯心理治疗起效较慢,故抗抑郁、抗焦虑药宜尽早使用,以期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通过上述治疗,患者的症状通常会得到有效的缓解,不适减轻或消失,恢复社会功能。
通过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情,并给予药物配合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入院两周后,小方的全身不适症状消失,情绪逐渐稳定,睡眠质量得到改善,顺利出院。
吴万振指出,有躯体不适,患者不会首先选择精神卫生科,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在综合医院经过一系列客观辅助检查,仍无法解释躯体不适的原因,且药物对症治疗效果不明显,同时患者还存在烦恼、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此时建议到精神卫生科就诊,进行相关评估,有可能帮助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