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时:疫情中走红的纽约唐人街烧饼店(组图)
在纽约最大唐人街之一的皇后区法拉盛,多家餐馆在大流行中关门。去年9月,钰锟烧饼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型购物中心内悄悄开业——看上去像一个不吉利的开头。
这个狭小的食品摊位约100平方英尺,没有英文名或广告,却在受到新冠病毒和高租金困扰的社区中大受欢迎。
成功的关键是种类繁多、热乎酥脆的山东风味烧饼——夹着咸甜味馅料的烤面饼。当地人——其中不乏对中餐极其挑剔的人——都成了它的回头客。
在一个勉强够站两个人的空间里,于若昆(音)和她的生意伙伴佟春梅(音)准备传统的烧饼,烧饼里夹着猪肉和虾、孜然羊肉和胡椒牛肉,还有像新奥尔良鸡肉这样的西化美食——源自肯德基在中国推广的那种甜咸味菜品。
一个人负责收银,另一个人将一大勺馅料塞入手工制作的面饼,然后放入一个小烤箱中烘烤。一切都是手工做出来的。
这家店的营业方式和在新冠病毒以前本就艰难的餐馆生意的生存方式一样:累人的工作时间,紧缩的利润,以及让路人变成常客的亲力亲为的理念。
病毒使整个城市的商业陷入瘫痪,但对少数族裔拥有的商店的影响往往更为隐蔽。自大流行开始以来,针对东亚裔的骚扰和暴力行为一直在上升,其中中餐馆——许多为移民所有——尤其受到种族主义的伤害,导致顾客流失并遭到恶意破坏。
这个烧饼摊位主要依靠华裔客人的支持,这说明法拉盛这样的社区的购买力正在发生变化。你只能在面向中文用户的诸如饭团外卖之类的送餐应用上找到钰锟烧饼。柜台上有一张带微信二维码的海报,微信在中文用户中很受欢迎。
于若昆说:“都是靠口口相传。”她用普通话说,每个中国地区都有些类似的东西,她指的是她们的17种烧饼口味。“我们面向所有人。”
钰锟烧饼17种口味中的一种。 ALEX LAU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这对生意伙伴每个月要为摊位支付3000美元,并且由于空间紧张,还需要向邻店再支付200美元以使用它的厨房。她们的摊位位于罗斯福大街较受欢迎的新世界美食广场对面的地王大厦内。
两个人每周工作七天,生意好的时候可以卖出200到300个烧饼,每个烧饼三到五美元不等。她们还出售两种规格的羊肉汤,通常和烧饼搭配,价格为四美元或八美元。于若昆说,还有冷冻袋装的自己包的饺子,是有天晚上在家闲着没事做的。
在纽约暂停室内用餐的两个月期间,附近餐馆的生意衰退,这减少了旅游业以及当地大街上的流量。为避免批发分销商的高成本,两人每天在当地一家受欢迎的东亚产品超市Jmart购买原料。
41岁的于若昆和50岁的佟春梅是首次开店,她们共同生活在法拉盛,在那里她们以每月1000美元的价格合租了一间卧室。2016年从中国青岛移民纽约找工作的于若昆说,她们曾在法拉盛的许多餐厅厨房工作,主要制作北方风格的烤饼和面食。佟春梅于2018年从辽宁省抵达纽约。餐馆在封锁期间关门时,两个室友看到这个小小的食品摊位的出租广告,于是拿出各自的积蓄把它租了下来。
虽然有大流行,她们在某些方面还是很幸运的。法拉盛市区B Square Realty的经纪人芭比·李(Barbie Li,音)说,最近几个月,许多店铺被淘汰,从而使新房客的租金下降,尽管这只是暂时的。芭比·李说,在新冠之前,类似的摊位租金为每月4000美元或更高。
这个摊位位于罗斯福大街上的地王大厦,在大流行期间开业,在以华人为主的客户群中大受欢迎。 ALEX LAU FOR THE NEW YORK TIMES
1月的一个下午,客人们来到这个小型购物中心的石磨肠粉王(Joe’s Steam Rice Rolls)买肠粉,这种广受欢迎的粤式肠粉摊位在这个大楼拥有最显眼的位置。但是有几个人徘徊在烧饼摊位,那里大多是华人食客在浏览菜单。
“我一直在等肠粉,有位女士一口气买了20个烧饼——所以我必须试一下,”正在逛外卖食物摊位的回头客温妮·黄(Winnie Huang,音)说。她说,她和她的母亲都是台湾裔,已经有十多年没有在法拉盛看到这种烧饼了。
“在法拉盛中很少见到,”瑞恩·陈(Ryan Chen,音)说,他从长岛来取蛋糕,但也在寻找不错的外卖选择。
最近在法拉盛和纽约其他唐人街的餐馆趋向于辛辣川菜或火锅的潮流。几位顾客说,北方风味的街头食品,如烧饼,已经变得不那么普遍了。于若昆说,她计划很快将扩充更大的空间,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一位戴着口罩的女子匆匆走到柜台前,问道:“还有孜然羊肉的吗?”
于若昆说:“给我们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