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驻华大使网路谈新闻自由遭中国外交部召见(图)
本文转载自中央社,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英国驻中国大使吴若兰2日透过微信表示,很多中国记者及企业都支持给与「更多空间的媒体自由」。但中国外交部欧洲司负责人今天却为此召见吴若兰,对她这篇「不当署名文章」提出交涉。
中国外交部今晚以「欧洲司负责人」名义声称,对方(吴若兰)作为英国驻中国外交机构最高级别代表,透过官方平台发文,为因「虚假新闻和不实报导受制裁」的个别外媒鸣冤叫屈,「刻意混淆新闻诽谤和新闻监督」,对外方「打压」中国媒体却「选择性失明」。
欧洲司负责人又称,吴若兰的文章通篇「充斥着教师爷式的傲慢和意识形态的偏见,颠倒黑白、操弄双标」,这一做法与外交人员身分及外交机构职能「严重不符」 。文章一经发出就「引起中国公众的普遍不满,受到强烈批评」。
他说,中国政府和人民反对的从来不是外国媒体,而是那些「打着新闻自由、言论自由旗号炮制假新闻、恶毒攻击中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制度的错误行为」。因此要求对方(吴若兰)「深刻反思自身职责,摆正位置,多做有利于促进双边关系发展的事」。
英国广播公司(BBC)2月初揭露,新疆「再教育营」内存在着对被囚维吾尔族妇女的大规模性侵等行径,引起中国强烈不满,不但禁播BBC新闻台,中国外交部事后更接连声称BBC「造谣」。
对此,吴若兰(Caroline Wilson)2日以「外国媒体憎恨中国吗」为题在微信公众号发文指出,外国媒体在中国的行为是独立的,并监督本国与中国政府的行为,不只是针对中国。在英国,媒体被称为「第四产业」,记者能采访政治人物任何话题,且提出尖锐问题,且会进行调查报导,披露不法,为弱势族群发声。
她表示,部分中国媒体也能秉持舆论监督原则,发表批判性报导,而很多中国记者和企业都支持给与「更多空间的媒体自由」。无论世界何地,批判性的报导都不能证明记者「不喜欢这个国家」。相反地,这类报导证明了「媒体自由的价值」,带来更准确的资讯,并指出需要改变的地方。
本文转载自中央社,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