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会晤刚结束俄外长迅速访华,专家谈中俄联手抗美(组图)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3月22日至23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Sergei Lavrov)将与中国外长王毅在桂林会晤。由于访问时机微妙——正值中美阿拉斯加会晤结束,以及美政府在印太地区密集展开“外交攻势”之际,因此拉夫罗夫此行备受瞩目。对于中俄会否“联手抗美”,多位专家看法迥异。
3月22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季志业表示,当前,美国对华、对俄两头施压是一个客观事实,似乎也构成了拉夫罗夫访华的一大背景。但是俄外长访华紧随中美高层对话之后,可能只是时间上的某种巧合,不必生搬硬套认为俄外长此行就是要谋求俄中联手对付美国,如此理解和判断过于表面化和狭隘。
季志业表示,俄外长应邀访华是中俄之间的正常交流。通常情况下,每年年初,特别是中国“两会”结束之后,中俄都会密集进行双边对话。通过交流对话,双方需要就各自国内形势和政策变化进行沟通,同时也就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交换看法。
此外,中俄合作历来强调不针对第三方。“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三不原则”阐明了两国合作的原则和底线。
香港《南华早报》3月19日文章称,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朱峰称,随着中俄与美国的关系恶化,北京将寻求加强与北方邻国的关系。
中国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退休教授杨闯说,两国正面临“共同的国际环境,两国都被美国称为战略竞争对手”。因此,拉夫罗夫的访问将是“两国加强在国际问题上的战略协调,讨论拜登的外交政策,以及更重要的是发展背靠背和肩并肩的关系,这种关系比同盟更强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杨进表示同意,他说:“中俄加强战略沟通是必要和紧迫的”。“他们对重大问题的支持力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
然而,华东师大终身教授、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则持不同意见。对于中俄会否“联手抗美”,冯绍雷认为,第一,这取决于美国本身。如果任何极端势力执意要与中俄两国为敌,那么,同时面临巨大外来压力的中俄双方,自然会以相应的适当方式合作抗压。第二,目前看来,美国只是展示强硬姿态而已。“图口舌之快、或借机探底施压的成分,高于当下马上就挑起重大对抗性冲突的可能。在此背景下,针锋相对地给与回击,同时也不给对手留下任何借机寻事的机会,以观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中俄作为大国具有应对这样局面的丰富经验。”
冯绍雷还指出,在中俄美这一层次的大国多边关系方面,在中美高层会谈之后,紧接着,俄罗斯外长就来中国访问,这一安排确实相当罕见。这不仅显示了新时代中俄关系的密切交往和信任程度,同时也说明新时期的中美俄三边关系的互相关联性正在走向深化。“从客观上说,三边互动的加强有可能为中美俄三方之间的加强沟通、避免误解创造机会与条件。”
西媒对此则有其他见解。澳大利亚媒体《外国简报》3月22日文章称,预计中俄会晤最终将达成一项协议。该协议将表明,莫斯科和北京有兴趣进一步合作,协调安全事务,并加强在人权、伊朗和缅甸问题上的共同立场。
文章称,中国立即与莫斯科方面举行会晤表明,两国都将继续无视国际社会对其专制和侵犯人权行为的批评。因此,莫斯科可能对中国在香港实施的政策提供更多的支持,而中国则有可能对莫斯科压迫反对派领导人纳瓦尔尼(Alexey Navalny)提供更多的支持。因此,组成一个更强大的联盟,将有助于缓冲中俄压制性策略带来的任何经济和政治影响。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