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0万的中国韭菜是怎么一步步被塞进斯坦福的?(组图)
2019年3月,美国教育圈爆出惊天丑闻——
美国大学招生舞弊案
虽然“给哈佛捐图书馆就能拿offer”的传闻一直都在,但大家更愿意相信大学是一个能实现教育公平的地方。
只可惜,「美国大学招生舞弊案」实实在在地警示了——那些无数学生为之奋斗的梦校,竟然早已被暗中标明了价格。
如今,两年过去了,这起惊天大案被Netflix搬上了屏幕,制作方借助当年真实的通话记录,还原出了这起涉案金额令人咂舌的舞弊风暴。
花650万买一个进入斯坦福大学的名额。
你觉得划算吗?
那个曾经ACT考了33分(满分36分),被许多平台宣传成“美国高考状元”的赵雨思,就被曝出是以这样的方式进入了斯坦福。
2016年,斯坦福大学帆船教练John Vandemoer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
这个电话来自辛格——「美国大学招生舞弊案」的“操盘者”,全称威廉·里克·辛格(William Rick Singer)。
在电话里,辛格把自己包装成了一个对小众运动颇有兴趣的大学招生人员。
John教练因此同意了和辛格会面。
但让John感到吃惊的是,即使在注重安保、门禁重重的斯坦福大学,辛格都能直接出现在他的办公室门前。
这无疑意味着,辛格在斯坦福大学有着更多的人脉。
这个围绕着招生进行的对话,很快就进入到了辛格预谋的正题——
帮助赵雨思拿到斯坦福帆船队的名额,从而进入斯坦福大学。
在John教练拒绝后,辛格依旧锲而不舍。
“有什么其他办法,能请你支持一下吗?”
甚至不惜以巨额的捐款作为诱惑。
“她家很有钱,他们愿意捐赠约一百万美元。”
然而,在John看来,即使他曾从体育主管那边听说过斯坦福存在这种操作,但一百万美元对保证录取来说也是无济于事。
于是,他拒绝了辛格的要求。
直到第二年八月,辛格突然又给斯坦福大学帆船教练打了一个电话,他说:
“雨思被录取了!谢谢你的帮忙。”
随后,辛格还做出许诺:
“他们很激动,想给你的项目捐款50万美元。”
什么也没做的John显然是茫然的,但对于帆船这种小众项目来说,50万美元绝对称得上一笔大赞助。
在向更高级别的体育主管汇报了这件事之后,John教练收下了这笔捐助,并将之用在了斯坦福大学帆船队训练上。
然而,对于赵雨思的父亲,步长制药董事长赵涛先生来说,他们可绝不仅仅掏了50万这么简单。
在「美国大学入学舞弊案」被曝光之后,《斯坦福时报》曾公开发文表示:
《被开除的中国学生的家庭,花了650万美元将她送进了斯坦福》
注意,是650万美元。
这笔钱,也让赵涛成为了为孩子砸钱砸的最狠的涉案人员。
那么,除了真的给帆船队50万赞助,剩下的600万美元巨款又去了哪里呢?
纪录片中只字未提。
或许我们能想象得到,那些钱可能是归了辛格,也可能是进了斯坦福大学更高级别的体育主管的口袋。
虽然John并不知道辛格究竟是如何让赵雨思进入斯坦福大学的,但从辛格给其他大学申请者伪造的经历当中,不难发现端倪。
比如,把在自己家天台泳池玩水的男生,PS成水球运动员。
比如,在收了女演员Lori Loughlin和丈夫Mossimo Giannulli的50万美元贿赂金之后,把他们的两个女儿包装成水上体育项目的特长生,送入南加大。
比如,在收了40万美元贿赂之后,把中国公民隋晓宁的儿子,包装成顶尖足球运动员送进了UCLA,即使他根本不会踢足球。
所以,相较于花了50万美元的Giannulli夫妇和花了40万美元的隋晓宁,为了保证赵雨思进入斯坦福而斥650万巨资的赵涛,无疑是辛格无数的“客户”中,最大的一颗“韭菜”。
除了把不善运动的学生包装成运动员之外,辛格还能帮助客户家的小孩代考ACT.
只要有钱,辛格就能把一个智力正常的考生变成具有学习障碍的考生,好让他在考试时拥有更长的答题时间。
这仅仅是违规的第一步,随后辛格还会安排信得过的人做监考官。
等到考生答题交卷之后,监考官重新给考生答一遍卷子,想得几分,就能得几分。
40万美元、50万美元,甚至650万美元……
那些无数学生为之奋斗的梦校、那些让无数学生日夜刷题的标化考试成绩,竟然早已被暗中标明了价格。
这是教育的不公平、是美国大学招生制度的漏洞,更是个令人愤怒却无奈的现实——
在美国,只要你有钱,你就能去其他孩子去不了的大学。
如果不是「美国大学招生舞弊案」被曝光,那些找到辛格谋求帮助的家长们,或许永远也想不到,这位他们无比信任的私人大学顾问,其实只是个被学校开除的篮球教练。
按照《录取的代价》作者Daniel Golden的说法,辛格的童年并不幸福。
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父母就离婚了。
长大后,他读过好几所大学,并在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教练。
然而,由于脾气暴躁,他并没有在这个岗位上干出什么成绩。
一旦训练或比赛出了什么问题,他就对球员大吼大叫。
这样的训练方式,让他执掌的篮球队十分不如人意:
在成绩最差的那年,4胜24败。
赛季结束后,学校开除了整个教练团队,包括辛格。
没了工作的他,并没有在教练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而是发现了私人大学顾问这片蓝海。
很快,辛格就成为了萨克拉门托当地第一个私人大学顾问。
实际上,所谓的「私人大学顾问」是指那些富人家庭在孩子面临升学时,担心学校不能如自己希望那般关注孩子,想花钱解决问题时所联系到的人。
那些能帮助孩子度过申请季的人,就是私人大学顾问。
曾和学校打过交道的辛格,一开始,也和其他无数个私人大学顾问一样,给大学申请人的申请书、推荐信提出建议,按照常规方式帮助他们申请心仪的大学。
但慢慢的,辛格发现即使他在学生的资料里进行了夸大,甚至作假,也从来没有被任何学校发现。
于是,辛格的野心,收不住了。
他把自己原本成立的Future Stars公司,改为了「The Singer Group」旗下的「The Key」公司,并在网站上将之介绍为:
“美国最成功的人生指导和咨询公司之一。”
“一年内,在新加坡、曼谷、菲律宾、中国、日本和韩国推出了业务。”
利用出色的口才,辛格很快就混入了美国上层精英群体。
而即使他背景模糊,从来没有过太多的书面证明,他依旧在高端社交圈里混的如鱼得水。
甚至,他还曾称自己是星巴克的董事会成员。
没被识破的次数越多,他就越是肆无忌惮。
最终,他把自己的公司包装成了一个市值两亿九千万美元的跨国企业,拥有一千多名员工遍布全美,280名海外员工。
他能够帮助美国最富有家庭的孩子们入学。
因为他认识所有NBA、NFL运动协会的球队老板,人脉无所不及。
用他的话说,他是在帮助那些学生解锁天赋,让他们走上人生巅峰。
但实际上,相较于了解大学招生详情的「私人大学顾问」,辛格更像一个「金牌推销员」。
他无比了解那些想让自家孩子考入好学校的富豪们的弱点和痛点。
无论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有钱人,还是学历并不理想的富豪,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进美国顶尖大学,以便让他们在精英阶层站稳脚跟,或是实现进一步的阶层跃升。
于是,辛格先是打压他们的信心,告诉他们,以他们孩子的成绩,绝无可能自己考入心仪的大学。
然后,再吹嘘自己的能力,向家长们保证通过他的渠道,能够保证孩子的顺利入学。
最后,美国顶尖大学们被辛格明码标价——
120万美元:哈佛大学
30-50万美元:乔治城大学、波士顿学院、乔治亚理工、南加大、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伯克利……
与其说辛格是一位「私人大学顾问」,还不如说他是一个「PUA型金牌推销员」。
FBI的证据显示,2011年至2019年2月期间,辛格总共从家长那收到了约2500万美元的贿赂款。
然而,即使明知自己那些欺诈、贿赂的罪行已经东窗事发,辛格却依旧淡然自若。
他回到萨克拉门托,如常的开车在小镇上四处走动。
他在当地一家网球俱乐部,每天游泳两次,做瑜伽、做俯卧撑,还忙于给各种人打电话。
林林总总,全部给别人一种印象:
他不会坐牢,因为他认识法官。
直到如今,辛格的判刑日期也仍未公布,但他可能会面临最高65年的监禁、高达125万美元的罚款等判决。
相较于在案发后仍能悠闲健身的辛格,花费了650万美元的赵雨思,却立刻被斯坦福除了名,并早已消失在社交网络当中。
富豪家庭们找遍私人大学顾问,挤破头都将想把孩子送进的美国顶尖名校,然而在私人大学顾问看来,这些所谓的「美国大学排名」和学校的学术水平没有任何关系:
“《美国新闻》从80年代开始给大学排名,标准只有一个:名望。”
“仅此而已。”
无论是美国本地学生,还是留学生,都逃不开美国大学的「唯排名论」,都希望能被排名更好一点的学校录取。
大环境即是如此,似乎我们都无力改变。
但是「美国大学招生舞弊案」被曝光之后,美国大学的招生制度真的改变了吗?
教育有变得更加公平吗?
很显然,并没有。
除了被开除的富家子女,那些罚款和短时间的监禁对富豪家庭而言简直不值一提。
而被卷入这起丑闻的大学,也根本不可能做出任何改变,甚至会因为丑闻变得更比以前更名贵、更令人向往。
《录取的代价》作者Daniel Golden断言——
美国名校的“魅力”正是在于这些录取漏洞。
“正因为富人们不顾一切想把孩子送入名校,甚至不惜冒着坐牢的风险,这才证明了那些大学的价值。”
讽刺的是,「美国大学舞弊案」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私人教育顾问Perry Kalmus还曾接到了一个电话。
那是来自一个中国富豪,他在电话里说:
“我愿意花一千万美元,让我进哈佛。”
面对这个要求,Perry不置可否。
他笑着说:“This is the worst week to make this call.”
正如纪录片结尾所言:
“很多大学的‘后门’,仍愿意为付钱的人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