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伤害、被扯头巾…揭开英国校园种族歧视真实一面(组图)
3 月初,英国哈里王子(Prince Harry) 和夫人梅根(Meghan Markle)接受美国名嘴奥花云费(Oprah Winfrey)访问,期间透露有王室成员对儿子阿奇(Archie)的肤色表示忧虑,以及直指英国小报散播种族歧视风气,使全球关注到英国社会种族歧视的严重程度。莫论梅根的指控反映了多少事实,观察英国校园这个「社会缩影」或能揭示此问题最真实的一面。
现年27岁的Vivienne Dovi成长于英国大伦敦南部克罗伊登(Croydon)。2010年,她从一间种族多元的公立学校转到邻市一间以白人为主的顶尖文法学校升读预科。以往从未以黑人面孔为耻的她,在转校后深刻体会到种族歧视之苦,甚至开始质疑自己的身份。去年,「黑人的命也是命」(BLM)运动席卷英伦,她决心就切身经历发声。
回想当年,Dovi 是全校唯一转到邻市精英预科学校的学生,转校后很快便遭到歧视,被老师、同学就其种族和背景评头品足,令她产生自己是「异类」的感觉。最令她伤心的是,其中一位她喜欢的老师曾在班上讲述「因肤色种族理由而停止和一位牙买加朋友谈话」。她直言:「我为此哭了数小时,我无法相信这些话,甚至没人挺身而出或指出他的错。」这些看似无关痛痒的言行,对不少处于追求身份认同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却影响深远。
Vivienne Dovi认为,种族歧视是种心理创伤。(FB)
BLM运动去年席卷英伦,引起当地人对种族歧视的再度关注。(Reuters)
有色人种学童广受歧视
Dovi 的经历某程度上道出了无数英国黑人学生的心声。2020 年中,美国黑人弗洛伊德(George Floyd)被警员跪颈致死所引发的示威浪潮卷到英国,也令当地关注少数族裔遭歧视的问题。同期,英国史丹福郡大学(Staffordshire University)社会学及犯罪学高级讲师Sarah Page领导一项关于青少年受歧视对身心影响的调查,访问了英格兰中部地区的少数族裔青少年,发现他们全部均曾在学校遭遇过种族歧视,包括来自同辈和老师。有穆斯林女孩表示曾遭同学扯下头巾,也有人在踢足球时经常因肤色而成为「被踢的目标」,亦有受害学童因焦虑而出现脱发。
受访青少年又指出,校方往往未有妥善处理种族欺凌问题,感到部份老师偏帮白人同学,未有适当惩罚发起种族歧视的学生。许多时,受害人只能以自行转校来解决问题。
有调查显示英国校园歧视情况普遍。(Getty)
事实上,在由白人精英学子主导的文法学校及贵族学府中,种族歧视的情况由来已久。去年中,名校伊顿公学(Eton College)校长Simon Henderson向尼日利亚作家Dillibe Onyeama道歉。Onyeama是伊顿首位黑人毕业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就读该校。当年,他在校内不时遭同学以言语攻击,如问他「为什么是黑色的」、「头发内有多少条蛆虫」等,而他往往以暴力回应,打伤对方。Onyeama于1972年出版回忆录讲述在伊顿四年受歧视的经历,因此收到校方的信函,禁止他返回母校。
面对BLM 运动的浩大声势,Henderson被迫回应,表示对Onyeama 的遭遇感到震惊,毕竟这间成立于1440 年的精英名校曾孕育出20 位英国首相,包括现任首相约翰逊。Henderson亦欢迎Onyeama返回母校。
歧视在由白人精英学子主导的文法学校及贵族学府同样不少。(Getty)
教育制度造就白人精英
自十九世纪中维多利亚时代开始,英国其实已经引入义务教育,保障国民接受教育的机会,不论阶级或出身都可入学,而且免费。然而,当时的教育制度主要为国内的白人学童而设,忽略了少数族裔。典型的例子是文法学校,他们虽然提供免费教育,惟一直走择优录取的精英路线,学生必须通过入学考试筛选,才有资格入读。毕业生大多能进入牛津、剑桥或其他一流学府,为日后跻身政商界打下坚实根基。虽然目前这些学校华裔、印裔等少数族裔的学生比例有所增加,如大伦敦和大曼彻斯特地区的文法学校,印裔占整体学生的12%,华裔也有4%,惟白人学生仍然占绝大多数。
现时,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共3,400 多所公立中学中,仅7% 为文法学校,即约200 多间,这些学校成为不少中产家庭子女的入读首选,竞争十分激烈,获取录意味着踏上了「成功之路」。然而,由于许多文法学校设定收生范围,故校网区的楼价水涨船高,贫穷家庭根本难以负担。因此,决定一个学生是否能上文法学校的关键因素,除了学习成绩,还有父母的收入。这种利用公帑营运,却某程度上无法让普罗大众子女入读的做法,在社会上一直为人诟病。对于本已身处弱势的部份少数族群而言,上流阶梯显然遥远,也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英国教育制度是校园歧视的根源?(Getty)
另一方面,此一白人主导的教育系统,无论是历史科课程抑或校园纪律均倾向将黑人等少数族裔排除在外。这不但影响少数族裔的校园生活,使他们易受欺凌,甚至令他们压抑自己去迎合白人社会的期望。与此同时,使白人学童获取的历史知识有欠全面,也使种族不平等的情况持续。举例来说,在有关奴隶贸易、废除奴隶制和美国民权运动的单元中,除非老师选择包括特定的案例研究,否则,便会忽略英国的民权运动,以及大英帝国的残暴和罪行。即使有历史学家发现邱吉尔(Winston Churchill)相信种族等级制度和优生学,他仍能因二战英雄的名声而在课堂里避开批评。
课程中缺少对种族主义和歧视应有的认知,令普遍英国少数族裔学童有被边缘化的感觉,影响部份学童学习。据英国政府去年的数据,黑人学童在年幼时成绩与其他人无异,甚至优于部份种族。但随着年龄增长,差距日渐明显,只有5.5%黑人能在预科拿到3A或以上成绩,不仅远低于华裔学生的25.7%,也低于平均值的13%。
因课程关系,英国学生难以认识到少数族裔对国家的贡献。图为Mary Seacole 的铜像。(Reuters)
改变的不应该只是课程
英国种族歧视问题看似不如美国般明显,但其实早已深入社会各个范畴和阶层,形成结构性问题。撰写种族歧视问题的作家Peggy McIntosh表示:「要重新设计社会系统,我们首先需要承认某些种族被忽视的程度之大。」
今天,黑人成绩欠佳是无分阶级的,部份原因是白人教职员视黑人为单一的群体,忽略他们在学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因而未有针对性地顾及其教育需要。
有意见认为英国教师缺少有关校园歧视的培训。(Getty)
鉴于反歧视呼声日益强烈,教育部门去年表示,将向所有学童讲授种族主义,以及黑人、亚裔和少数民族社区的贡献。部份学校亦作出改变,伦敦南部Lilian Baylis Technology School校长Gary Phillips表示,将研究在历史科等各教育领域加入讲述少数族裔贡献的内容,「我希望书本更好地反映少数族裔作者及他们的经历,也希望看到更多教员质疑自己无意识的偏见,并要互相质疑,包括我和校董。」
然而,不少人认为,面对国内的种族歧视问题,相关改革必须走出课室。牛津大学教育历史专家Jason Todd指出,课堂改革只是结构性改变整体的一部份,政府在房屋、治安、学校、卫生等少数族裔遭受不平等对待的范畴缺乏行动。他表示:「我们可以更改历史课程,令它包含更多黑人元素,但这无法拯救在上学途中被警察骚扰的(黑人)学童。」
英国在教育方面的改革有待加强。(Getty)
诚然,更好的教育至关重要。除了彻底改革过时的课程内容,加入多元化内容,让英国学童更全面地了解国家历史和少数族裔对国家的贡献,还应从教师着手。目前,英国校园的老师绝大部份是白人,这些老师或许未有接受有关种族歧视的适当培训,以至未有察觉自身对黑人的偏见。因此,教师的种族多元和培训同样不可少,令他们能够有效应对仇恨犯罪和种族歧视,促进文化多元与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