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狼狈为奸”到“手伸太长”看中日关系(图)
“作为近邻对中国的内部事务保持起码的尊重,不要把手伸得太长了。”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周一(4月5日)同日本外长茂木敏充通电话时,明言警告日本要对中国的内部事务保持起码的尊重,不要把手伸得太长。
王毅并强调,希望日本作为独立自主国家,客观、理性看待中国的发展,而不是被一些对中国持有偏见的国家“带节奏”。“日美有同盟关系,中日也签署了和平友好条约,日本同样有履行条约的义务。”
2012年,日本政府将钓鱼台国有化,激起中国强烈抗议,引发中国反日示威。(档案照)
这是中国外交部时隔不到一个月,再度以严厉措辞点名日本。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上个月17日指美日“狼狈为奸”,批评日本充当美国战略附庸,破坏中日关系。
在前两年中日关系曾经逐渐回暖的背景下,中国外交部的连番表态让人不禁想问:中日关系近期怎么了?
中日关系1月初开始变化
纵观过去几年的中日关系,不难发现两国虽然在靖国神社参拜、钓鱼岛主权等问题上时有交手,但仅停留于冷战,没演变成严重冲突。尽管日本有时也参与了美国主导的打压中国的行动,中日政治、经贸、人文交流等方面都相对稳定。
中国去年暴发冠病疫情之初,日本华社捐赠物资箱子上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等诗句,还一度被视为升华了中日关系,传为佳话。此外,如果没有疫情冲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4月樱花盛开时,应该已以国宾的身份实现对日本的访问。
中国去年暴发冠病疫情之初,日本寄给中国的抗疫物资上印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等诗句,一度感动不少中国网民。(互联网)
不过,今年1月底后,两国之间波澜不惊的局面就戛然而止,形势还有不断升级、甚至恶化的迹象。
1月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首先,1月20日,拜登宣誓就任美国第46任总统,他在就职演说中宣示将“修复国际联盟”。
1月22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国海警法》,该法并于2月1日生效。根据这部新法律,当中国的权利在海上受到“外国组织和个人的不法侵害或者面临不法侵害的紧迫危险时”,中国海警机构有权使用武器。
与中国在钓鱼岛海域存在领土争端的日本,马上跳出来抗议这项法律。据共同社报道,日本首相菅义伟2月8日说,完全无法接受中国通过这一法律,称这将加剧东海和南中国海海域的紧张局势。
日本首相菅义伟2月8日说,完全无法接受中国通过《中国海警法》,称这将加剧东海和南中国海海域的紧张局势。图为菅义伟2月2日在东京出席一项记者会。(法新社)
日本防长岸信夫与茂木敏、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美国防长奥斯汀上个月16日举行“2+2”会谈后,也在记者会上措辞强烈地说:“绝对无法接受东海和南中国海海域紧张态势升级,决心用所有手段来守护日本的领土。”
布林肯则指出:“当中国通过胁迫和侵略的手段以达到目的时,我们将在有必要的时候,将其推回。”
实际上,美日两国政府高层在进行此会谈前,菅义伟就参加了第一次召开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领导人峰会;这项峰会被指是华盛顿及印太盟友为探讨如何应对中国强势挑战而谋划未来战略的举措。
据报道,美日在“2+2”会谈后发表联合声明,警告“中国的行为有违现有国际秩序,对政治、经济、军事及科技造成挑战”,并表明反对中国威吓地区其他国家、损害区域稳定。
两国罕见地点名指控中国,显然激怒了北京,赵立坚严厉批评美日“狼狈为奸”,并用上“引狼入室”“令人不齿”“背信弃义”等强烈措辞。
日本首相下周访问华盛顿
另一方面,菅义伟将于下周访问华盛顿,成为拜登政权上任以来首位访美的外国元首。日本媒体早前公布了两国首脑声明内容,两国会以维护两国的“经济安保”,表明“联手构建强韧的产业供应链”。
据报道,该声明也将包含东北亚安保课题,除了要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外,双方还要写入“台湾海峡和平”。同时,两国还准备联手支援依赖中国供货的日美企业,提升它们的技术,以其他原材料取代主要来自中国的稀土。
一辆轮式装载机1月30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芒廷帕斯的MP Materials稀土矿中开采矿石。(路透社档案照)
由此可见,在中美博弈的大格局背景下,过去几年因为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与盟国交恶,日本在中美之间努力维持了外交天秤,但随着拜登政府上台、积极拉拢盟友,日本的天秤现已开始慢慢倾向美国这一边。
有分析认为,中日关系如果要真正改善,其实有赖于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菅义伟政府去年9月上台后,在多方面都延续前任安倍的路线,但现在日本对华态度突变,恐怕与华盛顿施压、拉拢有关。
无论如何,在历史与现实恩怨不断纠缠的背景下,中国与日本注定是一对“貌合神离”的伴侣。但在这段看似紧密又脆弱的关系中,两国都很难离开彼此,只能不断在争执与合作之间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