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徽安庆到复旦大学 中国恶性伤人事件频发背后的社会焦虑和挫折(组图)
近期中国大陆出现数起恶性伤人事件,官方披露的作案动机包括泄愤、报复社会,还有的则因精神疾病或情感纠纷,引起民众讨论。
民众在安徽案发地点献花
专家对BBC中文表示,中国最近频繁的恶性伤人事件反映出普遍的社会挫折感和焦虑状态,而大陆目前缺乏表达的自由和空间,个体困难难以通过正常渠道纾解。
泄愤或报复社会
6月5日下午,安徽安庆市发生一起持刀杀人事件,一名男子在该市迎江区人民路商业步行街持刀伤人。根据安徽安庆市政府通报,犯罪嫌疑人吴某,25岁,是安庆市怀宁县人,无业。事件造成6人死亡。
通报称,该男子因家庭不顺悲观厌世而泄愤行凶,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此前5月22日,大连也发生一起类似恶性事件。一辆黑色轿车在大连中山区人行横道内撞击行人,随后逃逸,造成5人死亡、5人受伤。
民众在安徽案发地点献花
大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称,当日11时40分许,犯罪嫌疑人刘某驾车沿唐山街行驶至五惠路路口时,在等候绿灯指示后突然在7秒钟内将所驾车辆车速从0时速加速至108公里/小时(该路段限速60公里/小时),并冲闯红灯,以驾车冲撞路人的极端方式实施犯罪。
通报还称,刘某的作案原因是因投资失败无法接受,失去生活信心,产生报复社会心理。
除了这两起事件外,中国多地近期也发生了一些恶性伤人事件,原因各有不同,但都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6月7日,上海复旦大学发生一起杀人案,该校教师、犯罪嫌疑人姜某持刀杀害数学学院党委书记王永珍;5月29日,南京一男子因感情纠纷驾车撞人并持刀捅人,造成包括嫌疑人在内8人受伤;4月28日,广西北流市一幼儿园发生持刀行凶事件,造成两人死亡16人受伤。嫌犯被初步认定为精神分裂症患者。
普遍社会挫折感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钟华对BBC中文指出,近期没有疫情的各省报复社会、伤害无辜民众的案件确实频发,有明确伤害对象的暴力案件也连续出现,可能因为疫情期间所累积的负面情绪(比如经济情况转差、感情破裂等个体负面人生事件带来的情绪)需要逐渐向外发泄。
她指出,看其他国家的一些关于犯罪的报道分析,也有学者提到,疫情减轻之后犯罪会有报复性的回升。
从作案动机来看,钟华称,在中国相对比较发达的大城市,近三年来,杀人案件占比最大的是男性因情感原因杀害女性。近期发生的暴力恶性事件,也符合这样的趋势,主要是男性因情感问题产生暴力行为;其次,报复社会的案件随着社会发展,也会逐渐增多。
图像来源,CNS
“联合国的数据连续多年显示,全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进步,并没有缩小贫富差距,反而增加了社会不平等。即使中下阶层生活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高,富裕阶层获利更多,他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社会中‘相对剥夺感’比较强烈的那一部分人,如果他们缺少合法途径达致社会公认的‘成功’或者缺少温和的途径纾解他们的情绪,他们就可能会使用暴力去发泄,实施报复社会的行为。”钟华说。
中国政治学者凯博(化名)则对BBC中文表示,中国近期的恶性伤人事件反映出普遍的社会挫折感,挫折感可能来自方方面面,包括婚姻、投资、升职等个人化的具体原因。
他指出,这些个体性的原因在中国缺乏足够社会公义和群体表达的情况下,难以被纾解。
凯博认为,在中国过去9年,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既没有抗议的空间和自由,也没有工会、政党等群体性的方式进行集体谈判,缺乏政治表达的空间和自由。“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只能选择这样的一种社会报复形式。”
大众焦虑状态
近年来,“996”、“鸡娃”、“内卷”等词风靡中国网络。“996”指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鸡娃”的意思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不停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让孩子去拼搏。“内卷”则反映某些行业和领域出现的过度竞争。
有学者对BBC中文表示,这些热词体现出社会大众的焦虑状态,这种状态容易引发恶性伤人事件。
“大家出现这么大的焦虑,互相很不友好,其中那些本来性格上就偏执的人生活出点问题,他就更可能走极端,”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学教授阮丹青说。
图像来源,CNS
阮丹青指出,大陆当局应当加大社工、心理健康辅导等方面的投入,提供更多资源,缓解部分民众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缓解社会矛盾方面,她认为,社会的安定不能靠压制,安装摄像头、每个路口安排一名警察等措施总会出现漏洞。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提升社会保障,让所有人过上安定不焦虑的生活。
钟华则认为,从根源上减少这方面的犯罪,还是要提高社会平等程度,减少人们的“相对剥夺感”,并提倡多元的成功价值观。
“近年来人们苦于‘内卷’,各行各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也意味着当前中国社会对‘成功’的定义过于单一,过于强调经济方面的获得。多元的去定义所谓‘人生目标’或‘成功’,可能很多人的生活满意度会得到提高,不至于觉得自己是失败者。”钟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