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首脑峰会,中国是关键议题,拜登普京达共识(组图)
本文综编自美国之音、德国之声、法广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在美俄关系降到冰点之后,拜登邀请普京在日内瓦举行面对面的会谈。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希望平息和俄罗斯之间的矛盾,从而专心对付中国。两人在正式会谈前共同在媒体面前亮相,但是气氛却十分微妙。
6月16日, 美俄领导人峰会在瑞士日内瓦时间下午5点5分结束。根据白宫的说法,在大约4个小时的会面中,拜登和普京总共花了2小时38分钟进行会晤。在会后各自举行的记者会上,率先就当天会议进程表态的普京告诉媒体称,与拜登的会面中“没有敌意”,并称他们的会谈“相当具有建设性”,双方都在寻求“共同点”。普京称赞拜登“是一个相当有经验的政治家”。
据“美国之音”报道,普京在当地时间大约下午1点飞抵日内瓦后旋即前往峰会地点拉格朗热别墅。拜登稍后抵达那里。这是白宫特意安排的外交舞步,以避免2018年赫尔辛基峰会发生的状况。由于普京迟到,时任总统特朗普等候了半个多小时。拜登与普京见面后握手,然后进入会谈。
两位领导人在会谈开始时与记者有个简短而混乱的会面,他们相互表示感谢,却拒绝回答任何现场提问。而美国和俄罗斯的媒体则相互推挤。
美联社现场记者报道称,除了握手时,两名总统似乎在有意回避直视对方眼睛。现场有记者问拜登是否能够信任普京,但是拜登只是似是而非地点头;还有记者问普京是否惧怕正在坐牢的反对派人士纳瓦尔尼(Alexei Nawalny),俄罗斯总统未有任何回应。
白宫称不会取得大把成果
美俄领导人这次会谈可能涉及的话题很多,从裁减军备协议,到乌克兰危机,再到叙利亚、伊朗、阿富汗问题,加上人权议题,包括俄罗斯对新闻自由和异议人士的打压,亲政府组织实施的黑客袭击,还有俄罗斯盟友白俄罗斯强迫客机降落只为逮捕异议人士的行为,等等。当然还有一个议题不会写进议事日程,但却早已经成为美国外交的重中之重,那就是中国。
双方都一直强调合作的机会,但又淡化外界对莫斯科与华盛顿紧张关系改善的期待。这次会晤预计更多的是相互表达不满,而不是一个达成重要协议的平台。
美国政府一位高级官员在空军一号飞往瑞士途中对随行的美国之音和其他媒体记者表示,“我们并不预期这次会晤会产生一大堆成果”。
背景:美俄关系降到30年来最低点
拜登和普京此次会谈背景令人关注,今年2月,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降到了30年来的最低点。
据“德国之声”报道,今年4月,拜登驱逐了10名俄罗斯外交官,并对6家俄罗斯科技公司实施了新的制裁。这些公司为普京情报部门操控的网络计划提供支持,该计划与SolarWinds信息技术公司遭到黑客攻击有关。
在5月期间,美国东南部运输燃料的科洛尼尔管道公司(Colonial Pipeline)和JBS肉类生产公司这两家美国关键企业成为据信起源于俄罗斯的网络攻击的目标。这两家公司都向黑客支付了数百万美元的赎金,以恢复其业务运营,尽管美国执法官员已经截回了科洛尼尔管道公司支付的部分款项。
普京反驳了美国关于莫斯科和俄罗斯黑客正在对美国公司和政府机构进行破坏性网络攻击的说法。
双方在谈论各自红线时相互理解
美国智库卡特尔中心的中国问题专家刘亚伟表示,通过对中国社交网络的观察,他发现中国学术界对于拜登和普京的会面感到越来越不安。"我认为拜登决定会见普京是一个相当明智的策略,这给中国一些人带来了焦虑。"他强调,美国发现同时应对两个敌人--俄罗斯和中国--是相当艰难的,所以更好的办法是"分而治之"。
据“法广网”报道,普京在俄方记者会上告诉媒体称,“我认为,双方都表现出了相互理解的意愿,并找到了使我们的立场更加接近的方法”。普京说,两国领导人就“美国驻莫斯科大使和我们驻华盛顿大使的返回”达成一致。关于网络安全问题,普京说,“我们同意在这方面开始协商”。
当被问及俄罗斯监狱中的美国公民和美国监狱中的俄罗斯公民问题,普京说可能会有“一些妥协”。他说,“我们谈到了这个问题......俄罗斯外交部和美国国务院之间可能会有一些妥协。”
不管怎样,俄罗斯和美国之间关系还是分歧占据主导地位。在乌克兰问题以及人权问题上,双方基本上不可能达成某种共识。分析人士认为,对于普京来说,单纯接到拜登的会面邀请,就已经是他在内政领域可以加分的成绩了。而俄罗斯媒体自然也会将这次会谈描述成"对俄罗斯大国地位的肯定"。
平息美俄矛盾,专心对付中国
就在拜登开启欧洲之旅前夕,美中关系发生了进一步的恶化:先是在G7峰会召开前三天,美国宣布有意和台湾签订贸易协定;次日,美国参议院又通过了一份法案,旨在科技领域与中国抗衡。而在峰会召开前夜,美国国防部长又下令五角大楼,在国防领域聚焦中国。
"拜登并不喜欢普京。他也不认为俄罗斯有什么非同寻常的战略价值。……但我认为,从美中关系的现实状况来看,我们可能不想和俄罗斯人之间有太多的麻烦",美国政治学者布雷默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说。
自从俄罗斯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之后,莫斯科和北京之间就越走越近。西方对俄罗斯采取的制裁,直接导致俄罗斯所接收的外国投资直线下降。而通过转向中国来弥补这一损失的策略,只是部分取得了成功。俄罗斯的经济已经多年停滞不前,实际收入水平下降,民众的不满情绪逐渐累积。
莫斯科国立人文大学的北美研究学者维多利亚·茹拉夫列娃指出:"和中国走得太近,对于俄罗斯来说是一种危险。"她认为,对于俄罗斯来说,美国可以成为制衡中国的力量,而俄罗斯则可以"在两个大国之间寻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