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迎中国首个原创虚拟学生,个人照引围观(视频/组图)
近年来,随着AI等技术高速发展,人机共存的序幕已然拉开,数字人技术正逐渐应用于各种场景。日前,北京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迎来中国首个原创虚拟学生“华智冰”,在网络引起围观。
北京时间6月15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宣布华智冰入学,当天发布的宣传短片中,华智冰身穿T恤牛仔裤、白板鞋,扎马尾辫,背着背囊在校园漫步。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教授唐杰介绍,华智冰的脸部、声音都是通过AI模型生成,背后依托的是清华多学科交叉的技术团队,以及一个具有1.75万亿参数的超大规模AI模型“悟道2.0”。模型中,中文、英文、图片三者之间可实现相互切换表达,而整合各种数据和知识的大模型平台,就成为华智冰诞生的基础。
“我们希望华智冰有个人体的外形,能不断学习,希望将来‘她’能像人一样思考,甚至在很多任务上超越图灵测试,具有通用机器学习的认知能力。”在唐杰看来,下一代认知AI应具备“适应与学习”、“定义与语境化”、“错误探测和编辑”、“决策与执行”等九项能力。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贾珈负责华智冰的外形及声音、表情、口形和肢体动作生成。她说,为了创造具有高真实感、多风格的人物形象,团队专门构建了高精度3D表情包,同时通过广泛的3D人脸建模,使华智冰可以低成本地学习相应的细节动作。华智冰已学会恰恰等四种舞姿,共164种编舞单元。
尽管集合了多种AI技术,研发团队表示,华智冰还需在入学后不断学习。下一阶段,团队将不断给“她”输入大量“语料”,让其持续学习数据中隐含的模式,包括文本、视觉、图像、视频等,便于其像人类一样,能不断从身边经历中学习知识经验,迅速成长,从而变得愈来愈聪明,最终能理解人的想法,主动产生符合用户需求的互动。
谈及华智冰的学习规划,唐杰表示,希望她第一年能够“泛读天下书”,学习各种语料;第二年学习深层知识,挖掘数据中的隐含模式;第三年能够像人一样创新。
兼具智商和情商的自动问答能力也是华智冰的才能之一。唐杰表示,未来,这个虚拟学生能在多项认知智能上超过人类,不仅能识别图像、写诗作画、回答数学问题,甚至还会编程、写代码、做网页。“或许到那时,‘她’就可以毕业了。对‘她’来说,这也将是一次非常艰难的认知过程。”
针对清华大学这一宣传,不少网友表示质疑,并评论称,“清华干啥不行,搞噱头第一名。”
还有声音指出,虚拟学生是否占用各省份的录取指标?培养虚拟学生是为了什么?在目前没有法律约束时,如何确保虚拟学生符合道德伦理法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