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从A股股民的错误中能学到哪些教训?(图)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数据显示,中国股民散户人数众多,交易频繁且回报很差,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股民对股市趋之若鹜呢?
A股市场中有多少股民?据《2019年度全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A股全国股票投资者数量达1.59亿左右,其中自然人投资者,也就是散户,占到了99.7%。也就是说,全国的散户股民数量大概有1.5亿左右。
那么,这些散户股民的投资回报如何呢?《上海证券交易所统计年鉴2018卷》揭示了一些非常有趣的信息:在2017年,自然人投资者贡献了股市大约82%的买卖交易量,但是却仅获得了约9%的股市总盈利。
数据没有感情,不会撒谎。这些数据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很多股民不太愿意承认的事实,那就是:中国股民散户人数众多,交易频繁,但是回报很差。
散户股民投资回报差,并不是中国股市独有的现象。比如基于2013-2015年巴西股市的研究(Chague et al, 2020)显示,在股市中坚持炒股超过300天的股民中,有97%都是亏钱的。只有1.1%的巴西股民,获得的投资回报高于巴西的最低工资。只有0.5%的巴西股民,获得的回报高于银行基层柜台员工的起薪。换句话说,想要靠炒股来养活自己和家人,基本上就是天方夜谭。
既然投资回报这么差,那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股民对股市趋之若鹜,充满热情呢?发生这种现象的背后,大致来说有这么几种原因。
第一、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指的是投资者过分高估自己的投资能力,或者过分低估在股市中赚取回报的难度。严格来讲,交易是没有门槛的,但投资却是有门槛的。交易的话,只需要学会在电脑或者手机上下单买卖即可。然而要搞清楚什么时候该买,什么时候该卖,该买和卖哪些股票,则需要多年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广大股民很容易混淆”投资“和”交易“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误把自己的交易行为当作投资。
过度自信可能来自于无知(所谓无知者无畏,因为无知所以对股市缺乏敬畏),也可能来自于一知半解(学了点皮毛,就觉得自己是民间巴菲特)。大量的研究显示,过度自信容易导致股民过度交易,引发投资损失。比如有研究(Barber and Odean, 2000)发现,美国股市中的股民,交易越频繁,回报越差。男性股民更容易受过度自信影响,因此其投资业绩比女性股民更差(Barber and Odean, 2001)。
过度自信,也和贪婪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贪婪,所以导致轻信,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断能力,甚至选择铤而走险。发生大规模亏损的情况,往往发生在股民赚钱以后,而不是亏钱以后。这是因为,如果一开始炒股就亏钱,股民很快就能对自己的投资能力有清醒认识,也不太可能再往股市里砸钱。而最后亏大的,往往是一开始在股市里赚了不少,导致投资自信心急度膨胀,胃口越来越大,甚至加上杠杆,最终在市场急跌中翻车。
第二、追求刺激。
如果我们假设股民去炒股只是为了获利的话,那这样的解释就有点过于简单了。事实上,不同的股民,想从股市中获得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一项针对芬兰股民的研究(Grinblatt and Keloharju 2009)发现,在驾车时拿到超速罚单的股民,其交易频率也往往更高。在马路上超速开车,和在股市中频繁买卖,有一定的共性,那就是都能给当事人带来一定的刺激满足。一项德国(Dorn and Sengmueller 2009)的研究表明,赌博成瘾的赌徒,其在股市中的交易频率比其他人高出一倍。2004年,台湾推出大乐透彩券后,其股市的交易量下跌了25%左右(Gao and Lin, 2014)。这些研究表明,有相当一部分股民,在股市中追求的是类似于赌博所带来的刺激感。
一些股民从股市中获得赌博的刺激满足,那么他们沉溺于炒股就不足为奇了。股民把炒股“赌博化”的一个重要信号,就是参与炒股这种行为,对股民的吸引力远远强于在股市中获利的初衷。这个原因,也能解释一些常见的“走火入魔”的炒股行为,比如多次试图控制或者停止自己的炒股行为却欲罢不能;当自己的账户里有现金时,无法控制自己不去买点股票;通过在股市搏杀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作为对自己生活上的其他问题的逃避;玩的资金越来越大,才足以让自己感到兴奋;通过借助场外融资、杠杆、期货期权等衍生产品满足自己的刺激新鲜感等等。这些现象的共同点,是股民借炒股之名,行赌博之实,目的并非获得投资收益,而是满足自己的赌博嗜好。
第三、交学费练功。
有一种说法认为,一部分股民即使亏钱也坚持炒股,主要是为了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投资能力。没有人天生就是股神,哪怕巴菲特也是从”韭菜“开始慢慢成长为大师的。今天在股市里亏点钱,权当交学费,为的是明天成为更优秀的投资者,这样不光可以把以前交的学费赚回来,还能获得更多的回报。
然而基于台湾1992年到2006年股市数据的统计研究(Barber et al, 2019)显示,股市中大约3/4的交易量,来自于那些持续亏钱的股民。能够通过日间交易持续获利的散户股民,仅占总样本的3%左右。换句话说,97%的股民,都是股市中的“冤大头“,其投资能力和回报并没有因为炒股时间的积累而得到改善。
第四、游客心态。
从历史上来看,证券交易所里新开账户的数量,和股市的涨跌有紧密联系。往往在股市大涨的时候,新开账户数量也屡创新高。比如2015年上半年,上证指数在短短几个月内从3000点涨到5000点,引燃了全社会的炒股热情。2015年4到6月间,每个月的新增账户都接近500万左右,是往年平均新增账户数的4到5倍。这些新增账户背后的主人,绝大部分显然都是没什么炒股经验的“新股民”。看到股市指数节节高升,周围每个人都在谈论自己从股市里赚了多少钱,于是禁不住诱惑,自己也去开个账户炒两把,期望可以赚点外快。
我们可以把这样的股民称为“投资游客”,那就是他们是以旅游的心态来炒股:到此一游,赚到即走。基本没做什么功课,对股市一知半解,极度依赖小道消息和朋友圈荐股。靠这样的心态来炒股,能赚钱才令人意外。
总体上来看,A股中的散户股民数量巨大,交易频繁,回报不佳。聪明的投资者,善于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识错误背后的产生原因,理解导致错误的人性弱点,并通过长期努力逐渐优化自己的投资习惯,让自己不再成为一颗股市中的“韭菜”。
参考资料:
《上海证券交易所统计年鉴》(2018卷)
Brad M. Barber, Yi-Tsung Lee, Yu-Jane Liu, Terrance Odean, Ke Zhang, Learning, Fast or Slow, May 2019
Barber, B.M., and T. Odean. 2000. Trading is hazardous to your wealth: The common stock investment performance of individual investors. Journal of Finance 55:773-806
Barber, B.M., and T. Odean. 2001. Boys will be boys: Gender, overconfidence, and common stock investment.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6:261-292
Dorn, D., and P. Sengmueller. 2009. Trading as entertainment? Management Science 55:591-603
Fernando Chague , Rodrigo De-Losso , Bruno Giovannetti, Day trading for a living? June 2020
Gao, X., and T.C. Lin. 2014. Do individual investors treat trading as a fun and exciting gambling activity? Evidence from repeated natural experiments.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8:2128-2166
Grinblatt, M., and M. Keloharju. 2009. Sensation seeking, overconfidence, and trading activity. Journal of Finance 64:549-578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