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海地开中餐馆7年,看遍了一个国家的悲惨命运(组图)
1、
坚守海地7年的中餐馆
2013年,海地唯一一家中餐馆“吴家园”,因为运营成本提高决定撤离。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海地成为了全球唯一一个没有中餐馆和华人杂货店的国家,幸好后来又有华人前来开店才弥补这一空缺。
在海地开了7年的餐馆老板,来自中国台湾的吴怡庆,也看遍了这个国家所遭受的厄运。
在浩瀚的加勒比海上,散落着许多璀璨的明珠。很不幸,海地却是蒙受最多灰尘、最暗淡的一颗。
这个美洲唯一由非裔独立建国的国家,至今已有230年的历史。就在美国脱离英国殖民地独立建国的15年之后,它成为了美洲第二个脱离殖民的国家。
这场曾经轰动世界的“海地革命”,曾经作为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榜样,被中国称为“小国能够打败大国”的楷模。
可是在海地人“当家作主”230年之后,这里并没有建设成为他们当初设想的美好家园,看着周围的邻居一个个靠着发展旅游、离岸金融、出售公民权过上了好日子,海地人民却过着全球最贫困的生活——70%的海地人每天的收入不足2美元。
用“穷到吃土”来形容海地人民的生活,一点都不夸张,因为在没有东西吃的时候,他们真的只能吃土。
海地人充饥的“土饼”
除了贫穷,海地还经常遭受飓风、水灾、旱灾、地震这些自然灾害的侵扰,只能说,出生在海地,或许要面对的是比其他地方更加多灾多难的人生。
在来到海地之前,吴怡庆通过一些简单的资料,对海地有了大致的了解。她为什么要来这个如此贫瘠的地方开餐馆呢?只能说,中国人的眼里,能看到别人难以洞察的商机,更愿意去做别人不愿做的生意。
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有差不多300名华人来到海地的政府和公司办事处工作,苦于海地经济发展的落后,当地没有一家中餐厅,超市里也很难买到中国食材,想要品尝一顿中餐聊解思乡之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华人的人数虽少,但在这里开中餐馆完全没有竞争,而且在首都太子港,还有1%的当地富裕阶层,他们的生活奢靡享乐,新奇的中餐或许也能够引来他们的光顾。
就这样,独闯海地的吴怡庆,在太子港唯一的富人区建起了“吴家园”,这一开就是7年。
2、
海地为什么如此贫穷?
在海地7年,吴怡庆看到了什么叫真正的“治国无方”和一个国家的悲惨命运。在与当地学者的交谈和深入了解之后,她对这个国家深表同情和惋惜。
海地,原本是西班牙和法国在海外最为富庶的殖民地之一。
1502年,在哥伦布航行到海地并给这里命名为西班牙岛后不久,西班牙的殖民者踏上了这块土地。在殖民者带来的的枪炮、病菌的屠杀下,海地的原住民阿拉瓦克族人很快灭种。西班牙人将这里开发为蔗糖工厂,从非洲运来了大量黑奴,从事蔗糖种植和榨取。
这些黑奴就是现在海地99%非洲裔的由来。
1657年,法国人从西班牙人手里抢走了海地,他们不仅在这里开发甘蔗园,还带来了咖啡豆、烟草和棉花。法国将这些海地产的原料运到本土加工,再销售到世界各地,赚取了大量的利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海地供应了欧洲40%的糖和60%的咖啡,占了法国外贸总额的三分之二,超过当时英国所有殖民地贸易的总和。
但是这样的富庶,是建立在对黑人残酷的压榨和剥削之上的。
法国人奴役着48万黑人替他们工作,掌握着他们的生杀大权,对于不听话或者完不成任务的黑人,鞭打、砍手、割耳、绞死等等刑罚都是“合法的”。
在这种人间地狱,一名黑人平均只能熬过6年,最长的超不过15年就被折磨而死。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1775年,为了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暴政,北美十三个州的人民组成联军,经过八年的战斗,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在这场独立战争中,黑人士兵立下了汗马功劳,这场反抗殖民者的胜利,鼓舞着同样身处美洲殖民地的海地人民。
1791年,在黑人领袖杜桑·卢维图尔的领导下,海地的黑人揭竿而起,经过了惨烈的战争,终于在1804年赶走了殖民者,建立起了美洲第二个脱离殖民独立的国家。
但是,获得独立的海地,并没有走向光明,而是陷入了一个外部被敌视,内部独裁、叛乱、贫穷的恶性循环。
海地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奴隶建立起来的国家,它独立的时候,美国还掌握在奴隶主手里,自然看不惯海地,而法国因为被赶走,对海地也是充满了敌意,处处刁难。
法国曾经多次威胁要派军队攻打海地,想要和平,那就需要赔偿在独立战争中侵占的法国殖民者的财产损失。当时法国的领导人可是拿破仑,正是国力最鼎盛的时候,而美国的奴隶主们也愿意联合法国一起恢复海地的奴隶制度。为了国家安全和获得法国和美国的承认,海地的领导人接受了法国的赔款要求,背上了1.5亿法郎的债务。
这笔债海地一共花了80年的时间才还清,国家收入的80%都用于还债,以至于连建设公立学校的钱都没有。
这就为后来海地的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当一个国家的人民绝大多数都没有机会接受教育,怎么可能建设出一个富强的国家?
外部情况如此严酷,海地内部也不省心。赶走殖民者之后,海地的领导人对当地几万名白人采取了疯狂的报复,将他们屠杀殆尽。可杀完后发现,剩下的国民除了会种甘蔗,大字都不识一个,要靠谁来治理国家?
面对愚民,最好的方法就是独裁。而独裁必然引来不满和叛乱,导致社会动荡。从海地独立之后的100年时间里,一共出现了90位统治者,独裁者不断上台又不断被推翻。
独裁者往往会建立起家族统治,他们就成为了海地1%的富裕阶层,生活在海地唯一的天堂——太子港的富人区。
他们生活奢靡,将国家仅有的财富据为己有,甚至连国际上的援助款项都要贪污。1957年当选总统的杜瓦利埃,一直干到了1971年,之后又让自己的儿子小杜瓦利埃接班当总统。
杜瓦利埃(中)
这位小杜瓦利埃挥金如土,在1980年的婚礼就花掉700万美元,而无数的海地人民却在嗷嗷待哺。
“海地,就像是一艘巨大的船,颠簸于狂风大浪中;偏偏船长是个酗酒的人,长年醉酒不醒,你们想想吧,这艘船,将会面对怎么样的命运呢?”
3、
压垮中餐馆的稻草
在海地7年,吴怡庆对这里贫穷的原因了解的再清楚不过。不过她基本在富人区工作和生活,很少真正体会到这里生存的艰难。
直到2010年的那场大地震……
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了7.0级地震,数10万人永远被埋在了废墟之下,海地全国陷入一片苦海。
当时海地被困的几十名华人唯一能想到的避难所,就是吴怡庆的吴家园餐厅。
面对每一个前来避难的同胞,吴怡庆毫不犹豫打开大门。此时此刻,不管是来自你来自中国哪个地区,一张中国面孔和一句中国话就是最好的通行证。
随着前来避难的同胞越来越多,吴怡庆也压力倍增。地震过后的海地食物、淡水极度短缺,一车水从45美元涨到了150美元,还经常买不到。一些海地人看到来买水的中国人,会抗议说:我们自己都还不够,哪里轮得到你们这些外国人。
没有办法,买不到水的时候,大家只能烧井水来喝,可海地的井水只能用作生活用水,即便烧开了喝下去也要拉肚子。果不其然,一群人都中了招。
幸好国际救援不久后来到海地,中国的救援队也肩负起了营救被困华侨的任务,这才解了燃眉之急。
就在这样物资极度缺乏的情况下,令所有人最感动的一件事,就是吴怡庆发动了店里的员工,四处搜集材料,给大家包了一顿饺子。在异国他乡劫后余生,还能够吃上一碗饺子,很多人边吃边流下眼泪。
地震之后,海地的正常生活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恢复,餐馆的生意一落千丈,而各种食材的成本也越来越高,难以为继。再加上海地社会动荡,治安一天不如一天,让吴怡庆萌生了退意。
她无奈地说:“治安实在太坏了,绑票风气盛,暴动时时有。去年六月,就发生了大规模的暴动,餐馆关闭了一个星期,保安员和三条狼狗日夜不停地在餐馆外面巡回,我自己也天天枪不离手,气氛紧张得不得了!”
终于在2013年,她告别了生活了7年的海地。在这7年时间里,她看遍了这个国家的悲惨命运。她最大的感慨,就是庆幸自己出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