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公司近来真是祸不单行,不仅连遭官方限制和调查的重击,网上又传出滴滴出行将于7月20日停止服务的消息。一时间,滴滴似乎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
7月17日,滴滴出行官微发布声明,指网传“滴滴出行将于7月20日停止网络服务”的说法为谣言,公司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并依规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报备。
但辟谣也难解滴滴承受的压力。自6月30日在美国纽交所低调上市后,滴滴好像闯入了一个危机四伏的地雷阵,接连触雷,能不能脱离险境现在还不好说。
7月2日,也就是中共建党百年庆典结束的第二天,国家网信办发布通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7月4日,官方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指滴滴出行应用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的应用软件。
7月7日,“滴滴出行”在支付宝小程序、微信小程序内同时下架。在微信支付的交通出行服务中,也已看不到“滴滴出行”。
7月9日,因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滴滴旗下另外25款应用软件也被官方要求下架,滴滴应用软件遭“团灭”。
7月16日,国家网信办、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七部门联合进驻滴滴公司,开展网络安全审查。
随即,网上又传出滴滴出行将于7月20日停止服务的消息。尽管滴滴及时辟谣,已下载的滴滴出行也能继续使用,但软件的部分功能已关闭,用户已无法给司机发送自定义文字信息。
滴滴应用软件不能吸纳新的用户,以及原有用户担心个人信息泄露,基本锁死了滴滴继续发展的空间。滴滴好不容易积攒的4亿多用户,也面临迅速流失的风险。
在滴滴遭受的连串打击中,外界猜测最多的就是包括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在内的七部门联合进驻滴滴。一般而言,公安部、尤其是国家安全部不会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就公开调查一个企业。它们既然出手,意味着滴滴不仅可能涉嫌刑事案,还可能涉嫌危害国家安全案。加上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也参与调查,坊间所传滴滴涉嫌向美国提供原始出行、地图等数据,有可能变成真事。
另外,国家税务总局和市场监管总局介入调查,显示滴滴还可能涉嫌税务违法和经营违法等问题。此前,受到如此“高规格”调查的中国企业十分少见,滴滴无意间创造了一个纪录。
在滴滴可能受到的指控中,最要命的是国家安全问题,即滴滴有没有向美国方面提供事关中国国家安全的数据。
这个问题目前没有确切答案。但从常识看,滴滴管理层不会不知道向美方提供敏感数据的后果。如果滴滴真的已经向美方提供事关中国国家安全的数据,案情反而简单了,滴滴的主要管理者和直接责任人恐怕也已失去了活动自由。
滴滴的麻烦主要还是来自强行赴美上市。有消息说,滴滴赴美上市前,有关部门明确表示过希望其暂缓赴美,等到官方数据安全管理法规出台后再说。滴滴在国内的股东阿里、腾讯也担心惹麻烦,不赞成滴滴赴美上市。
滴滴显然抱有侥幸心理。一方面有关部门只是希望滴滴“暂缓”赴美上市,没有直接或强烈地反对。另一方面滴滴可能也觉得自己没有向美方提供敏感数据,经得起国内调查,不如赶在官方数据安全法案出台前尽快赴美上市,以免今后受更多限制。
但滴滴和它背后的外国投资方低估了中美对抗的激烈程度和广度,忽略了滴滴赴美上市可能被卷入对抗的风险。他们看重的是目前美国的资本充裕,上市容易获得一个较高估值,有利于公司和投资方的利益最大化。
从中美博弈的角度看,中资企业赴美上市的数量增多,市值变大,不仅不利于中国国内和香港股市的发展,也将增加美国制裁中国的筹码,何况滴滴这样的互联网企业还存在重要数据外泄的风险。同时,滴滴仅用20天就完成了赴美上市流程,也让中方怀疑其中是不是有“猫腻”。
于是,滴滴就成了中国企业顶风赴美上市的反面典型。滴滴今后是否还有翻身的机会,要看七部门联合调查的结果。
但官方的目标应该不是整死滴滴,而是要通过整治滴滴,维护网络安全,震慑那些不顾大局,为自身获利却罔顾国家利益的中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