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国乒丢金如何轰动了中国舆论场(组图)
7月26日晚,在东京奥运会乒乓混双项目中,中国组合许昕/刘诗雯以3:4负于日本组合水谷隼/伊藤美诚,获得银牌。赛后刘诗雯更是流下泪水并道歉,直言辜负了团队。刘诗雯的道歉并非多此一举,因为中国社会对这个结果的情绪心照不宣。
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决赛中,中国组合许昕/刘诗雯意外地以3-4不敌东道主日本组合水谷隼/伊藤美诚,无缘该项目的奥运首金。(AP )
其实,在7月26日当天,中国跳水、体操、举重,多个被寄予厚望的传统优势项目都遗憾丢金,但是恐怕都没有这场混双比赛结果带来的舆论轰动。
首先,这是本届奥运会新增的一个比赛项目,是东京奥运会首枚乒乓金牌,更是东道主日本极为渴望的一金。这一金既是双方在新项目上的技战术较量,更是一种气势上的比拼。为了这一金,日本方面在申奥成功后,更是不惜更改了规则,例如不准吹球、用手擦球台、缩小场地范围这些带有强烈针对中国选手习惯的小动作。
而中国方面,从2018年便确立了许昕/刘诗雯这样的混双搭档,在这3年的时间里经历了数次大赛的历练与针对性训练,但正如许昕在赛后的发布会上所说“之前的备战我们也吃了很多苦,但最终竞技体育看的是结果,不管之前发生了什么,大家都只会记住谁站在冠军领奖台上。全国球迷都在关注这场决赛,这个结局整个中国队都接受不了。”
东京奥运乒乓混双决赛现场
摘银道歉,表示不可接受,这样的操作恐怕也只会在中国国乒上演。而许昕的讲话也并非过分自责,事实上恐怕不仅是中国队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中国舆论更难接受这样的现实。
其实在该场比赛中国队大比分2比0领先,到第3局时,场上运动员的气氛与状态已经令不少网民着急揪心,乃至决胜局一度被打至8比0这样耻辱性的比分更是彻底成为输球后集中的情绪宣泄点。
诸如“刘诗雯的美甲”“刘诗雯的手链”“许昕过于被动,不够坚决”“教练马琳布置不当,下课”“日本选手吹球犯规裁判无视”等等,都成为网民检讨国乒丢金的理由。尽管前国乒运动员邓亚萍第一时间指出,日本是有备而来,为了这届在家门口的运动会,他们采取断代培养,而这种模式在东京奥运的验证中也确实获得了成功。
但无论如何,面对这样的结果,中国观众的心理上还是很难接受。乒乓是中国社会中普及度最高的一项运动,一直以来,中国乒乓在国际上处于垄断地位,封神一样的存在,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当时的王皓在男单爆冷输给韩国选手柳承敏外,中国队再无在决赛输过外战。此次的输球,不仅是许昕再次输给其对手水谷隼,未能一雪前耻,还是许昕与刘诗雯的最后一届奥运会。“没能给自己一个好的结局”,对于任何一个运动员来说,都是一个悲情的现实。尤其是像许昕与刘诗雯这样的国际型运动员。
国乒丢金,是运动员之憾,是中国国乒团队的遗憾。但遗憾之外,最牵动中国社会情绪的是,对国乒地位的担忧与在对日本比拼上的落得下风。
关于前者,日本选手水谷隼在赛后无疑点出了最为直白的逻辑:“从过去到现在,中国都是一堵高墙,这次我们能打破这堵高墙,那么将来我们也能越走越高。我突然明白,中国选手不是神,也是人,我们能够打败他们。”
关于后者,这恐怕是此次舆论聚焦国乒丢金最主要的情绪之一。鉴于中日历史上的关系,中国社会对日本的情感表达从来都是直白而强烈的,这反应在国与国的关系上,也同样反应在乒乓赛场上。对运动员来说,这当然是一种压力,恐怕也是“不能接受”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结局已成事实,事实不能更改,对于运动员来说,这场比赛本身确实有需要检讨与调整的地方,但这种对决结果绝不该只让他们承担。中国社会在对国乒寄予期望的同时,更应看到,日本经过青训等断代培养、后代培养的方式已经对中国乒乓发起了进攻,而乒乓这项中国旨在推广的运动至少在日本得到认真的回应。乒乓运动的推广才能有更精彩的奥运赛场上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