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副作用、混搭接种和其他几个基本问题(组图)
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在全球铺开,获准使用的疫苗种类不断增多,对现有疫苗的改良、升级和新疫苗的开发在继续,世界卫生组织紧急使用清单上7种疫苗获授权,更多疫苗在接受审核评估。
许多人关心,接种疫苗有哪些副作用?不同疫苗混合接种是否可行?
另外还有几个你可能需要了解的基本问题,包括疫苗能提供多大的保护?免疫效力可持续多久?不同的疫苗怎么比较等等。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常见副作用
接种疫苗通常会有一些常见副作用,即接种疫苗后身体出现不良反应,但这正说明疫苗在起作用,成功激活了身体自我免疫反应。也有罕见副作用,即出现概率极小的对疫苗的反应,程度有轻有重。
被疫苗触发而自然释放的化学物质叫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也称为趋化激素、趋化素,是细胞分泌的蛋白信号。
激活免疫反应的化学物质让人感到不适,但一般不会严重到干扰日常生活起居的程度,而且大致三天后症状就会消失。
接种疫苗后肯定会出现副作用症状,关键是程度 — 激发的免疫反应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必须恰到好处;在副作用和免疫力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几种主要疫苗已知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扎针处局部疼痛、疲乏、头疼及肌肉疼痛。其他不太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发烧、畏寒。 随着接种普及,罕见副作用病例开始增多。
副作用因人而异,差别很大。有些人几乎毫无感觉;有些人会感到略不舒服,但并无大碍仍然可以去上班;有些人则需要卧床。
爱丁堡大学免疫学和传染病教授埃莉诺·莱利(Eleanor Riley)说,这种差异是人类免疫系统的遗传多样性决定的。
免疫系统有两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被称为先天性反应,包括那些像化学警报一样的身体反应;另一部分是适应性反应,它学习然后记住如何通过设计B细胞来对抗感染,这些B细胞产生抗体来寻找和消灭病毒,另外还有T细胞,它们可以剿杀任何受病毒感染的身体细胞。
决定疫苗引起的不良反应强弱的主要是早期先天性免疫反应,其强弱因人而异。
罕见副作用 — 血栓、心肌炎和心包炎
新冠疫苗罕见副作用最令人关注的是血凝、血栓症状,涉及牛津/阿斯利康疫苗和强生/杨森疫苗。阿斯利康疫苗一度被欧亚十几个国家叫停接种,强生/杨森也曾被美欧和南非叫停。
截止3月22日,欧洲2500万人接种阿斯利康疫苗,记录在案的血栓病例有86起,大部分患者为60岁以下女性,其中18例致命。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4月中旬表示,在群体接种680多万剂疫苗后发现6例血栓,都是介于18至48岁之间的女性,在接种疫苗后第6至13天出现血栓症状。
但是,新冠疫苗和血栓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如果存在那么诱发机制是什么,目前尚无定论。
欧洲药品管理局(EMA)4月7日说,罕见血栓应被列为牛津/阿斯利康疫苗的一种非常罕见副作用,但目前无法确定诸如年龄或性别等是否相关风险因素。EMA执行董事库克(Emer Cooke)表示,这些罕见副作用的 “合理解释是(个体)对疫苗的免疫反应”。
出现血栓症状也是口服避孕药的罕见副作用之一。
另一个引起欧洲药品监管机构注意的极罕见副作用是心脏部位的炎症,包括心肌炎和心包炎,多见于青年男性,身体反应包括胸部疼痛、呼吸困难,心跳剧烈或飄忽,大约是在接种两周后出现。
欧洲药管局的调查发现辉瑞-生物新技术(Pfizer/BioNTech)疫苗1.77亿剂接种出现145例心肌炎和138例心包炎,莫德納(Moderna)2千万剂接种出现19例心肌炎和19例心包炎,其中五人死亡,均有其他疾患或是老年人。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不同疫苗混搭接种
接种新冠疫苗,如果需要注射两剂,通常两次用同一种疫苗,比如第一针打的是辉瑞,那么第二针还是辉瑞。但过去几周,香港、英国等地的科研团队开始研究不同疫苗的混搭,比如第一针打辉瑞,第二针用阿斯利康。
2021年上半年,部分国家开始临床试验第三剂接种以增强免疫力,增强剂往往选用和前两剂不同的疫苗,比如新加坡、英国和印尼。
由于目前时间短、案例少,有关“三针混搭”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较少。
这方面的研究、评估将围绕几个主要问题展开:是否安全?可能引发哪些严重不良反应?免疫功效能不能保持,甚至增强,比如免疫力持续时间更长、针对范围更广,对新出现的变异毒株也有效?会不会引发意料之外的反应?
如果疫苗混搭接种可行,那么对各国推广接种能提供多大的灵活性?起到多大促进作用?
在技术层面,不同疫苗的组合、剂量和间隔时间的增减组合,导致接种效果的差异,是研究重点。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和牛津大学团队4月启动为期一年的“混搭”课题。已经注射第一剂疫苗的成年人,不管是辉瑞还是阿斯利康,都可以申请成为Com-Cov课题的志愿者。混搭的疫苗可以跟第一剂相同,也可能是阿斯利康或辉瑞、莫德纳、Novavax,或者是某种混和剂。
中国、俄国也在展开类似的研究,基于同样的理论假设:不同种类疫苗安全性有较大把握而以不同方式激发免疫反应可能效果更好。
香港和中国内地都在尝试接种第三剂疫苗或两种不同技术类型的疫苗以不同组合方式混搭接种。
英国疫苗和免疫联席委员会的布朗教授( Jeremy Brown)接受BBC采访时表示,实事求是地说,今后几年这(混搭接种)将成为主流;很难保证两剂注射同一种疫苗。
在技术上确定了混搭接种是否可行之后,政府部门可以据此确定采用这种方案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更灵活、快速地推进疫苗接种计划,一国如此,国际社会也一样。
疫苗如何提供保护?
疫苗不能提供百分之百的保护,也不能保证接种后不会感染、传播病毒。
接种疫苗后之所以仍有可能感染并传播新冠病毒,主要因为评估疫苗效力主要通过观察接种后是否出现症状而不是有没有感染来衡量,而无症状感染是新冠病毒的一大特征。
英国萨里大学免疫学教授戴博拉·邓恩-沃特斯(Deborah Dunn-Walters)解释说,疫苗作用于人体的后天免疫系统,又称获得性免疫。
这个系统通过与病原体接触而产生识别病毒病启动针对特定病原体免疫反应,通过刺激人体产生免疫细胞,其中一部分会产生对病毒的抗体。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
身体免疫系统初次跟疫苗相遇时,会激活两种重要的白血球(白细胞):B浆细胞和T细胞。B浆细胞主要功能是产生抗体,但寿命不长,几周过后如果不注射第二剂疫苗的话,抗体数量会锐减。
T细胞又叫T淋巴细胞,成熟后分化成不同的效应亚型,能识别和杀死不同的病原,其中一种叫记忆T细胞,如果没有碰到格杀对象(病毒),在体内可以存活几十年。
这种记忆T细胞只有在注射了第二针疫苗之后才会大量产生。
大部分疫苗完全接种需要打两针,因为第二针疫苗才会激发第二阶段免疫反应,产生长期免疫力,也就是激发自身免疫机能进入一种新的微调模式。
疫苗效力可维持多久?
对轻症和需要住院治疗的重症 ,不同疫苗的效力各有所长。实验室环境下的“效能”与实际应用中产生的“效力”会有差别。
在实际应用时,疫苗的“效力”可能会受接种对象的年龄、身体状况、本身有没有疾病等因素影响。
由于病毒和疫苗都问世不久,因此目前很难推断各种疫苗的中长期效力,但一般认为大致可以提供半年到一年的免疫保护。
疫苗提供的免疫力和感染后自然产生的免疫力大致相同,但持续时间因各人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同,可维持的时间有长有短。
英国莱斯特大学病毒学家朱利安·唐(Julian Tang)表示,疫苗免疫力大致可持续6-12个月,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人自身情况,以及疫苗的种类。
美国梅奥诊所医学中心(Mayo Clinic)的分子医学教授巴德利(Andrew Badley)认为,疫苗的效用和免疫力可能持续几年,但对变异毒株感染病例和患者接种后的反应需要密切观察。
2021年初,美国加州拉霍亚免疫学研究所(La Jolla Institute for Immunology)发表研究报告称新冠病毒感染者痊愈后自身免疫力能维持至少6个月。英格兰公共卫生机构(Public Health England)的发现是至少5个月。
2021年上半年部分国家开始试验第三剂接种临床试验,比如英国、新加坡、以色列、印尼等。早期接受第三针增强剂疫苗的包括已经完成两剂接种的医护人员和老年人。
主要原因是发现新增感染病例中完成两剂接种的患者增多,数据显示他们完成接种6个月后体内抗体减少,免疫力下降。但目前这方面数据仍不充分。
辉瑞制药和生物新技术公司2021年向欧美监管机构申请给予辉瑞疫苗第三剂接种授权。他们的依据是以色列的有关数据显示,完成两剂接种6个月后感染新冠的病例增多,因为人体内抗体减少,免疫力下降,感染风险增大,需要补充增强剂。
世界卫生组织(WHO) 和美国FDA对此都表示反对。WHO认为应该优先满足全球达到普及接种的目标,避免疫苗供应紧缺和分配不均问题激化,FDA的理由是需要更具说服力的科学证据。
无论是一针、二针还是三针,单剂、二剂或三剂接种,新冠疫苗付诸大规模接种时间较短,免疫效果还在滚动评估过程中,目前无法断言某种疫苗确切来说可以提供多长时间的免疫保护。
不同疫苗怎么比较?
很难简单比较优劣。
有的疫苗对轻症的免疫效果胜于对需住院治疗的重症的保护,有的则相反;有的常见副作用较多,但出现严重副作用几率较小,有的常见副作用较少,但程度较重。
比如,病毒载体类疫苗可能会引发淋巴肿大,但重组蛋白疫苗则不会出现这个反应。
除此之外,疫苗之间的比较涉及储存、运输、接种剂量、次数、供应状况和价格等多种因素。各国政府制定本国疫苗接种推广计划时还有更多其他方面的考量,包括成本、政治和外交因素。
莫德纳和阿斯利康疫苗都通过信使核糖核酸(mRNA)激发人体细胞对新冠肺炎病毒的免疫反应,但这种信使核糖核酸十分脆弱,温度略高就会分裂失效,因此需要注入脂类微粒(lipid nanoparticle)保护层,在超低温条件下保存。
其他种类的疫苗只需常规低温储存,保质期较长,便于运输。
对变异毒株是否有效?
现有疫苗对变异毒株是否有效,是研发机构和公众都十分关切的问题。
莫德纳疫苗研发机构称这款疫苗对英国和南非新出现的变异病毒也有效,但正在研发新的疫苗成分,以提高保护力。
辉瑞/BioNTech也表示自己的疫苗能有效对抗新的变异毒株。
总体而言,各国政府和公共卫生机构将密切观察是否有新变异病毒株出现,并评估现有治疗方法和疫苗是否有效。
美国梅奥诊所医学中心分子医学教授巴德利(Andrew Badley)表示,没有100%有效的疫苗;疫苗的保护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毒变异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