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和习近平7个月后再次通话,美中僵局是否有解?(组图)
本文综编自法广网、德国之声、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时隔整整7个月,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和美国总统拜登终于重新直通电话。
通话时长90分钟,较拜登上台二人2月11日的第一次通话短了大约半小时。
拜登强调竞争不转向冲突,习近平强调“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拜登:“竞争”但“不冲突”
据法广网报道,白宫网站宣布9月9日宣布,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PRC)主席习近平通话。两位领导人进行了广泛的战略讨论,包括利益一致的领域,以及我们各自利益、价值观和观点不同的领域。双方同意在这两组问题上进行公开和直截了当的接触。
白宫说,正如拜登总统所表明的那样,这次讨论是美国为负责任地管理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竞争而持续努力的一部分。
拜登总统强调了美国对印太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的持久关心,两位领导人讨论了两国在确保“竞争不转向冲突”方面的责任。
白宫一位高级官员说,周四的通话是“关于保持沟通渠道的开放”,并结束以往关系忽冷忽热的周期。他说:“我们的目标是,在美国和中国之间真正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
他说,两位领导人花了一些时间谈论过去的共同经历,语气是 “尊重和坦诚的”,没有 “说教”。
习近平:“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据中国官媒新华社报道,习近平实在北京时间9月10日上午“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就中美关系和双方关心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广泛的战略性沟通和交流。
习近平指出,一段时间以来,美国采取的对华政策致使中美关系遭遇严重困难,不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和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他并强调,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攸关世界前途命运...
习近平还强调,“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他说,中美自1971年双边关系“破冰”以来,携手合作,给各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当前,国际社会面临许多共同难题,中美应该展现大格局、肩负大担当,...推动中美关系尽快回到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
习近平还强调了中方在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的立场,强调中方坚持生态优先、走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
谈话背景:美中沟通不顺畅
在两国领导人此次通话前,美国与中国较低级别的沟通并不顺利,特别是在3月份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中国高级官员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会面时交流,双方显然是剑拔驽张、各说各话。
据德国之声报道,白宫匿名官员称:“我们对于对方的行为不是很满意”,这位官员指责中国人大多“不愿意进行严肃或实质性的”会谈,他说:“我们不认为这是负责任的国家的行为方式,特别是考虑到美中竞争的全球重要性。”
他也提到,面对美中僵局,“拜登总统明白直接与习主席接触的重要性”。
白宫官员除了抱怨“中国的不公平和胁迫性贸易做法 ”之外,中国对台湾和南海众多岛屿的主权要求也加深了紧张关系。华盛顿还对中国拒绝配合世卫第二阶段新冠病毒起源的调查感到愤怒。
但两个大国发现,还是有些领域必须互相合作或至少协调,像是朝鲜核武发展和气候危机方面等问题。
习近平拜登的话外之音
另据多维新闻报道,从双方公布的通话基调来看,尽管中美关系的改善颇有紧迫性,但是整体而言,北京不耐烦,而华盛顿“还没想好”。
其一,无论是新华社通稿,还是白宫简讯,都强调这是一次“战略性”的交流,因此内容会相当广泛(或者说空洞、务虚),双方没有纠结于具体问题或分歧,这也意味着并不会解决任何实际性的问题。
其二,习近平以两句话表达了不满。
根据新华社的通稿,习近平在通话中有提醒拜登的两句关键话,实际上暗示,正是拜登的消极态度致令中美关系原地踏步,迟迟无法走出谷底。
一句是,“中美关系不是一道是否搞好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如何搞好的必答题”,这实际上暗示拜登自上台至今更多地仍停留在思考第一个问题的阶段,而“如何搞好”中美关系则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
另一句是,习近平明确提醒拜登“拿出战略胆识和政治魄力”,这句话意思很明确,也就是点名中美关系停顿的关键障碍不在美国国内的反华力量多么强大,而在于拜登政府本身没有足够的勇气和魄力,无法抵御美国国内的反对派质疑。
其三,拜登对华态度仍然停留在上台初,半年多对华态度的积极变化有限。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通话中,拜登仍然重复了上台初期的对华战略,即“竞争”但“不冲突”。
这意味着他对中美关系的定位完全没有任何改变。正是在4月份,拜登表示,他在此前与中国领导人的讨论中表示,美国“欢迎这种竞争,且不寻求冲突”。
实际上,这次通话是拜登率先提议的,根据《华盛顿邮报》引述美国官员的话,通话只是拜登想要“测试”下首脑交流会不会更有效。这只能说太保守了,中美民间甚至全球贸易真的等得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