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核潜艇并非白送 澳大利亚将付出何等代价(组图)
9月15日,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英国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和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在一场视频会议之后,迅速敲定了一个旨在建立“为印太地区建立安全伙伴关系”的“国际联盟”。为此,美英两国已敲定先为澳大利亚提供核潜艇技术。
很快,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以及航太系统公司已准备给澳军潜艇提供反应堆,美国防长奥斯汀(Lloyd J. Austin III)将军亦出面干预澳军潜艇核材料的供应。澳大利亚的新潜艇可能会在阿德莱德的工厂制造。但美国的潜艇终究不是白送的,就具体操作来说,美国可能选择一种令当事国有些不快的手段。
核潜艇的有无,已经成为检验海军大国的重要标准
《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指出,美军近期会把一批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开往澳大利亚西岸的斯特林海军基地,让澳军“熟悉业务”,习惯美国潜艇的用法,进而让澳大利亚的潜艇部队官兵同美国一起在“印太”地区投射力量。
考虑到澳大利亚根据协议可能取得的美军弗吉尼亚级潜艇或英军机敏级潜艇的平均工期在6年至10年不等,它意味着澳军在获得第一艘自己的核潜艇之前,要先在美国潜艇上度过相当长的时间,并与美军一同卷入中美对峙的局面。如若美军在此期间改变主意,将建造改为租借,这对于恐一无所获的澳军而言,可能是更糟的消息。
对美国来说,从澳大利亚西海岸出发直插南海乃至台海是一条军界、学界早有定论的捷径。美国知名智库“智库战略和预算评估中心”(CSBA)在2013年就指出。一艘从澳大利亚西海岸出发的核潜艇可以在南海巡航77天,在台湾以北海域巡航73天。到今天,这一规划不仅在美、英、澳三国协议之下达成了。澳大利亚海军的人员和装备还成了这一规划中可以调动的“友军”。
自2019年以来,美国《国家利益》等传统政治媒体一直呼吁美军应向澳大利亚租借佛吉尼亚型核潜艇,而今美军似乎已经开始了类似部署。(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不可否认,对澳大利亚海军来说,取得航程仅受核燃料限制,可以在水下高速机动的核潜艇是从黄水海军到蓝水海军的重要转变。它意味着澳军可以实现跨区域的军力投射,能在邻近区域内派遣作战单位。它将改变澳大利亚海军自20世纪80年代放弃航母后,战斗力在局部地区下滑的困境。加之澳大利亚还从美国获得战斧巡航导弹,这一装备就可以让澳大利亚在其传统对峙邻国印度尼西亚面前展示一点威慑力。
但总的来说,澳大利亚在签约到取得核潜艇的几年间,澳方的利益终究还是被消费了。这首当其冲的就是澳大利亚撕毁与法国价值900亿美元,合同期到2054年的潜艇合同的善后问题,它严重破坏了澳大利亚的国际声誉。法国外长勒德里昂(Jean-Yves Le Drian)和国防部长帕利(Florence Parly)已在欧盟内部痛斥澳方“背后捅刀”。
对澳大利亚而言,该国在海军军备上目前甚至需要担心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威胁”。印尼潜艇虽然老旧,本年度还发生事故,但澳方各界始终存有“印尼入侵”的想法。作家马斯登(ohn Marsden)描写澳大利亚被入侵后割地求和的小说《明天》七部曲也影响了该国年轻一代。(路透社)
此外,澳大利亚卷入“针对中国”的风波的潜在影响也是值得注意的。拜登政府固然称这一举动“不针对中国”。但媒体和专家都不这么想。
《纽约时报》即指出,美、英、澳三国声明已成为拜登及其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亚洲事务协调人坎贝尔(Kurt Campbell)“遏制中国经济、军事和技术扩张战略的最新举措”。当澳大利亚主动介入其中时,外界很容易联想到2020年时澳大利亚就新冠溯源问题“政治操弄”的后果:这一风波在2020年间已经严重损害了澳大利亚的对华贸易,并让美国趁机取得澳大利亚丧失的贸易份额。
资料显示,从2020年11月开始,澳大利亚输出中国的葡萄酒、棉花、木材和龙虾等产品大都遭遇倾销裁定,到2021年初,其输华产量因此暴跌,其中葡萄酒跌幅达96%。与此同时,来自美国的同类产品就抢占了澳大利亚产品此前的在华市场份额。此外,中国能源企业对澳大利亚煤炭的兴趣也在逐渐衰退。根据澳大利亚工业科学能源和资源部的最新报告,美国煤炭在占据澳大利亚在中国市场的份额。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曾就澳大利亚问题指出,个别国家给别人“当枪使”,只会让民众为政府错误政策埋单,这就是他们应得的下场。不过,刚刚取得主动卷入中美对峙带来的“政治红利”的莫里森当局可能并不会想到这一点。到9月16日,莫里森甚至称表示他已经准备好“与中国对话”,并且向中方发出“公开邀请”(open invi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