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洲到澳大利亚,33岁,我被父母逼婚回国了(图)
我今年33岁,在疫情和被父母逼婚的双重压力下,选择回国了,现在在老家做着一份简单的工作,一周工作7天。
我经常看见大家说,回国落差大,但我觉得在国外待久了,其实心态早已强上几十倍或者几百倍,在恰当的时间点选择回国,也没什么落差,最多是在公司水平上,和国外有些区别。
在没被催婚的头几年,我算得上是个放荡不羁爱自由的年轻小伙。毕业后在国内工作了4年,一开始我做的工作与翻译完全不沾边,几个字简单概括:工程,搞建筑。可时间久了,我发现自己好像不适合这个行业,便渐渐有了转行的念头。
当时我对外语很感兴趣,刚好项目上有个老外,于是我常常找他聊天,也接触到了项目上的翻译,也就是在那时候,我觉得我做个翻译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于是从建筑公司跳槽之后,在国内找了个翻译公司的工作,熟悉了些工作流程,我并非专业出身,但对于英语水平,我自己有另一番见解。
如果用传统的标准不标准来判定一个人外语的好坏,其实很难衡量。只要说的不拖泥带水,给人一种很舒服、行云流水的感觉,我认为就已经很好了。在国内待的这4年,我一直觉得压力很大,也没赚到什么钱,年纪一天天增加,于是便有了去国外工作的想法。
第一次出国时,我28岁。那时没想太多,对于即将到来的非洲生活也并不担心,只想着能多赚点钱。
落地的第一个非洲国家--纳米比亚,当时公司做中国港湾的项目,虽然工资不错,但休息时间少,干了一年之后,我因为个人原因离职去了卢旺达,上了11个月班后,又去了乌干达。
在非洲待久了,我对欧洲国家非常向往,觉得它们是发达国家,体制与非洲和中国完全不同,肯定有着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于是从乌干达回国之后,我想着去不了欧洲,去大洋洲也行,于是没有选择再去非洲,而是来到了澳大利亚。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澳大利亚真实的生活,与我想象中有着天壤之别。不管是基础设施,个人生活,还是工作保障等方方面面都非常完善,但竞争压力,对我来说却不比北上广小。
当初为了逃离压力选择出国,而现在兜兜转转又绕回来了,在这里,基本上赚多少花多少,不过对于追求生活的人来说,这儿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如果想要一个月存1.2万,也许非洲更合适,所以在澳大利亚待了几个月之后,我又选择回到了非洲。
在非洲的生活,除了工作就是休息,过得相对平淡,没经历过抢劫也很少生病。但在心态上,我改变非常大,人类从本质上说是群居性动物,但在国外,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一个人,不管是外在的压力,还是内在的孤独感,很难找到一个人去倾诉,特别是孤独感,难以找到一个平衡点,很多时候都是自己默默消化,所以在外漂泊的人,学会如何取悦自己就变得尤为重要。
今年5月份,我从乌干达回到了国内,比起很多人的艰辛回国路,我在这方面幸运很多。不管是检测、买机票、还是转机,都出奇的顺利。
图源网络
回老家之后,我每天的日常便是上班,偶尔相相亲,家里安排过几个,可惜却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时间久了,父母都忍不住吐槽说:“不知道你要找个啥样子的七仙女。”
不过在这方面,我也实属无奈,其实到了现在这个年龄,至少有缘分,合适才会选择去结婚,不然也不会拖这么久了。
在非洲那几年,我谈过几个感觉不错的中国女生,但最后都因为各种现实问题分开了。在异国,只要是来自一个国家的人,都会倍感亲切。
毕竟人待在一起会产生依赖,久而久之便有了感情,可当考虑到现实问题时,就会发现,两人没在一个省,距离特别远,来非洲很多人都是为了赚钱,但如果考虑结婚,就不得不买房,很多人要求在广州买个几百万的房子,光是首付,便会让这几年辛辛苦苦存下的积蓄一夜回到解放前,又或者连首付的钱拿不出手。
而回到之前的状态,则意味着需要继续非漂,没有第二种选择。所以每当考虑到这方面时,我内心总有些许担心。
在家待了几个月,我感觉自己还是比较适合国外的工作氛围,虽然因为被催婚回国,但在我的长期计划中,我仍然会选择出去,不过在解决我自己个人问题前,我还是会继续待在我的江苏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