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出现一个症状,可能是中风先兆!中医自测表,早发现中风危机(组图)
脑中风
《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中写到:2019年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为1700/10万、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为306/10万。“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数据显示: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人口患病率:由2012年的1.89%上升至2019年的2.58%。
我们一直在讲脑卒中的危害,可是为什么发病率还是逐年上升呢?今天毛主任从中医的角度给大家带来了在脑卒中预防上仍然被我们忽视的三个关键问题。
除了上面提到的基本的脑中风高危因素筛查,还有一个中医量表筛查,它能提高脑卒中筛查的针对性,赶紧对照一下。
自测你是哪一种体质↓
通过这个量表,我们能准确判断自己属于哪一型的体质,痰湿体质和血瘀体质的人要格外注意预防脑中风。
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
一侧脸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说话不清或语言障碍
一侧或双侧视力模糊
眩晕伴呕吐
既往少见的严峻头痛
意识障碍或抽搐
凝视
关于脑卒中的早期症状,有一个动作一直是被大家忽视的,那就是:双眼向一侧凝视。
凝视不是平常我们常见的发呆、愣神,而是凝视一侧(或左或右),即便有人叫唤,眼神也无法转动,出现这种情况多半与脑血管病相关。凝视可以是一过性的,也可以是持续性的。
除了凝视,还有一过性的黑朦和视物不清,也可能是脑中风的先兆症状。
病例:朱先生,63岁,脑中风发生之前,他感觉天突然暗了,眼前有重影,眼皮使劲往上抬也没用,一直持续了1~2分钟,才重新看到亮光。两三天之后,症状反复,去医院检查就是脑梗塞。
朱先生这个情况就是中风先兆症状,属于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如果不加以重视,就可能发生中风。
脑卒中抢救的黄金时期
脑卒中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超早期】4个小时之内
【急性早期】4个小时之后
【急性期】一周内
中医治疗脑中风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在溶栓的基础上可以加入中药治疗,效果更好。
从中医来看,脑中风的发生病机是风热瘀血,当身体营卫不足,风邪入中,在体内瘀久化热,出现便秘、口苦、烦躁、身热等热的症状,久而久之,瘀阻脉络就导致了中风,表现为一侧肢体麻木、无力等。
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经典方剂是大秦艽汤。
1大秦艽汤
【组成】秦艽、羌活、防风、川牛膝、川芎、桑枝、黄芩、生石膏、生地、白芍、当归
【功效】祛风、清热、活血通络
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在中风急性期,还可以加上中医的外治法,比如皮内针、穴位贴敷、热盐包、中药泡脚、耳豆……会让中风后的症状恢复得更好。
01中药泡脚
泡脚我们经常在做,但是这里面有很多误区需要注意。
泡脚的水位一定要没过三阴交;
泡脚的温度不是越高越好,控制在30~41℃最好;
泡脚的时间不是越长越好,控制在20~30分钟即可;
泡到微微出汗即可,不要泡出大汗。
今年雨水多,湿气重,湿在体内容易聚集生痰,痰和湿正是中风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在泡脚时不妨加入一些祛湿的药材,比如茄秧。
【茄秧】茄秧就是茄子的苗,具有消痈、止痛、消肿、清热、活血的作用。
02中风贴
用中药制成的膏贴,可以选择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进行贴敷,一般贴4~6小时,没有中风也可以作为预防用。
03皮内针
比针灸更方便,可以持续刺激穴位,一般贴在合谷穴、内关穴。
04耳穴埋豆
大脑的疾病在耳朵上都有对应的反射区,也是通过长久的穴位刺激,来帮助脑中风恢复,一般停留三到五天。
05拔竹罐
将竹罐煮在中药汤里,然后放在曲池穴上,在压力和药物的双重作用下,通过皮肤吸收药物,达到温经通络的作用,比普通拔罐效果好。
这些外治法大家可以咨询当地的中医院,在医生的操作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