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颠覆下的可持续性投资为何需要做到“攻守兼备”?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ESG因素并非确保投资成功的“万能药”, 但投资人有更多理由用ESG滤镜审视所投公司的“防守”和“进攻”策略,以在更多不确定性的市场中获得长期回报。
当全球可持续性投资已从边缘走向主流之时, 衡量投资的影响力的好与坏正日渐变成一件涉及主观判断的事情,一种化繁为简的做法是,把最终的落脚点放在回报与表现上。
“我们在寻找不仅仅是能够进行“防御”的公司。更多的时候,他们还需要维持一种进攻的态势,”资管公司 Brown Advisory的可持续投资主席Karina Funk 告诉FT中文网。拥有超过20年在可持续投资领域的经验,Funk与基金经理David Powell共同管理公司的(美国)大盘股票可持续增长策略的规模在截止今年6月达到了124 亿美金。
经历了汹涌的疫情给全球的企业和传统投资流程带来的考验, Funk 提炼出三个与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相关的管理层议题,用作重要的分析指标。
“这些公司的管理层如何在看似混乱的场景中经营他们的人力资源?如何支援他们的客户?如何赋能公司去投资到新的解决方案和创新当中?如果不能做到这些,他们将会处于劣势,” Funk说。
随着股票投资人纷纷开始尝试将他们的组合加上一层ESG滤镜,在二级市场如何有效判断上市公司的可持续表现以及如何施加影响,成了众多资管公司必须面对但又缺乏标准答案的一道难题。
Funk认为,在公开市场选择投资标的上市公司的过程中,判断一家公司如何管理可持续领域的风险,和它如何形成可持续的商业优势是一个问题不可分割的两面。
其中风险管理的部分是更传统的ESG风险分析,包括企业如何处理好劳工关系,有好的治理结构和避免环境负债。
“衡量这些方面不仅仅是科学还是艺术,” Funk说。
对应风险,等号的另一边是对业务机遇的分析。她认为这些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明显增加股东价值”,而实现这种优势通常是由三个因素,即收入增长,成本优化和提升品牌价值来驱动的。
“我们能集中精力去做到的是我们能控制的部分:如何将资金配置到更好,更清洁,更具生产力,更有效率和更具竞争力的公司,” Funk说, “当我们意识到要回答投资是好还是坏这个问题不可避免涉及到的主观判断,我们希望化繁为简。”
今年9月,Funk被提名成为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理事会的候选人之一,这一全球迄今最大的可持续投资体系目前集合了超过4500家资产所有机构、资产管理人和服务机构成为其签署成员。而中国也在2017年首次迎来一家大型公募基金参与后将这一团队扩张到了77家机构之多。
Funk期待可以帮助进一步引入有分量的持份者加入到这个庞大的阵营,并鼓励平台和参与机构更多的互动与反馈。
对于全世界的专业投资人来说,可持续投资已经不是可以轻易绕过的话题,但这并不代表有关的错误观念已经绝迹。时至今日,仍有众多的偏见限制着影响力投资边界的拓展。
全球可持续投资联盟七月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世界五大市场所有资产的三分之一以上已经由可持续投资占领,总额超过了35万亿美元。
Funk认为目前市场存在着一部分超过五年、十年历史业绩的产品已经很好地说明了可持续性投资并不需要牺牲组合回报,但即使是这样的偏见正被市场抛诸脑后,对于ESG投资的新的误解也会影响其发展。
“单纯地结合ESG因素来投资并不会直接赚钱或者亏钱,就像并没有一套基本面的数据可以轻易地确保可以挣到钱一样,” Funk说。她认为可持续性视角下的信息就像其他公开或不公开的信息一样,是可以被分析使用并帮助投资人做出决策的。
另一个“错误的二元对立” - 本不应是非此即彼的选择 - 体现在一个常常被讨论的问题上:“对于某个公司,我是应该参与或撤资(engage or divest) ?”
Funk 认为,根据ESG因素进行的负面筛选和主动与上市公司管理层保持紧密接触和沟通反馈,都应该是专业投资人的工具箱中不可或缺的策略。
“作为投资者,拥有随时可以撤资的权利其实是很重要的...但长期投资更难单纯依赖“萝卜”或者“大棒”的方法,” 她说。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