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女星私密照泄露,遭全网疯传:疫情之下,她就不配拥有隐私?(组图)
“我的精神处于完全崩溃状态。”
一位新冠密切接触者低着头说道。看着上千条侮辱信息涌入手机,无奈之下他选择报警。
事情是这样的。67岁的尹某,11月29日从韩国飞回沈阳桃仙机场。按防疫要求,她被集中隔离14天。
隔离期间两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12月13日,解除隔离。而就在12月22日,她出现发热等症状,被送医院就诊。
12月23日,核酸检测为阳性。她确诊后,马上排查出密切接触者71人,次级密切接触者69人。随后,全市进入战时状态。
事情发展到这里,还没出现“幺蛾子”。直到一张“大数据情报”在网上疯传。
情报上,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个人信息,全部写得一清二楚。包括患者确诊前的行程轨迹。
图源:南方都市报
而正在隔离的密接者,并不知已经被网友“扒光”了。
12月24日,其中一位密接者告诉记者:“一直有陌生电话打进来,手机已不能使用。”他既气愤又惊讶,患者得病本是无意。
但很奇怪,个人信息为什么会被泄露?另一位密接者也在网上发声,他表示:“不断接到陌生电话和恶语攻击的短信。
我们是病毒的受害者,没想到又遭到了网络人肉的二次伤害。”
图源:南方都市报
我能理解网友的心情,尤其是沈阳民众。好不容易恢复正常生活,如今又被打乱。咬牙切齿很正常,这也没错,甚至你完全有资格去指责。
但指责归指责,你把人家扒个精光,还上升到人身攻击,这干的是“人事”?
来,我给大家看看键盘侠的信息。“怎么不死了呢?去国外嘚瑟,得了新冠回来传播。”
“你就死在韩国得了呗,赶紧死。”
甚至有人说:“从境外把病毒主动带回来,曝光没问题。”
谁想把病毒带回来?谁想被感染?而且请注意,他们攻击的不止是患者,还有密接者。密切者已经够无辜,却还被接二连三“轰炸”。他们做错了什么?更可怕的是,这样的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还记得那个被骂“荡妇”的成都女孩吗?当时确诊后,官方公布她的行程轨迹。
从图中来看,有点复杂,而且涉及范围很广。
更致命的是,行程中有好几处是酒吧。在一些人的意识中,看到酒吧就想到“不正经”。如同鲁迅先生所言:见到短袖子就想到性。
一时间,成都女孩的所有信息被无码疯传。网友们纷纷操起键盘,对她进行“口诛笔伐”。“哪位没眼光叫这么丑的来蹦迪?”
“20岁无业,天天泡酒吧,这是正常人的生活?”
“才二十就这么浪。”
还有“荡妇、陪酒女、外围”等等字眼,要多难听有多难听。为什么键盘侠如此愤怒?我觉得无非就2点。
1)她奶奶在前一天确诊,而她还全城跑。
2)酒吧和女生联系起来,是键盘侠的“G点”。可事实呢?她和奶奶没有住一起。12月6日她奶奶独自前往医院做核酸检测。
当天并未出结果,直到7日凌晨才确诊。而她是7日之前去的酒吧。奶奶确诊的消息,她根本就不知道。
图源:成都女孩声明再来看看她为什么频繁出入酒吧。她在声明中写道:“我的工作本来就是在酒吧负责气氛和营销。”
图源:成都女孩声明有句话说:未知全貌,不予置评。可键盘侠不管前因后果,骂就对了。女孩说:“多的时候一分钟就有六个电话,导致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打过来也都占线。一直有人给我发短信,人身攻击。”
人家过什么样的生活,都与你无关。大可不必将她钉在“耻辱柱”上。更讽刺的是,这起网暴竟以成都女孩的道歉收尾。她说:人间值得!从始至终,她承受了所有谩骂和不理解,到头来还要感谢键盘侠。键盘侠,请问你们羞愧吗?狂欢过后,没有道歉,没有惩罚。
他们重新物色目标,继续轰炸,乐此不疲。
今年疫情刚爆发时,武汉人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他们有的不是患者,只是学生或务工人员返乡。个人私密信息比他们先回到家。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具体家庭住址等内容。不是只有一两个人,而是上百人。大学生吴某感到气愤又无奈:“大学生及务工人员寒假返乡正常不过,怎么到某些人嘴里我们还成了罪人?”
何止是罪人,有些键盘侠的“狼虎之词”更让人震惊。1月15日,乔先生从武汉乘飞机回青岛。当时疫情还不是很严重。
到了25日,也就是大年初一。突然有陌生人加他好友。陌生人一来就问:“你在武汉工作?经常吃野味?”陌生人把个人信息表格发给他看,他才知道,信息被泄露了。
无独有偶。今年4月,青岛胶州6000多患者信息也遭泄露。经调查发现,起初,由叶某随手将人员信息转发公司群。群内的姜某又随手转发家庭群。
家庭群的人又继续转发。一传十,十传百,百传万。就这样,6000多名患者如同在14亿人面前“裸奔”。
图源:新华社每日电讯那些人可能就想着,让身边人看下加强预防,又不会产生什么后果。殊不知,这对患者来说,是极大的困扰。
他们可能将面临电话、信息骚扰,甚至还会被诈骗分子利用,造成经济损失。
为了配合防疫,上报信息是义务,但真不必公开“讨伐”。正如一位主播所说:“患者是一名病人,而不是罪犯。”
普通人如此,明星也逃不过。据新闻报道,近日有人大量售卖明星健康宝照片。
“健康宝”,是北京市大数据中心针对新冠疫情防控推出的小程序。
图源:红星新闻
这样权威的小程序,竟还有人趁机抓住漏洞,贩卖明星的照片。
开始是1元可购买1位明星的照片。后来2元购买70多位明星的照片。几乎全是素颜照!
甚至,1元就能买到1000多位明星的身份证号。
更可怕的是,经查证发现,部分身份证号码属实。卖信息的人图钱,那买信息的人呢?想想就令人不寒而栗。
图源:红星新闻有人会好奇,为什么此类事件频发不止?我把原因简单归结为2点。
1,违法成本低。根据《刑法》的规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敲重点,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才进行处罚。那如何去界定严重程度呢?这就是违法的“模糊点”。
在“成都女孩”事件中,造谣者王某被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具体怎么处罚还未知。
可明明造谣、辱骂受害者的不止王某。不好意思,其他人无罪。可见,处罚力度远远不够,不足以起到警示作用。
2,维权成本高。当信息被泄露,或被网暴,受害者往往迟迟不发声。为什么?一个骂两个骂一群人都在骂,如果想让他们都闭嘴,是个大难题。更何况,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在你刚发现时,谣言已经跑完全城了。虽说谣言成不了真理,但谬误只要重复一百遍,可能就会变为“共识”。这时候,你想起来报警,但可能会觉得程度不够严重。找泄露的源头?无从找起。毫不夸张地说,信息公开透明的时代,每个人都在“裸奔”。
这就是当下个人隐私问题所处的“困境”。
可能有人会说,公开患者的信息,也是为了尽早控制疫情。不排除这种心理,毕竟疫情之下的惶恐,我们深有体会。但这并不能成为“泄露隐私”的理由。极少人知道,当隐私不被重视时,它已经慢慢变成了“凶器”。轻则被网暴至抑郁,重则被逼上绝路。电影《搜索》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叶蓝秋得知自己罹患癌症后,心灰意冷上了一辆公交车。她沉浸在悲痛中,拒绝给大爷让座。这一幕,被一位记者拍下,从而引发了一场社会大搜索。谣言比癌症可怕10000倍。所有人都在人肉她,辱骂短信接踵而至。最后,她选择了自杀。伏尔泰说:“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这句话,放在疫情期间个人信息被泄露里,恰如其分。患者是无辜的,不应该被舆论二次伤害。
不管出于何种心态泄露、传播隐私,都是犯法的。回到我们自身,该如何预防呢?最直接的就是呼吁监管部门严格落实相关信息,保护好民众的隐私。可这有点泛,有点难。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警醒。当你想传播别人的隐私或跟风网暴时,先问问自己2个问题。
1)这会是谣言吗?
2)这样的言论会对别人造成伤害吗?多站在别人的角落看问题,因为没有人可以预知,下一个受害者会不会是自己。但倘若每个人都觉得事不关己,只关心自己的情绪能否发泄,不管对错,只沉溺于网暴狂欢中。
那说明,这个社会已经“无可救药”了。而最终,被反噬的将是我们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