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地方财政频现困境,或迫使房地产税落地(图)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2021年刚刚过去,中国不少地方政府曝出财政困难——鹤岗市宣布实施财政重整;霸州市因为财政困难违规乱罚款、乱收费;甚至经济发达的广东、浙江、浙江等省出现公务员工资缩减、缓发补贴等情况。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地方政府大力投资基建,累积了高额的债务,其中不少属于城投债这样的隐形负债。
为了去除这一隐疾,中国政府开启了去杠杆计划,以期逐渐缓解债务压力。但是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政府不但要加大财政投入稳住经济增长,同时中国打击房地产行业,使地方政府重要"卖地"收入大受影响。
收支两方面压力加大,地方政府财政困境频现。更重要的是,2022年困境会解除还是加剧?
减薪、乱收费与财政重整
2021年底,黑龙江省鹤岗市一则通知印发热议——鹤岗市人保局通知,因该市政府实施财政重整计划,财力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决定取消公开招聘政府基层工作人员计划。
“财政重整”四个字受到关注,根据中国政府的规定,市县政府一般债务付息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或专项债务付息支出占政府性基金支出比例超过10%的,必须启动财政重整。
换言之,鹤岗市因为偿债压力过大,出现债务风险,必须通过增收、节支、处置资产等一系列措施,使债务与偿债能力相匹配。停止招录,就是节省支出的方式之一。
相比之下,河北省霸州市的情况更为恶劣。根据通报,霸州政府去年9月向下辖乡镇强行摊派非税收入任务,11月出现“运动式执法”,通过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手段,当月入库4700多万元是去年前9月月均罚没收入的80倍。
一时间,“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批评声充斥互联网,指责霸州政府。
鹤岗和霸州都属于中国经济较不发达地区,而在经济发达省份,财政窘境也以一种较为隐蔽的方式展现。
去年12月,一位浙江省杭州市公务员在微博发文称,在财政部门没有公布具体原因的情况下,她被减薪25%,“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起居”。
此外,也有报道称广东省一些地区的公务员补贴暂缓发放。而广东是中国财政收入最高的省份。
“卖地”收入罕见大幅下跌
“这几年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一直都在,所以每年都会出现几个市县财政困难,值得注意的是发达省份的困境。”中国一所大学财税学院的学者向BBC中文表示,鹤岗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企业迁出和人口外流严重,财政收入和预算都在不断压减,但偿债压力没有少,所以财政要重整。
上述学者表示,今年各地“稳增长”压力大,需要加大投资稳住经济,然而最重要的收入,即土地出让金,却出了问题。
在2020年中国疫情最严重的年份,中国土地出让收入飙升至创纪录的8.4万亿元,相当于澳洲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支撑了当年的财政预算。
与此同时,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突然收紧,比如设置房屋成交指导价,对重点房企融资提出“三道红线”,以及土地集中拍卖等。
一系列政策深刻改变房地产金融格局,火热的楼市骤然遇冷,包括恒大在内的房地产企业陷入困境,相应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也罕见地出现大幅下滑。
路透社测算,8月份全国土地出让价值同比骤降17.5%是2020年2月以来最大降幅。截至去年9月30日,中国土地集中拍卖中,约有40%的拍卖地块被撤回或没有投标者,相比之下,此前一轮流拍比例仅为5%。
澳新银行(ANZ)驻香港的资深中国经济学家王蕊表示,“一般来说,中国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比例相当大,超过20%,所以如果土地收入下降,或者增长放缓,地方政府的支出将面临一定的压力。”
然而,接下来的9月、10月、11月又同比分别下降11.2%、13.1%和9.9%。
评级机构穆迪在一份报告中警告指出,2021年的土地销售增长将在低个位数,然后在2022年呈现下滑。为了抵消土地销售欠佳,地方政府可能发行更多债券,但这可能加重债务负担。如果土地销售情况恶化,高负债的天津和辽宁政府可能难以偿还债务。
影响和未来
对于未来,各种警告声不绝于耳。
中国官方智库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2年经济蓝皮书中称,2022年财政收入压力仍大,除了广受重视的隐性债风险外,专项债券项目收益不足以覆盖融资成本的问题需要关注,经济增速放缓和房地产市场格局变化可能引发的一般债风险也需要警惕。
“2022年房地产市场很可能继续承压,土地出让收入增长相应面临较大挑战,这将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财力,进而对地方债风险产生影响。”蓝皮书称。
深圳可能成为新一轮房地产税试点城市。
王蕊说,长远来看,地方政府可能会寻求其他财政收入来源,如房产税,以抵消房地产市场的波动。
中国酝酿在全国范围内征收房产税已有十多年,但面临着包括地方政府本身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的阻力,他们担心这将侵蚀房产价值或引发市场抛售。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罗志恒分析,各种政策信号意味着房地产税试点将进一步提速,有望在2022年落地。背后的原因之一就是筹集财政收入,“尤其是在当下更为重要”。
罗志恒认为,土地市场遇冷,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快速下行,尤其是以往对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的地方,往后看要有新的税种弥补土地财政收入的不足,所以筹集财政收入需要房地产税。
不过房地产税的争议依然存在。
比如,法理依据上的争议,上述学者表示,本身中国土地属于国有,并非私有,国外的物业税就是基于私有财产征收的,而在中国不存在这一征收主体。土地转让的时候已经给了70年租金,还要征收税,可能造成重复征税。
原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也曾表示, 推进房地产税的立法有两个难点: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价值在升值,而房屋在贬值,税基难以统一;另一方面,土地属于国有,而房屋属于私有,一个统一的税如何对两个不同的纳税主体征收,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