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面对立陶宛与两岸 “台式外交”已获得普遍认同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日前西方媒体援引消息人士表示,立陶宛官员正在讨论是否要求台湾修改“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之名称,以缓解立陶宛与北京的争端。当前立陶宛的总统办公室与外交部对此都没有回覆,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则表示没有接受到要改名称之相关消息。
紧接着在1月27日,立陶宛媒体就爆出立陶宛总统敦促修改“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名称的消息,此前立陶总统也曾表示过这个名称是个错误。
这些消息在台湾舆论上反响并不大,立陶宛议题大约从2021年7月开始发酵,至今人们也逐渐疲乏,近期一度传出斯洛文尼亚有意与台湾商谈设立代表处,但舆论反响寥寥。最近与此话题相关、舆论反响比较大的,是立陶宛莱姆酒在台湾单瓶售价约为137元人民币,但同款的酒在大陆电商平台上的售价却只有31元人民币,台湾收购的价格贵了4倍。
对此,有人笑台湾买贵、有人则认为大陆电商平台假酒多,有人表示台湾酒类收税较重。这类口舌之争各有道理,放在整体情势中完全没有讨论必要。价格贵也好、便宜也好,种种风波代表蔡英文的外交路线已经定型在抗中框架底下,更上升到“民主自由对抗专制”的道德标准。
台湾外交等于“民主外交”,等于对抗专制中国的第一线,这个已经被台湾舆论场认可且接受。
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将正式开始营业,但立陶宛风波仍未平息。(台湾外交部门)
利用人民无奈之“民主外交”
“民主外交”这一词一看就有一个重大盲点:世界上主要民主国家都是与台湾眼中之“专制中国”有邦交,何为民主外交?
2021年蔡英文在美国媒体撰文,很详细地阐述其外交想法与理念。
“台湾的永不放弃(抵触中共霸权),以及对民主的坚持,虽然被排除在国际组织之外,仍跨越阻碍,矢志做负责任的利害关系者。我们的努力,终于激发其他国家重新评估,这个处于新的意识形态冲突前线的台湾所拥有的自由民主国家价值。”
“随着各国逐渐认清中共构成的威胁,也应了解与台湾合作的价值,并谨记,若台湾沦陷,将是区域和平及民主联盟体系的灾难。”
抵制中共霸权,早在蒋家撤退台湾之后便一直如此,从一党专政到民主化,台湾一直与大陆政权对立(而非与大陆人民对立),这点从来未变。若说台湾在民主道路之努力,激发其他国家的评估,昔日陈水扁便不会被美国视作麻烦。
蔡英文之理念可以在近年被广泛接受,源于中国与美国实力拉近之客观现实,激起西方社会的担忧。然而这种担忧,也并未使西方国家全面对抗中国,而是在口头与精神层面给台湾喊话。但这种精神喊话,对于长久在国际场合被忽视的台湾社会,一是有“能看见台湾就好”之精神满足,二是也自知除了这些,也无法给予更多。
也就是说,在蔡英文塑造的“民主外交”框架中,主要满足台湾社会之“精神追求”,至于实际目的之达成(加入国际组织、欧盟全面抗中等)反而是次要的、是“有就惊喜,没有也不意外”的。
所谓“良善的力量”
在民主外交喊了几年之后,台湾之收获,一是2021年12月参加之民主峰会,二是立陶宛设立台湾代表处。这两点能给台湾之实际好处有多少,见仁见智,但是对于他国而言“民主产业链”已经形成,立陶宛莱姆酒、含有瘦肉精的美国猪肉、往后可能开放的日本福岛核食品均是产业链之一环。
综观这条“民主产业链”,从美国到日本,均以贸易利益为追求,唯有台湾以精神食粮为主。
蔡政府上任后在外交策略中屡次说过的一个词,叫“良善的力量”。2019年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曾表示台湾是良善的力量,“与中国政府形成对比”,但面对良善力量,欧美之主流强国仍只能“用爱发电”,另一边却不断与“邪恶力量”北京开启各类合作。
“良善力量”一词有多少无奈,又有多少讽刺。
2022年刚开场,美国在这一年有中期选举,北京将迎来二十大,中美关系回不到过去,两岸亦是如此。学者常言“中美关系是复杂的、多种面向的,不是只有竞争与对立”,台湾对大陆何尝不是如此?单方面以道德框架框限两岸发展,虽然是蔡英文政府的“大内宣”,但长久下来,台湾也将失去最基本的判断力,与应对台海变化的主动权。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