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澳人患上“新冠后遗症”,自我封锁不敢出门!专家:恢复正常生活或需10年(组图)
《每日邮报》报道称,尽管政府放宽了防疫措施,但出于对新冠病毒“充满了恐惧”,不少澳人仍在自我封锁。
澳洲是世界上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最高的国家之一,16岁以上人群中有93.5%接种了至少两针疫苗。
尽管这个国家死于新冠病毒的人数在全球排名第99,但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就好像封锁令仍在实施一样。
悉尼大学健康通信讲师Olaf Werder表示,澳洲人会一直“自我封锁”,直到州和联邦政府不再发出关于新冠病毒威胁的混淆信息。
他补充表示,不是对病毒的恐惧——而是对不得不隔离和失去收入的恐惧促使澳洲人待在家中。
“人们担心因他们无法控制的影响而失去收入。”他表示,“这在很大程度上让人们远离了正常生活。”
1月墨尔本一家无需预约的新冠病毒检测点外面的长队(图片来源:《每日邮报》)
公共政策专家Gideon Rozner表示,强硬的州长和主流媒体“让人们对新冠病毒充满恐惧”。
“过去两年里我们听到的都是待在家里和去做检测,现在他们开始发愁人们仍在这样做。”公共事务研究院政策负责人Rozner表示,“他们已经永远改变了人们的习惯,人们不想外出……我们充满了恐惧。”
他称ABC等主流媒体不断散布的疫情恐慌甚至导致年轻人、接种了疫苗的人和健康的人也不敢外出。
“我知道有年轻人也不外出——他们以为这是黑死病。”他表示,“这是政治,是戏剧,同一群人想要过悲惨的生活,而其他人都想继续过自己的生活。”
ABC记者Norman Swan批评澳洲政客说Omicron毒株是温和的——称这种说法是“流言”。
Rozner表示,“夸大”新冠新病毒仍对澳洲人有威胁符合强硬州长如维州州长Daniel Andrews的利益。
“这是同样的反馈循环,所有这些公共卫生研究机构都需要拿出理由来继续获得资助,而他也需要对他疫情法律的支持。”他表示。
Werder表示,州和联邦政府发出的互相矛盾的信息导致人们对待在家中还是继续像疫情前那样生活感到不确定。
“我们是一个联邦,这引发了问题。”他表示,“各州都有自己的措施——一些州倾向开放,一些州倾向封锁。没有全国一致的信息,这让人们困惑。”
10月墨尔本封锁期间空荡荡的Bourke St Mall(图片来源:《每日邮报》)
虽然东部各州开放了州界,但西澳仍无限期关闭州界。
更令人困惑的是,西澳州长Mark McGowan反悔了2月5日重开州界的计划后,周四莫里森对他表示支持。
这是这位领导人首次支持McGowan的强硬立场。
“人们肯定希望恢复正常生活,大部分澳洲人喜欢外出,喜欢旅行,我们喜欢跟伙伴待在一起,喜欢看世界。”Werder表示,“归根结底是,‘会有统一声音和政府行动吗?会对病毒有明确的计划吗?’这对大选来说尤为重要。”
行为心理学家Ron Borland表示,澳洲人可能需要10年才会完全忘记这种病毒,像疫情前一样生活。
“会有变化,但如果我们在2022年末前恢复正常,我会感到惊讶,事实上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这位墨尔本大学专家表示,“即使目前的限制措施(戴口罩和接待业限制)结束,人们也不太可能去亲吻,不太可能去拥抱,在不太熟悉的人脸上轻吻的现象可能会消失。”
去年9月,Melbourne Demons队球员在珀斯Optus体育馆庆祝赢得2021年AFL总决赛的胜利(图片来源:《每日邮报》)
上个月,2GB电台主持人Ben Fordham呼吁结束对新冠病毒的“危言耸听”,表示澳洲人“不能永远躲在婴儿车里”。
他说考虑到这个国家的其他死亡原因,部分人持续散布新冠病毒相关恐慌是不对的。
2021年澳人死亡原因(图片来源:《每日邮报》)
他说把这种流行病置于其他健康问题之上可能导致人们无法获得常规检查,癌症等严重疾病无法获得早期诊断。
“在新州有17人死于新冠病毒那天,估计有136名澳洲人死于癌症,有严重的健康问题被忽视。”他表示,“我不是说不要重视新冠病毒,但是控制住这种死亡率为0.1%的疾病即可,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期,但不是世界末日。”
他说死于新冠病毒的人数只占澳洲总体死亡率的一小部分,敦促人们看一看全貌。
但Swan表示,这种新变种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温和,自然感染Omicron并不能提供像接种疫苗那么多的保护,这意味着人们很容易再次感染,再次生病。
2GB电台主持人Ben Fordham
ABC记者Norman Swan(图片来源:《每日邮报》)
“有流言说这是一种温和的病毒,你总是从政客那里听到这句话,但它不是一种温和的病毒。”这位医生兼记者说道,“现在,Delta是一种强病毒,是的,Omicron的毒性没有Delta强,但如果你把它跟武汉病毒相比较,它们就是一样强的,这就是我们看到有人死亡的原因。”
他解释称,自然感染Omicron“看上去并不能提供免疫接种所能提供的保护,而且几乎无法抵御未来的变种。”
(Gl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