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疫情失控围封失效,专家:控疫不能单靠一招(图)
第五波疫情以来,政府进行超过220次围封强检,并重申围封强检是抗疫重要手段之一。
有专家提醒,以污水导向的围封强检虽然对找出确诊者有一定帮助,但疫情持续恶化,围封强检策略会失效,政府不能“一招走天下”、“一本经唸到老”,必须调整“打法”,否则浪费资源,不能阻止疫情扩散。
疫情严峻,政府每日在多处进行围封强检,尝试尽快堵截社区传播链。政府曾表示,每次围封检测须动员140至150名政府人员;而近期围封强检发现的阳性比率大约为12%至13%。本港沿用两年多的围封强检策略,在高传播力的Omicron肆虐下的第五波是否仍奏效?
应适时扩大围封范围
呼吸系统专科医生梁子超指出,围封强检是透过污水检测作导向,围封污水病毒量较高的楼宇或地区,有助第一时间找出社区确诊者,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不过,随着疫情持续,找到污水有病毒的楼宇及地区越来越多,围封成效会大打折扣,所以,防疫策略应该适时调整,“如果人手、配套设施跟得上,扩大(围封)范围,效果会更理想。”
梁子超更关注,目前确诊者呈报及处理均出现滞后,不少人于呈报确诊后,两、三日后才获安排入住隔离设施,而现时入住隔离设施的平均时间只是五日,可见患者的前段处理出现严重滞后,“Omicron传播速度好快,头两、三日传播性最高,两日已可以传一代,迟做等于白做。”他认为,政府应加快呈报及处理确诊者流程,务求在24小时内完成,否则防控跟不上疫情扩散。
居民四围走 漏网鱼难阻
“居民会走动,亦会使用街市、商场等共用设施,若沿用之前逐幢围封的策略,肯定有不少漏网之鱼。”立法会选委会界别议员陈凯欣认为,疫情严峻,政府仍采取小规模围封检测,成效存疑。在中央支援下,本港的检测能力大大提升,政府应适时调整策略,把“点与面”结合,扩大疫情重灾区的围封检测范围。
食物及卫生局表示,围封强检行动是特区整体检测策略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个别楼宇作出限制与检测宣告前,会考虑一篮子因素,包括污水检测的病毒量、楼宇维修及管理条件、其他环境因素、相关确诊个案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