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殷鉴在前,台湾如何抵挡新冠病毒兵临城下(图)
台湾Omicron本土病例频创新高,台湾中央疫情指挥官陈时中坦承,病例数有可能破万,但他依然垂涎台北市长选举,无心防疫,以至于防控策略思虑不周,摇摆不定,地方政府各行其是,“灰犀牛风暴”迎面而来。
对照上海、香港前车之鉴,前景令人忧心。
上海有新冠感染人数超20万,这个城市正在实行分级封控管理,中国互联网上出现不少上海居民抱怨生活物资供应不足问题。(视觉中国)
上海重症率极低
上海1周以来每日新增病例突破2万,因封城而出现的物资供应不畅、食品价格高昂、急救需求受阻、方舱环境不佳等乱象,并未动摇北京“动态清零”的决心,使出洪荒之力找出所有感染者,并尽快转运至集中隔离所,代价庞大但有效。在中央坚定政策指导下,上海指数增长现象已经遏制,疫情可望渐渐趋缓。
无论外界如何评价,中国大陆动态清零防疫模式,是考虑成本与风险后的最佳选择。中国大陆有5,200万60岁以上老年人未接种疫苗,内陆三、四线城市和广袤乡村的医疗、检测、隔离条件,难以承受躺平的代价。以牺牲上海、吉林等零星爆发省市为代价,换取大部分地区的正常生活、社会运转,是成本较低的理性抉择。再加上中国大陆向来擅长“集中力量办大事”,从2年前武汉封城,到去(2021)年底西安封城,再到已实现“社会面清零”的吉林,相信上海疫情受控、社会解封只是时间问题。
两岸体制、政府能力、社会形态不同,台湾当然无法照搬中国大陆防疫模式。但也不应该以看热闹、不屑一顾乃至幸灾乐祸的心态看上海封城引发的问题,而应该冷静观察分析上海疫情的变化,找出上海重症率与死亡率极低的原因,用来自我借镜。
至今上海Omicron未造成死亡个案,仅1例重症,除了新变种病毒本身的特质外,还有3个原因:
第一,上海将最好资源留给中症(大陆称“普通型”)患者,包括顶尖医疗专家、先进药物和器械、保证“一人一策”对症下药、中医辅助治疗等。
第二,官方明确拒绝居家隔离,并要求新增确诊者“日清日结”,采检阳性当天就要送去隔离救治,避免轻症在家拖成重症。
第三,上海疫苗完整接种率逾9成,陆产疫苗虽难以阻止变种病毒感染,但数据证明,打齐3剂可以有效避免出现重症、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