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德混血儿,不肯说中文急坏妈妈,全家搬回中国(组图)
我叫迪雅,属牛,今年13岁,一名中德混血的女孩儿,出生在柏林。
我有个“虎妈”,她从小教我讲中文让我学孔融让梨,给我报各种培训班,让我成为德国学校最忙的小朋友。我在德国喜欢拍广告、走T台展示自我,但是不喜欢妈妈给我讲中文,我认为中文是最难学的语言。
10岁时,全家来到中国定居,全中文的课堂却成为了我的噩梦,好在有妈妈耐心体贴的陪伴!3年的中国生活,让我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我喜欢中国文化,喜欢穿汉服,有了自己的闺蜜,有了自己的偶像,超级喜欢中国。
(2021年,我的德国爸爸、中国妈妈和中德甜心我!)
爸爸是德国人,妈妈是中国人,妈妈在德国留学期间认识了爸爸。他们在此之前都有过一段婚姻,相爱后又组成了新的家庭,就有了我。我还有两个德国姐姐,一个中国哥哥。他们比我大十几岁,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出去独立生活了,只有每年重要的节庆日,大家才会聚在一起。
(我和两个德国姐姐一起做饼干)
我10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德国,讲德语、学英语,和身边的俄罗斯籍、土耳其籍家庭的小朋友没有什么不同。偶尔,妈妈和我讲汉语时,我会感到很苦恼,我听不懂,也不想学,就很排斥。
(2022年4月,爸爸妈妈带我去贵州梵净山)
三岁时,别的孩子都会哇啦哇啦地大喊大叫,表达自己的喜好。我却还没学会说话。是的,你没看错,三四岁的孩子,竟然还不会说话。很多亲戚朋友,包括老师,都建议妈妈带我去医院,看看是不是语言障碍,或者是智力方面出了问题。但妈妈坚信她的女儿没有问题,并耐心地陪着我,一遍又一遍辅助我练习语言表达。
幼小的我不知道,为什么同样的东西,爸爸妈妈他们讲得不一样,怎么会有不同的发音。妈妈每次带我回中国探亲,我都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弄明白周围的人在说什么。但是回到德国后,我又不知道这边的人在说什么。
(三岁半在深圳上幼儿园)
三岁半的时候,妈妈带我回中国,想让我融入当地环境,专门找了个幼儿园。三个月后,我终于学会了基本的日常对话,开心地想要展示自己。结果那天爸爸来接我,他用德语问了很多问题。我一下子愣在那里,想不起来该怎么说。
爸爸一看,着急了:“女儿啊!你怎么把德文给忘了?以后可让我怎么跟你说话啊!”然后,我觉得自己好像犯了什么错误。就这样,说话这个事儿,就把我难住了。
回到德国后,我无所适从,中文不会讲,德文也忘得差不多了。刚进入幼儿园时,我很少讲话,在园里也不和老师小朋友交流。一回家就到房间里自己玩玩具,也不和爸爸妈妈讲话。好在妈妈对我很有耐心,一直鼓励我,肯定我。
(四岁,在德国户外玩沙子)
在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和善。在游戏和玩耍中,我慢慢地开始和他们玩在一起。进入五岁,不知道是不是语言系统被激活还是怎么回事,我变得特别爱说话,突然就变成了话痨。这也是让身边的人感到特别吃惊和迷惑的事情。
说起德国的幼儿园,和我在中国上的很不同。我们没有课本,不学数数和认字。干得最多的就是,各种户外探险,堆沙子、玩泥巴,观察小动物,做各种手工。每天早上我穿着妈妈给我准备的漂亮衣服出门,晚上浑身脏兮兮地回家,衣兜里往外一倒都是沙子,妈妈取笑我说,整天像个小泥猪。
妈妈的爱不仅仅体现在对我日常生活的细心照料上,更多地体现在对我教育上的耐心和执着。对于中国文化的灌输真的是不放过任何机会。看我语言表达日渐流畅,她又开始见缝插针地语言教学,但是我的德文才刚说顺溜,对超级难学的中文实在看见就害怕。我不愿意去学习。妈妈一看语言不愿意学,那就补文化。
(7岁的我,在德国和小朋友一起做圣诞贺卡)
有一次,天特别热,我们全家围在一起吃西瓜。妈妈刚切完,我伸手就把一块大的拢在面前。然后,妈妈就给我讲孔融让梨的故事。问我为什么孔融愿意把大块的梨子让给哥哥?
我想了想说,他不喜欢吃梨?看了看妈妈的脸色,又试着说,大的那块有个虫虫?妈妈很无奈地说,小孩子要懂得谦让,把最好的东西留给长辈和年幼的人,自己吃小块的。我一听不让我吃大西瓜,一下子哇哇哭了起来!
后来爸爸回家之后,看我哭得可怜兮兮就问妈妈怎么回事,当他听完事情的经过反而笑了。他说,我很喜欢中国的文化,也尊重中国的传统美德,但是,现在孩子还小,还是先鼓励她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等大一点,明白礼仪的内涵,咱们再教规矩。
(左一是8岁的我参加中国驻德使馆交流活动)
类似于这样的文化分歧,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还是很多的。好在爸爸妈妈感情很好,他们总能尊重彼此,最后达成一致。
关于是否给我报课外班的分歧上,最后还是妈妈取得了胜利。在上小学前妈妈就给我报了绘画、形体、手工之类的课程。进入小学后,因为没有家庭作业,时间比较富余。妈妈又给我报了钢琴、舞蹈、声乐、轮滑、游泳,每天放学带着我不是在上培训班就是奔波在上兴趣班的路上。
(爱游泳的我喜欢像美人鱼一样潜水)
每当这个时候,爸爸就会说:为什么要让孩子这么辛苦呢?她喜欢的话玩一玩,不喜欢就算了。妈妈认为,孩子都没入门怎么知道喜不喜欢,适不适合?只有认真学上两三年,入了门如果觉得不喜欢,才可以放弃。爸爸听了觉得也有道理,于是,我就成了我们德国同学中的极少数,课余学习生活异常忙碌的孩子。
(7岁在德国,爸爸妈妈带我滑雪)
妈妈对我的中国式教育让我少了很多玩乐时间,但还是让我获得很大的成就感。七岁的时候,我的轮滑技术就获得了柏林市少儿组二等奖的好成绩。后来,我选择放弃这个特长,妈妈也支持我的选择。因为我又喜欢上了另外一项活动,T台走秀和表演。
可能是因为混血儿的原因,从小身边很多人都夸我长得好看,走到路上也会有类似于星探的人主动找我妈妈搭讪。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签约了一家儿童经纪公司,开始接触广告拍摄、T台走秀这样的活动。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参加德国选秀节目参与了品牌赞助商的广告拍摄,不仅可以登台与著名主持人互动,活动结束竟然还有一笔属于我自己的劳动所得,我开心的飞起!
之后,类似的活动也慢慢多起来。比如德国大型电器商场某品牌的广告拍摄,为知名快餐连锁店拍摄宣传广告,饰演一些小演员角色等等。
我不仅获得了很多免费的试穿时装机会,还学到一些化妆技巧(虽然有时候我觉得化妆师把我化得好丑),还有就是懂得很多与人交流沟通的方法,变得更加阳光、自信!
(2021年,在深圳舞台走秀的照片)
妈妈每次回中国都会带上我。但上小学后,她回国的次数明显减少了很多,一方面是我姥爷姥姥相继过世,另一方面可能也是为了我的学习。
2015年6月,妈妈又带我回去了一次,这次是受国务院华侨办的邀请。我跟着妈妈和旅德华侨华人爱心协会一行15人,到云南麻栗坡县和金平县考察,实地了解当地人的生活,向山区学校捐赠了图书和文体用品。
(2015年,参与云南山区小学捐助,6岁的我第一次带上红领巾好开心)
那次的云南之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不仅有深圳这样的繁华城市,也有山村里条件很艰苦的地方,我睁着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与我生长环境完全不同的地方。对妈妈和同行的叔叔阿姨们的行动,好像懂了一些,又好像没太明白。
但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从此变得立体,也逐渐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份,我是德国人吗?还是像妈妈说的,我也是中国人?这是我以前从未考虑过的问题。
2019年,爸爸因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常驻中国,妈妈觉得这正是一个带我感受中国的好机会。于是决定离开德国,搬家,转学,为我在深圳申请了一所国际学校。从德国到中国,全家定居深圳,我正式成为一名中国的小学生。
(2021年10月,妈妈带我去看中国的“母亲河”)
刚刚到深圳时,我特别开心。这里的气候要比柏林舒适多了,一年四季鲜花盛开,还有吃不完的水果,荔枝、芒果、西瓜、山竹、杨桃......让爱吃水果的我,像熊大熊二钻进了蜂蜜罐子里,从嘴巴甜到心里。可惜,好景不长,一进学校,我的麻烦就来了。
之前在德国时,我不喜欢和妈妈用中文交流,以至于我的中文水平很差。到了国际学校,只有个别科目是英文教学,其他全中文教学,特别是数学,像在听天书,一节课下来,我是一脸懵!
放学回家还要写家庭作业,别的孩子写作业是在思考这道题怎么做?我写作业是在思考,这是个什么东西?
那段时间,每晚写作业都是我的噩梦,翻一页不认识,再翻一页,还是不认识,一边哭一边写,眼泪合着墨水洇湿课本。
(2021年7月在深圳,我小学毕业啦!)
妈妈心疼我,就一道题一道题帮我翻译成德文,然后我再做题。晚饭后,我们家就开始了母女俩一起做作业的场景,就这样坚持到了小学毕业。
在深圳上小学的这两年,一开始完全听不懂同学们下课在一起叽叽喳喳说的什么,那时候的我好无助,就像无意中流浪到另一个星球的孤独小王子。
到现在,我已经完全可以和她们打成一片啦!也有了自己的“闺蜜”,我们一起用中文说悄悄话儿。放学后,相约一起去逛街,去游乐场,或者一起相约在家里玩儿。我好喜欢我的中国小伙伴。
我还从她们那里学会了很多老师和妈妈,从来不教我的新词。比如“表白”、“闺蜜”,我经常是在学校里听得一知半解,然后再跑回家问妈妈。然后找时机炫一下我的“地道”中文。
(2021网剧拍摄中,不好意思我又吃上了西瓜)
有一次,去社区卫生院打针,护士姐姐看我非常勇敢,就夸我说,你真棒!我突然想起刚从同学那里学来的新词,觉得是时候展示一下了,就说对她说:“你看,我很牛逼吧?”
她惊讶地抬头看看我,和妈妈对视一眼,两个人哈哈大笑起来。我不知道为什么她们那样的表情,同学告诉我说牛逼就是超级棒的意思啊!
还有我每次和妈妈分享我喜欢的偶像,给她说:“我们女孩子就喜欢“羊羊”、“小站”......他们好帅啊!”她都瞪着眼睛好像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就是那两个大帅哥啊,然后我一着急找到图片指给她看。她才恍然大悟,“噢噢,原来你说的是这个羊羊,小站啊”然后又是一阵狂笑。
(2022,深圳家里我自己做的小饼干,要不要尝尝?)
我现在好像懂了,是我的中文水平还不够厉害。但是,没关系,我一直学习,以后会让他们刮目相看的。上初一时,语文老师告诉我说,“迪雅,恭喜你,你的中文水平现在至少已经达到了小学三年级水平!”
我好激动啊!回去告诉妈妈。妈妈说,中国的小学三年级都会写作文儿了,你会写了吗?哎!真的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我会说,可是写,还不会啊。
妈妈为了提高我的中文水平也是煞费苦心。有一天她对我说,“迪雅,中国的四大名著很不错,要不要买来给你看看?”。可我不想看,也看不懂。
她又接着说:“孙悟空是个大英雄,降妖除魔,很好玩儿,要不先看本西游记?”其实,她不知道,关于孙悟空,我已经了解了很多。我也不喜欢孙悟空,觉得这只猴子有点暴力倾向,而且还爱扯谎,欺骗老实的猪八戒。我们同学之间都会有自己的爱好小组,也会私下讨论,并不愿意跟着家长安排的节奏走。
(2022年,马背上的女汉子)
在中国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上初中后,我融入学校生活后,不仅积极参加一些演艺活动、T台走秀,继续展示我的特长,还热衷于游泳、马术。只要是我感兴趣的活动,妈妈都会鼓励我去尝试。
有一次,我说要自己裁衣服,做设计。妈妈二话没说,第二天就买了一台缝纫机,虽然最终也没有做出一件成品。我最大爱好就是喜欢养小动物,现在我们家里有一条狗、一只猫、三只母鸡、三只鸭,我每天看到它们就会特别开心!
(2021年,我很认真在缝制自己剪掉的衣服)
回到中国后,只要我不上课的节假日,爸爸妈妈都带我出去旅游。一开始他们兴致特别浓,天南地北地跑,说是为了让我开拓眼界。可我只觉得好累,只有在遇到小动物时,才会激发我的兴趣,精神抖擞玩一会儿。我们游桂林泛舟阳朔,去西双版纳探访野象谷,登长城凭栏嘉峪关,去贵州在梵净山许愿。
在旅游过程中,妈妈给我讲了很多中国的文化故事和当地的风俗人情,有的我听得懂,有的听不懂。但是慢慢地,我发现我对这块土地越来越熟悉了。不再像刚来中国时,觉得自己像孤独地来到了另外一个星球,而是生了几多熟悉和亲切感。
(2020年冬天,爸爸妈妈带我去拜访中国的“国宝”,超可爱)
在来自陌生人的殷切地关怀中,我有时候会想起过世的姥姥,她是一个利索的东北老太太,记忆里她总是说:你不要乱跑、再披件衣服,再吃一口......幼年的我听不懂,总觉得她在约束我,很不喜欢。但在中国生活三年后,我似乎明白了,原来这也是一种中国长辈的深“爱”,只是幼时的我不懂。
就像有时候我不懂妈妈,明明觉得她为我付出很多,但又觉得她对我各种管束,不像爸爸那么开明,纵容我。我很庆幸有机会在中国生活、学习,她为我打开了另一个神奇世界的大门。在这里,我觉得自己找回了曾经被丢失的那部分东西,变得更加完整,丰富。
( 2021横店的剧照,其实这个报纸我看不懂...)
在我成长过程中,妈妈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向我传输中国文化,希望有一天我能精通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爱上中国。她的心愿,终于在我来到中国两年后,像一颗种子一样,在我的心里开始扎根,发芽。
现在的我,会主动去学习中文、去了解身边的家人、朋友、以及生活环境。有时候,有人问我:迪雅,你是哪里人呀?我会自豪的告诉她,我是德国人,也是中国人。
如果,我一直生活在德国,从没有回到这片土地,没有学习使用汉语这门语言,可能,我会一直认为我是德国人。最近我迷上了穿汉服,身着汉服的我秒变小淑女,可漂亮啦!
(2022年,我的古风照片,好看吗?)
我长大后的理想是当一名心理咨询师,我愿意倾听别人的故事,从中找到问题所在,然后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这个已经被纳入我的职业规划。妈妈说,我有一颗八卦之心。哎!为什么大人老是不相信小孩子呢!
我是迪雅,13岁的初一小女孩,现居深圳。喜欢吃水果、养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