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清零与躺平路线,新加坡抗疫成功秘密(图)
本文转载自亚洲周刊,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新加坡抗疫成功的秘密就是全面加强老人的疫苗注射率,高达九成多以上,减少老人大面积死亡的几率,全国也有74%人口完成追加剂,导致500多万人口的新加坡迄今疫情死亡人数只有1300人,超越了美国躺平路线与中国清零路线的弊端。同时政府与民间有强烈的互信,不是互相拉扯。新加坡重视精准开放,到处涌现久违的人潮,彷彿一头忽然惊醒的狮子,发出亢奋的长吼。
过去一周,新加坡中央商业区变得热闹起来,几个地铁站涌现久违的人潮,一些上班族说,要重新适应“新”生活,早起赶车,确保有位子坐。
小贩中心和餐饮店的摊贩和员工忽然觉得手忙脚乱,好久不见那么长的人龙要应对。这样的生活节奏已经中断了两年,虽然很多公司表示只有20%至30%的员工返回办公室,但狮城市区已形同一头忽然惊醒的狮子,准备发出亢奋的长吼。
亢奋的狮子吼,是新加坡抗疫成功的骄傲,在全球范围内,超越了中国的清零路线的严苛,也超越了美国与西方国家倾向躺平的路线。新加坡似乎兼具两者之长,而无两者之短。
5月上旬,美国的疫情死亡人数已突破100万人,触目惊心。而另一方面,上海的封城清零路线也暴露了很多“次生灾害”,引爆不少不近人情与违法事件,包括上海普陀区赫然发现一名要送往殡仪馆的“死者”原来还是活人,后来最后关头被发现,从“阴间”重回“阳间”,令人触目惊心。
超越中美路线关键
从美国的触目惊心到中国的触目惊心,都突显美国躺平路线与中国清零路线的弊端。新加坡的应变之道就是全面加强老人的疫苗注射率,高达90%以上,减少老人大面积死亡的几率,导致500多万人口的新加坡迄今疫情死亡人数只有1300人左右。
香港作为700多万人口的城市,疫情死亡人数高约9300人,对比强烈。当然,中国的疫情死亡人数迄今是不到5000人,上海至截稿前死了497人,但因封城带来的民怨,也成为西方媒体对中国攻击的题目。
新加坡抗疫的特色就是政府与民间强烈的互信,不会相互扯皮,不会像香港那样出现“黄丝”势力的泛政治化,宣称注射疫苗有害,拒绝扫描“安心出行”。当然,新加坡也不会像美国那样出现躺平心态,置之不理,用政治的怪手来干预医疗专业。
新加坡从4月26日起把全国防疫级别从橙色下降一个等级到黄色,标志着大部分防疫安全管理措施都放宽,也象征着艰难漫长的抗疫进入一个“与病毒共存”、不再回头的新阶段。
在此之前,新加坡已经在4月1日重开边境,允许完成疫苗接种的国际旅客入境,不再需要落地后的冠病检测与隔离,如今进一步取消旅客前往新加坡前的呈阴检测。
樟宜机场3月份旅客流量阔别两年再度突破百万人次,但只相当于疫情前的15%,当局预计到今年底可以恢复到疫情前平均6800多万人次的一半。旅游业者指出,近期旅客多是散客或有亲友在此,真正的旅游团生意还没进来,因为过去两年狮城一些新景点还需要深入介绍给外国旅游业者。虽然中国还没开放国门,但狮城旅游当局表示,已经准备好各种宣传方案,蓄势以待。
曾经是东南亚防疫措施最严格的国家,新加坡领先亚洲多国迈出这一步,是因为在过去一个多月的逐步放宽过程中,病例已从2万多的高峰稳定下降并能维持在2000至3000左右的水平,重症和病死案例也大幅减低,医院压力得以纾缓。当局因此有信心大刀阔斧走向另一个阶段。
做好随时收紧准备
联合领导抗疫小组的财政部长黄循财提醒,虽然两年的抗疫已更接近终点,仍必须做好随时收紧措施的心理准备,因为变种毒株可能会再出现。黄循财已是候任总理。
总理李显龙也表示,这些调整已经让新加坡人的生活几乎回到疫情前。
新山商家舒一口气
最明显表现这一新阶段的是新马之间的长堤,连日来不仅大马工人的摩托车大队再次拥堵在路上,两地访客的汽车也大排长龙过关。新山甚至柔佛北边城镇的商家不禁大舒一口气,感慨中断良久的活水源头再度泉源而来。
由于新元升值,对令吉汇率攀上3.15的新高,更刺激了新加坡去大马寻觅古早味的旅游激情。
很多餐厅的母亲节订位已满座,今年早来的回教斋戒月市集也恢复举办,连日人头涌涌。
虽然“五一”劳动节与开斋节相连成超长周末,很多人开车北上大马释放郁闷,但狮城各处商场与公园等设施仍可见一家大小团聚或举行烧烤的景象,大家都很珍惜与家人、亲友多人团聚的机会。
具足够条件放宽
虽然世界卫生组织和很多国家仍未完全解除对冠病疫情的警戒,但新加坡专家相信,伴随奥密克戎病株的温和,以及新加坡92%人口完成接种初步疫苗,74%人口完成追加剂,5至11岁孩童也陆续接种疫苗,而中重症比例分别占0.2%和0.02%,病逝者占0.1%,新加坡因此有条件放宽防疫措施。
当地专家指出,大流行初期确实必须耐心等候疫苗的研发,维持医疗体系不崩溃,因此高度限制措施很有必要,包括要求戴口罩、制定人身距离、全面规划在家办公或上学,减少公共场所人潮传播风险等等;后来继续维持局部限制措施,例如聚会和堂食人数、保持人身距离等等,则是争取时间持续游说少数死硬分子接种疫苗,防止重症或死亡病例的增加,这期间也是等候国际疫情环境逐渐好转的时机。
而近期的病例数已下降到一个程度,专家相信原有的限制措施已不能再发挥减少更多病例的作用,如今的病例数更主要是取决于病毒的传播强度以及人们的免疫力,现在一切条件已经相当充足,因此开放正是时候。
兼顾科学与现实
在决定开放的考虑上,新加坡在很大程度上平衡并兼顾科学与现实。现实利益的考虑最主要是医疗体系的负荷能力,在此之前的一次开放由于过急,病例激增,造成医护人员几乎崩溃,一度出现数千名医护人员辞职的情况。当局收紧之后,局面获得缓解。
此外,长期维持的限制措施对人们的社交与心理健康的冲击也不容忽视。
疗养院和医院长期不准探视、家人难以团聚、一些大学生不能体验校园生活、很多中小学活动不能举行、同学和师生感情难以建立、企业员工长期无法在一个屋檐下共事、人脉不能开展,以上一切都在无形中产生各种程度不一的负面影响。近期以来,当地接连发生数宗持刀伤人案,有不少舆论将之归咎于个人心理压力无法纾解的结果。
在经济层面就更明显了,两年来不知多少商家撑不下去而静悄悄离场,老牌百货公司罗敏申在前年不支倒闭,更是触动社会一阵伤感。
少了大量游客来源,对人口不足以支撑“内循环”的很多行业冲击巨大。包括新加坡航空公司和樟宜机场这些国际一流企业,以及邮轮、酒店赌场等完全仰赖国际市场的大公司,开放就是天降甘露,对这些数十万员工来说,更是重新获得生活动能的机会。
亚洲人才转向狮城
在上海、深圳、香港等国际贸易中心地区持续封闭的情况下,很多资金、货物、人才与交易转向新加坡,金融分析机构认为,大幅开放的措施有助于刺激新加坡今年的经济成长率上看百分之四。
财经人士认为,第一季失业率达到历史新低,随着各行各业全面复工,今年的就业市场估计对人力需求会很高,尤其是餐饮服务等行业,一般会继续依靠外劳。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疫情期间有数万本地人力转向外卖和私召车等行业,据报收入不差,他们如果不回归传统行业市场,可能会推高零售等行业的薪金水平。
市区零售和餐饮店无论是本地或外国品牌,经历几番收放措施,现在都很高兴看到旅客和新加坡人大举逛街的曙光,虽然商业地产业主也在寻找加租的时机,但整体的商业氛围是乐观的。到目前为止,租金市场相较2至3年前已经出现20%左右的涨幅。
现在新加坡很多地方的地板还看得到一些黏贴过的痕迹,那是过去两年用来限制入口人群的贴纸留下的,很多餐饮场所过去一周也都忙着撕掉和清洗在桌椅上的贴纸痕迹。对很多人来说,这些痕迹都是不堪回首的唏嘘。
官民互信抗疫关键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谈到大开国门恢复正常生活的政策时,语重心长地表示,冠病大流行给新加坡上了可贵的一课,不能让这场付出昂贵代价的疫情经验白白浪费,在疫情中被迫做出的很多改变应该继续下去,包括医疗的专业水平、基建、对人员的投资。
新加坡今后将大力投资和培育生物医药领域的人才与技术能力,以便在下一场大流行发生时,可以及时掌握情况,更自主地制定应对的决策。然而李显龙也总结,抗疫的最大关键是新加坡人民与政府之间的信任,以及人民彼此之间的信任。
民众积极配合
这些都是事实。因为有信任才能在疫情中互相协助、互相合作,不厌其烦地配合履行忽然实施的各种入场登记措施、领取或下载追踪器、保持人身距离、排队接种疫苗等等。
过去两年狮城民众积极配合,整个抗疫过程大体上没有出现混乱局面。
虽然期间有零星不愿配合的个案,但政府以果断的执法以儆效尤。
而医疗机构和官方在讯息方面也尽可能及时公开,对网络流传的假消息及时查证并且公布,在最大程度上消除社会对专业医药领域的不安,维持信任感。
不得不提的一点是疫情初期,当局宣传以生病才戴口罩为主,明显违反传染病流行常识,引发舆论一阵困惑与抨击。
观察家指出,这是因为当时国际上抢口罩陷入混乱,狮城当局显然猝不及防;而狮城本身企业的口罩生产机被滞留在台湾动弹不得,口罩库存陷入危机,因而提出这样权宜的说法。
但情况缓解后当局并不避讳网民的嘲讽,更新戴口罩指引至今,这期间流感病例大幅减少,也说明策略正确。
分析家认为,如果这是宝贵教训的一部分,那确实弥足珍贵。
本文转载自亚洲周刊,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