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长得丑也有错?!研究发现越丑的鱼越容易濒危,漂亮鱼反而安全(组图)
美貌是一种优势,对鱼来说也是如此。
最近,法国科学家发现珊瑚鱼的“颜值”和它们的生存息息相关。
越是美丽的珊瑚鱼,它们越是安全,处于无危和低危状态;
越是丑陋的珊瑚鱼,生存环境恶劣,处于濒危状态。
额,难道鱼过得好不好,还看长相么?
从数据看确实如此,而这一切都怪人类是外貌协会成员……
做出这个研究的是法国蒙彼利埃大学的生态学家尼古拉斯·穆凯(Nicolas Mouquet),他把相关论文发表在本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杂志上。
多年来,穆凯一直对人类的审美偏好在动物研究中的影响很感兴趣。
因为遗传原因,人类对动物好不好看有一致的反应,猎豹、鹦鹉、蝴蝶通常被认为是美丽的,而蚯蚓、蝙蝠、屎壳郎就不大惹人爱了。
那些好看的动物能获得人类最多的关注,研究资源和公众捐款优先流向它们。
不好看的动物,抱歉了,哪怕处于濒危状态都鲜有人关心,相关的研究少很多,大众更是对它们一无所知。
2016年,科学家整理澳大利亚的动物学论文后发现,关于陆地哺乳动物的研究数量远远高于其他动物。
在陆地哺乳动物中,又是长得好看的动物(比如袋鼠)能获得最多研究,啮齿动物和蝙蝠虽然占该类动物中的45%,却很少被关注。
2020年一项关于珊瑚鱼的研究,更是让穆凯感兴趣。
珊瑚鱼是指栖息在珊瑚礁四周的鱼,因为珊瑚礁颜色丰富,珊瑚鱼为了伪装进化出不同色彩,有的艳丽,有的黯淡。
为了搞清楚珊瑚鱼的外貌会不会左右研究人员的选题,科学家收集了从1982年到2018年间,《珊瑚礁》学术期刊中所有和珊瑚鱼有关的论文。结果发现,关于黄色珊瑚鱼的论文数量远高于其他珊瑚鱼,而黑色珊瑚鱼是被忽视得最严重的。
哎,果然是看脸么?
为了进一步研究,穆凯在这次的实验中,挑选出481张珊瑚鱼的照片,让13000个普通市民给它们的“颜值”打分。
之后,穆凯把分数输入给人工智能系统,让AI预测人们如何给另外4400张珊瑚鱼照片打分,这里面包含2417种最常见的珊瑚鱼。
结果发现,人类最喜欢色彩明亮、身体呈圆形,有重复花纹的珊瑚鱼,它们是当之无愧的“颜霸”。
典型代表有额斑刺蝶鱼(也叫女王神仙,从名字可以看出来人类多喜爱它)……
金黄六棱箱鲀……
小丑鱼……
那些颜值分数较低的珊瑚鱼,大多身体细长,色彩暗淡,身上没有明显的花纹。
比如鲭鱼……
鲹鱼……
穆凯发现鱼好不好看,和进化史有关系。
越是进化史上年轻的鱼,它的外形越是靓丽。但它们的进化独特性反而变低,也就是说和其他鱼类有更多基因上的相似处。两种鱼在生活环境上也有很大差异,漂亮鱼喜欢温暖的海水,白天活动,以珊瑚为食,紧紧靠着珊瑚礁生活;
不好看的鱼生活在远洋带,夜晚活动,吃其他鱼或浮游生物,喜欢较冷的海水。
除了上面这些外,穆凯还发现鱼的长相和濒危程度显著相关。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级,研究中的珊瑚鱼有190种受到威胁(即极度濒危、濒危和易危),有1602种无需担心(即无危、近危),还有556种未被评估。
分析显示,大部分不好看的鱼都受到威胁,而好看的鱼基本不用人类多操心。
也就是说,颜值越低,越濒危。
这不符合人类的固有印象,漂亮的鱼,人们会觉得它们更脆弱,更需要保护,外形普通的鱼似乎更坚强,不用怎么管。
然而,就是因为人类没怎么管,基本的保护和监测都很少。
它们也是过度捕捞的受害者。在现代渔业中,低颜值的鱼是高度商业化的物种,生来是被吃的,而高颜值的鱼商业化程度很低,顶多水族馆里放几条。
“我们的研究证明了,公众对动物的支持,以及需要这种支持的动物之间,存在严重的错位。”穆凯在论文中写道。
“长相一般的鱼在IUCN红色名单中的处境更糟,但人类并不给更多的保护。这是我们人类欠下的一笔‘外貌债务’。这笔债会对整个珊瑚礁生态造成损害,因为长相普通的鱼有着更高的生态特殊性,能提供更多样化的生态功能。”
“因此我们相信,随着长相普通鱼的灭绝风险升高,珊瑚礁生态将受到范围很广,但易被忽视的影响。”
人人都喜爱美丽的东西,但在自然保护上,只关注美丽的生灵可能犯下大错。
长得丑怎么了?丑鱼也值得被关心、被爱啊,
希望以后关于它们的研究和保护会越来越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