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个“半机械人”去世!英国科学家患渐冻症,将自己改造成“赛博格”(组图)
本文转载自精英说,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6月15日,推特上一条消息被疯狂传播:“赛博格”彼得去世了,享年64岁!彼得全名彼得·斯科特-摩根(Peter Scott-Morgan),是英国科学家、机器人学博士。
而“赛博格”是指人类与电子机械的融合系统(Cyborg),意为电子人、半机械人或生化人。一个科学家,将自己改造成了“半人半机械”的模样?没错!而他这么做的缘由是身患绝症,以及一场放不下的、轰轰烈烈的爱。
图自《纽约邮报》
2017年,彼得被确诊患有运动神经元病(MND),也就是“渐冻人症”。患上此症,意味着大脑的运动区、神经细胞等会遭到破坏。他的身体会渐渐无法动弹,直到最后只有眼球能动。最痛苦的是,整个过程中他意识完全清醒,眼睁睁地看着病变的发生。医生告知他的生命,大约只剩下2年。
彼得不愿接受这样的命运,尤其不舍得挚爱的伴侣。他积极求医,但当前的医学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拿出自己当年做博士论文的精神,仔细研究“渐冻人症”。
图自彼得推特@DrScottMorgan
彼得查了无数资料,发现MND患者的常见死因是饥饿或窒息。饥饿是因为喉咙无法吞咽食物,而窒息则是因为肺部肌肉力量减弱,不能自主呼吸。他觉得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医疗技术得到解决,比如用鼻饲管直接供给营养,用呼吸机保障呼吸……再加上自己熟悉的人工智能设备,他完全能在完全丧失身体机能前争取主动地位,为自己求得生机。经过仔细考虑,他决定将自己改造成“半机械人”。通过一系列极其复杂的手术,他从人类“彼得1.0”升级成了赛博格“彼得2.0”。
图自《纽约邮报》
这个过程,简直比死亡还让人难以忍受。但彼得愿意这么做,因为他疯狂地热爱机器人科学,也疯狂地爱着自己同性伴侣。他想多陪陪爱人,同时,也想探索科学是否能为人类提供新的选择。
就这样,彼得成为了有史以来第一个“赛博格”。以血肉之躯,承钢铁之心,说的就是这样的人吧!现在,彼得虽然离开了,但他的故事值得永远流传。这不仅是一个抵抗疾病的故事,也是对抗命运的故事,更是一曲对人间真爱的赞歌。
01 对抗世界,不被祝福的爱情
1958年,彼得出生于英国。他家位于伦敦西南富人区旺兹沃斯,是拥有庞大房产的富贵家族。这让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按彼得的话说是“从三岁起,就在可以直升国王学院的学校里读书”。年少时的彼得多才多艺,他擅长击剑,热爱戏剧,一度是学校风云人物。但是,因为私下谈论同性恋,他被告发到校长处。校长恶狠狠地骂他是“可憎之物”,取消了他所有职务,并勒令他离开戏剧学会。
他很难过。他13岁就确定自己喜欢男性,却从未和朋友有越轨之举,他不明白为什么因此饱受歧视与霸凌。更让他难过的是,他回家尝试和父母说起“同性恋”话题,父母同样认为那是“耻辱”、“可憎之物”,一旦沾染,就会被整个家族抛弃。那年,他十六岁。
图自NHK纪录片
彼得决定暂时隐藏自己的心事,按大人期待的那样生活。但他的内心并没有屈服,他对自己的朋友说:“我拒绝接收现状中的不公,我会改变它。我拒绝被剥夺选择,被动屈服,被动顺从。我会将负债转变成资产并创造新的选择。”
彼得决定要对抗世界。而他对抗的第一步,就是忠于内心的选择。他喜欢计算机科学,所以大学选择了帝国理工学院。而这个选择的代价,是拒绝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他被校领导责骂“愚蠢至极”,他们坚信这样是“背叛了学校,背叛了父母,最重要的是背叛自己”。
但彼得义无反顾,因为帝国理工是当时英国唯一一所开设计算机科学的本科大学。父母开车送他去学校,当他如愿住进宿舍单人房后,忍不住兴奋地大叫了一声。他自由了!逃离了校园特权和权威体制,他第一次为自己的人生做出了选择。
图自外媒independent.ie
20岁时,彼得想谈恋爱,但他不屑于去酒吧,他想找的是维持一生的浪漫爱情。偶然的一次,他在《同性恋新闻》报纸里看到一个电话。他打了过去,得知那里是只接待同性恋的酒店。接电话的是酒店副经理,他说如果彼得去的话,他会亲自带他到处看看。
彼得真的去了。酒店距离大学很远,在那里,他见到了酒店副经理弗朗西斯。他们一见钟情。弗朗西斯比彼得大2岁,出身工人阶层,16岁就离开了学校。在彼得眼中,弗朗西斯知世故而不世故,聪慧过人,充满魅力。
图自外媒inputmag
彼得将自己多年隐藏的感情,全部倾注到弗朗西斯身上。回家后,母亲发现了他的秘密。两人大吵一架,母亲要求他放弃弗朗西斯,否则就会被整个家族抛弃。彼得果断选择爱情,因为那是他的未来。
为了和爱人呆在一起,彼得甚至想放弃本科文凭。他向学校申请休假,然后赶去弗朗西斯所在的城市。他们度过了一段快乐时光,弗朗西斯还带他见了家人,彼得深受欢迎。
但弗朗西斯不愿彼得放弃学业,他说:“我从没认识过可以攻读博士学位的人。我从来不懂读博意味着什么……但是现在我知道了,因为我认识了你……我太爱你了,不能成为你人生的阻碍。你必须回去完成你的学业,然后拿到你的博士学位。”
弗朗西斯决定去彼得学校附近工作,租个房子陪伴他。就这样,他们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彼得读了机器人学博士,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人工智能方向工作。他们一直生活在一起。
图自NHK纪录片
2005年,他们成为英国第一对登记为同性恋的伴侣。后来,他们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彼得的父母出席了婚礼,长期相处中,他们逐渐接受了弗朗西斯。彼得原生家庭的其他亲戚都没有参加,彼得也不在乎,他最爱的人都在身边。
图自外媒inputmag
02 对抗疾病,与伴侣共同成长
彼得最初在阿瑟·D·利特尔公司上班,那是一家国际性技术和管理咨询公司,创办于1886年。彼得提出了一些经营理念,但没有获得重视,他被派遣到美国出差。
彼得在美国如鱼得水,他写了一本书叫做《游戏的不成文规则》。图书大获成功,媒体称其为“专家”“先驱”,一家国际演讲机构也找他签约……他很快进入了所谓的“上层圈子”。
他们有钱了。彼得买了栋豪华别墅,也买了一辆顶级肌肉车。四十岁左右,彼得就“退休”了,他想多些时间陪伴爱人弗朗西斯。他们一起外出冒险、旅行,探寻世间美景。彼得偶尔负责一些项目,也写了几本科学书籍,比如《机器人革命》《全球未来的现实》等。
图自NHK纪录片
为了看北极光,彼得和弗朗西斯去北极圈以北的地方旅行。有一次,彼得洗澡时,右腿突然剧烈震颤,他以为是肌肉拉伤,并没有特别在意。但是后来类似情况越来越多,他去医院里做了一系列复杂的检查,8个月后确诊患运动神经元病。
那是2017年,彼得59岁。他的父母已离世,身边唯有自己的爱人。
图自外媒independent.ie
医生说这种病没有治疗方案,他大约能活2年。彼得当然不愿相信,但他很快接受了现实。他查遍资料,发现这种病或许还有转机:借助医学手段,将自己的身体与高科技相结合,那样他即使瘫痪了、不能说话了,依然能与外界保持交流。
这个发现让彼得兴奋,他一直在研究机器人,这次生病似乎是给了他机会,让他在自己身上实践人工智能的应用。如果成功,或许可以开创先河:使用尖端技术,解决运动神经元病患者、重症残疾者和老人的生活问题。那将是无数人的福音。
《泰晤士报》的记者对此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说:“彼得是一个自由思想家,试图挑战旧有观念,他打算拥抱他的渐进性疾病,将自己作为试验对象,来证明我们在面对糟糕的事情时可以做到多好。”
图自外媒dailymail
弗朗西斯最初不太理解,他说:“或者我们可以享受最后几个夏天,趁着你的身体状况还比较好,这样的时光一去就不复返了……”
彼得解释说,他想将他本人彼得1.0,改造成彼得2.0,就是原本的大脑加上大量机械神经。改造后,除了眼睛,他的身体将只用来维持大脑运转。同时,他需要借助网络、遥控机器人等高科技与世界互动。
改造后的彼得2.0,可能活的时间更长。彼得一直想比弗朗西斯多活几天,那样对方就不必遭受可怕的痛苦。
图自外媒dailymail
另外,彼得还有个想法,就是将人类与人工智能融合,走上独立的人工智能的路。弗朗西斯听得一知半解,但他知道那是人类未知的未来,他愿意支持爱人的想法,因为“另一个未来不会凭空出现的”。
03 改造重生,变成“半机械人”陪伴爱人
彼得去见了英国当时最顶尖的诊断专家,当他说出自己的治疗想法时,被医生强烈批判:“我拒绝参与其中!这个病发作没有规则可言,你不可能实现争取主动地位,你能做的只有事后做出反应。”
彼得无奈,又去找了许多医生,但都被拒了。只有西南半岛运动神经元首席临床护士特蕾西,仔细听了他的想法,并说道:“我们试试吧!”
2018年7月,彼得做了3个手术,他称之为“三重造口术”:向他胃里插一根管子,用来送饭输水;膀胱里伸出一根管子,用来排尿;结肠里伸出一根管子,用来排便。
图自NHK纪录片
手术很顺利。从医院出来后,彼得安装了机械手臂,通过控制程序,他能重新握住爱人的手。他还尝试了一款机器人轮椅,类似无人驾驶汽车,借助轮椅的力量,他可以站立、平躺、快速移动。
图自NHK纪录片
同时,他也在为下一场手术(喉切除术)做准备。将喉头部分切除后,他将再也无法开口说话。他的方案是让人工智能替他发声,为此,他在录音室录了30个小时的声音。
2019年10月10日,他做了喉切除术。手术前一晚,他发了推特,纪念自己作为彼得1.0的最后一天。手术麻醉前,他说了7个字:“我……爱……你……弗朗西斯。”
图自彼得推特@DrScottMorgan
手术之后的彼得不能说话,他的全身近乎瘫痪,身上挂满了让他活下去的高科技。
图自彼得推特@DrScottMorgan
有支持呼吸的设备:
图自NHK纪录片
有让他24小时保持水分的泵:
图自NHK纪录片
他们在还网上创造了一个虚拟“分身”,“分身”能够模拟彼得的声音说话,甚至能根据语言改变面部表情。
图自NHK纪录片
彼得坐在特制电动轮椅上,用眼球控制自己的虚拟化身,以此实现自己与世界的交流。
图自NHK纪录片
彼得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名叫《彼得2.0》。其中前3/4由彼得完成,最后1/4由手术后的彼得2.0完成。
图自网络
04 爱与科学,能够创造奇迹
在原本预计死亡的那年,彼得将自己改造成了“彼得2.0”。弗朗西斯一直陪着他,照顾他。虽然彼得身上挂满了机器零件,但能和他的“分身”说话,对弗朗西斯就是莫大安慰。
图自外媒inputmag
朋友们、家人都经常去看望彼得,他们还在研究如何升级“彼得2.0”。在彼得想象中,他以后可能用脑电波控制“分身”,甚至放权给“分身”更多自主权利……他向来勇于挑战未知之境。而这次,他以自己的性命来做试验。
图自彼得推特@DrScottMorgan
但是,彼得的身体还是继续恶化了。今年4月份,他发了一条推特,说他的眼球停止闭合,双眼干燥,一度无法用眼球追踪控制机械。
图自彼得推特@DrScottMorgan
6月15日,彼得去世了,享年64岁。他的家人在推特上发文:“在家人和亲人的陪伴下,彼得平静地过世了…… ”
图自彼得推特@DrScottMorgan
在《彼得2.0》中,彼得将自己的宇宙规则归结为三句话:“科学是通向魔法的唯一途径”,“人类因打破规则而至关重要”,“爱最终战胜一切”。他的一生,是为了自己的信仰而活,相信爱,相信科学,不断突破世俗偏见,打破现有的不平规则。
彼得离开了,但他勇于探索、坚持做自己的精神不该被遗忘。若干年后,他或许会成为“机器人”先驱,也可能是重症残疾者的福音。而这一切的起源,是他终生对爱情与科学的眷恋。
本文转载自精英说,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