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太空实验室在5亿年银河系疏散星团首次发现行星状星云(图)
由香港大学太空研究实验室领导的国际天文学研究团队,在一个距今约5亿年的银河系疏散星团(Galactic Open Cluster) ,首次发现一颗行星状星云(Planetary Nebula) M37 (又称NGC2099)。此发现十分罕见,具有极高天体物理学研究价值,团队刚于天体物理学领域的重要期刊《天文物理期刊通讯》(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发表相关论文。
行星状星云发生于恒星演化末期,当恒星外层的气体壳经膨胀和被电离后,喷射出的恒星覆盖物会形成明亮的、在光谱上呈显著放射线的光。在静谧黑暗的浩瀚宇宙中,行星状星云色彩绚丽、形状复杂多样,总是吸引着公众与天文爱好者的目光,就连目前世上最大的太空望远镜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亦捕捉了其「倩影」,成为首批发放照片中的其中一位主角。
而在银河系已知的约4000颗行星状星云中,是次发现的行星状星云仅仅是与银河系疏散星团相关联的第3例。除此之外,它似乎也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行星状星云。由港大物理学系教授兼太空研究实验室总监柏坤霆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特质,该行星状星云的「运动学年龄」,即星云气体壳被恒星射出后至今的时间,竟高达7万年之久。此估算是基于星云膨胀的速率而推断,而一般行星状星云的「运动学年龄」为5000年至25000年,比较之下,是次发现的星云实在非常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