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缅怀英国女王:是吊唁也是抗议(组图)
本文转载自德国之声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英国女王上周去世之后,香港的英国驻港总领事馆外开放民众以鲜花和卡片向女王致意。不过学者认为,有些人也借此机会,表达对目前香港现状的不满。
献花的人群聚集在香港英领馆外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上周四(9月8日)去世,近日每天都有数百名香港民众在英国驻香港总领事馆前排队数小时,为的就是向女王献上吊唁的鲜花和手写信。
此次女王去世后的集体悲痛,也许是香港市民有史以来最强烈的一次。部分学者认为这是对北京政府接管香港之后,日益加深对港控制的一种异议体现,一些香港人怀念他们在英国统治下的“黄金时代”。
香港人的事头婆
女王的去世唤起了人们对英国的美好回忆,她在香港被昵称为“事头婆”,也就是“老板娘”的粤语。一位在吊唁队伍中排了两个小时的居民CK Li说:“事头婆是对她的尊称,她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而非高高在上的老板娘。”
另一位80岁的居民Eddie Wong表示:“香港人非常爱戴她,在她统治时,我们享有民主和自由。为此我们非常感激,我想向在天堂的‘事头婆’告别”。
希望向女王致意的民众排队等待
中国在1997年7月1日接管香港时,曾承诺将按照《基本法》确保香港实行一国两制和资本主义制度,并拥有“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权利,并且保持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
但在2019年发生了数月的抗议活动“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后,北京通过了严厉的港版《国安法》,试图抑制公众的异议。
自此之后,批评北京政府的新闻机构遭关闭,数十名活动人士被逮捕。大规模抗议活动结束后,数以万计的香港居民选择移民到英国和台湾等地。
公众人物言论被检视
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荣誉教授卜约翰(John Burns)说:“我可以想象,有些人去向女王致敬并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作为一种抗议形式,因为现在异议(在香港)受到压制。
前民主党主席、前立法会议员刘慧卿说,鉴于目前香港的政治局势和在抗击新冠疫情方面的争议,现在香港人情绪高涨。
她补充:“有一些人是真正的怀旧,对女王有思念之情,但也有人对香港的现状有所不满,不排除有些人利用这个场合来表达这种不满。”
与此同时,香港的公众人物正因其对女王逝世的反应而受到审视,如果他们被认为过于崇拜女王的统治或怀念过去英国的统治,就会受到批评。
香港资深演员罗家英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张在英国领事馆外的自拍照,他写道:“她登基,我七岁,这七十年来,英女王是我的长辈,看着我成长到老矣。香港在她的庇荫下,人间福地,还有几多个长辈呢,鲜花一束,谨致敬意,万世流芳,大象无形”。
在网络上,“香港在她的庇荫下,人间福地”的说法激发了中国网民的讨论,罗家英的贴文下引来很多负面评论。有网民称这么说有美化殖民之嫌,批评罗家英“不懂历史”,“伤害到了国人的感情”,甚至“透露出奴性”。罗家英事后删除了该帖子,并在个人微博上发布了道歉视频称“我是中国人,我永远爱我的祖国”,并请大家不要过份解读他的话。
“香港人被隔绝在讨论之外”
并非所有香港人都对英国的统治有感情,一些人对于英国官方仅发放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给香港人感到不满。这种护照不代表正式的英国公民身份,无法保证香港人在英国的生活权利。香港市民Leslie Chan表示他没有计划向女王表示敬意,他说:“当英国政府与中国讨论香港的未来时,香港人被隔绝在这场讨论之外。”
一些人只关注英国在将香港移交给中国前,最后几十年的统治,当时香港变得越来越繁荣,殖民政府用新公园、火车线路和其他现代设施来彰显其治理。卜约翰说,英国对香港的统治在某些方面使香港受益,但带有霸权和种族歧视色彩的殖民主义仍是有害的。他认为:“当你谈论殖民主义的好处时,不能只看香港过去10年或20年的情况,而是必须着眼于事情的整体。”
本文转载自德国之声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