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致3人死亡!突然爆炸的克里米亚大桥,会让俄乌战争升级吗?(组图)
本文转载自INSIGHT视界,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10月8号,连接俄罗斯本土和克里米亚半岛的刻赤海峡大桥(又称克里米亚大桥)发生了爆炸,起因是一辆油罐车和一辆大卡车撞到了大桥,导致7节油罐车厢起火,据多段视频显示,事发现场火势非常猛烈。
虽然目前大桥的火已经熄灭,但桥面部分被毁,什么时候恢复通车还不好说。
俄罗斯侦查委员会表示,据初步统计有三人在大桥爆炸中丧生,已打捞出一男一女两具尸体。
在如此敏感的时间,如此敏感的地点出了这样的事,难免各方众说纷纭。
泽连斯基的顾问波多利亚克马上跳出来说,事情是他们策划的,不过他也只是嘴上说说,没给出什么实质性证据。
乌总统办公室主任顾问波多利亚克表示,克里米亚大桥事件仅仅是一个开始
而俄罗斯官方并没有明确说是谁干的,还在调查当中,因此理论上也不能排除确实是一起意外。
不管是谁干的,这起事件对俄罗斯造成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我们先来说说这条桥的由来。
2014年,俄罗斯不放一枪拿下了克里米亚,但是克里米亚半岛和俄罗斯本土并不相连,为了将二者连接起来,刻赤海峡大桥从当年开始动工,用时三年多,到2018年完工。
刻赤海峡大桥长度19公里,是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连接克里米亚半岛的东部刻赤半岛和俄罗斯本土南部的克拉斯诺达尔。
这条桥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经济上,让克里米亚和俄罗斯本土相连,方便了两地的往来,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二是军事上,这条桥是公铁两用桥,可以通过铁路高效地把大批装备、物资运往前线,从而把克里米亚半岛打造成一个后勤补给大后方。
而在今年的俄乌冲突中,俄军在扎波罗热、赫尔松方向的补给主要就是依靠克里米亚半岛。
三是地缘上,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刻赤海峡是亚速海的唯一出海口,刻赤海峡大桥的存在,可以对乌克兰在亚速海的力量起到“关门打狗”的作用,乌克兰在亚速海的港口和海军力量基本废了。
2018年11月,三艘乌克兰海军舰艇试图强行通过大桥,进入黑海,被俄罗斯扣押,令乌克兰非常憋屈,从那时起,乌克兰就把这座桥视为眼中钉了,有充足的动机发动袭击。
现在,大桥被炸了,一时半会难以恢复通车,需要轮渡来运输,经济和地缘上的影响倒是不大,主要问题是军事。
我们知道,乌军从八月底以来一直玩了命在赫尔松反攻,虽然损失很大,但一直锲而不舍,也取得了一些战果,由于赫尔松北部距离首府赫尔松市过远,后勤压力过大,乌军又不要命地进攻,这里的俄军已经后撤了数十公里。
再加上乌军一直用“海马斯”火箭炮攻击第聂伯河上的桥,导致俄军目前在赫尔松突出部的补给相当依赖轮渡,考虑到轮渡的补给效率远不如大桥,这也造成了俄军压力山大。
这时,作为赫尔松大后方的克里米亚就更不容有失了,本来物资从俄罗斯本土通过刻赤海峡大桥的铁路运到克里米亚,再走轮渡到赫尔松突出部,效率虽然低了点,但还是可以接受的。
现在刻赤海峡大桥被炸,导致物资要先在海峡走轮渡,到了克里米亚重新上火车运到赫尔松,再走轮渡到突出部,效率明显低了一截,这对于前线俄军相当不利,赫尔松突出部的俄军部队很多已经连续作战了几个月,本就十分疲惫,如果后勤再跟不上,问题可就大了。
其次,刻赤海峡大桥被炸在政治上影响巨大。
这条桥是普京当年亲自下令建造的,是他标志性的政绩工程,炸桥基本等于打脸普京,会导致普京所在的希拉维克集团舆论上进一步处于不利地位。
俄罗斯国内广义上分为三个派系:西化派、希拉维克集团和皇俄派。
西化派代表人物是戈尔巴乔夫,完全倒向西方,学习西方的一切;
皇俄派则是本土民粹派,拒绝倒向西方,认为俄罗斯文明十分优越,甚至应该恢复君主制,代表人物为斯特列科夫;
希拉维克集团属于中间派,拒绝倒向西方,又不排斥交好西方,主张融入西方的同时,保持俄罗斯的独立性,政治上刻意和皇俄保持距离。
俄罗斯开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对乌克兰基础设施下手。
不下手是为了不想和西方彻底说拜拜,希拉维克毕竟认为俄罗斯是西方的一份子,事情不能做绝,但这引起了皇俄的不满,你不炸对手的基础设施,便会给对手留下大量的战争潜力,成为俄军战局不顺的关键。
在哈尔科夫兵败后,俄罗斯国内群情激奋,为了安抚皇俄,希拉维克集团一方面同意举行四州入俄公投,一方面泄愤般炸了一顿乌克兰的电力系统,让乌克兰电力至今无法恢复。
但也仅限于电力系统,其他基础设施依然没有炸,这在皇俄派看来显然是不够的,因为这场仗俄罗斯根本输不起,你普京却还在幻想和西方缓和,真是做梦,这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下狠手,消除乌克兰的战争潜力。
而刻赤海峡大桥被炸,无疑为皇俄派提供了极好的施压理由,你不炸乌克兰的基础设施,人家乌克兰可不领情。
在皇俄派的压力之下,普京很可能被迫升级战争,对乌克兰的基础设施大打出手,别以为对乌克兰没啥影响,实际上影响大得很。
就以桥梁为例,第聂伯河贯穿乌克兰,东西乌的沟通全靠河上的桥梁,第聂伯河合计有20座桥,其中有两座铁路桥,是乌军东西调兵的关键。
(图源:网络 第聂伯河上的桥梁)
在8月底的赫尔松反攻中,乌军发现打不动赫尔松的俄军,但是9月初意外在哈尔科夫发现了俄军防线的薄弱,便紧急从赫尔松通过第聂伯河上的铁路桥大量调兵到哈尔科夫,加强哈尔科夫的攻势,这才有了夺取红利曼。
如果第聂伯河上的桥被炸了,乌军就不可能再快速东西调动,当然理论上可以坐船过河,但是效率将大为下降,几万人的部队,还有大量重装备,靠坐船几天几夜都走不完。
而且坐船渡河速度很慢,目标很大,非常不安全,俄军有空中优势,加上最近进口的大批伊朗无人机,只要有心拦截一下,乌军过河时的损失不会小。
同时,一旦没有了这些桥梁,东部乌军的后勤将极为艰难,枪支等轻武器还好,重武器运去东岸得费九牛二虎之力。
要炸这些桥并不难,无非是几发导弹的小事,但政治上却是是否与西方决裂的大事,为什么呢?还是得从地缘上去理解。
炸掉这些桥,意味着断绝乌克兰的东西联系,考虑到俄罗斯目前没有能力吃下西乌,在西方看来,就是俄罗斯准备彻底吃下东部了。
虽然现在双方的关系也没什么可能挽回了,但还是有一丝希望,如果炸了,那就连最后一丝都没了,普京实在下不了这个决心。
但是不炸吧,西方的各种军援会源源不断通过这些桥运往东部,前线俄军压力很大,特别是哈尔科夫兵败和红利曼撤退后,俄罗斯国内舆论已严重不满,车臣领导人小卡德罗夫对负责指挥哈尔科夫作战的西部军区司令员拉平上将指名道姓地批评。
(图源:网络 拉平上将)
而就在不久前,绍伊古曾力挺过拉平,所以小卡明面上批评拉平,实则指向格拉西莫夫和绍伊古。
小卡只是目前舆论发酵的代表,格拉西莫夫和绍伊古都是普京的亲信,普京当然明白小卡和背后的舆论意有所指。
如果乌克兰再炸一次敏感的基础设施,或者俄军再出现一次兵败,那么普京也只能断掉对西方的最后一丝念想,对乌克兰的基础设施下手,这样一来,战争也就彻底升级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本文转载自INSIGHT视界,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