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03日 13.3°C-15.1°C
澳元 : 人民币=4.67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欧洲领导人接连访华,中欧为何是“吵闹的伙伴”(图)

2022-12-02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原文链接 评论2条

本文转载自中国新闻周刊,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二十大后,中国与欧洲之间的高层交往接连展开。

12月1日,在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不到一个月后,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也飞抵北京。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此前就米歇尔访华表示,中方高度重视发展对欧关系,愿通过此访同欧方加强战略沟通,凝聚共识,共同推动中欧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为复杂动荡的国际局势注入更多稳定性。

而在米歇尔启程访华前,欧洲理事会官网则写道:“在地缘政治和经济环境紧张的背景下,此次访问对欧盟和中国来说是一个及时的接触机会。”

欧洲领导人接连访华,中欧为何是“吵闹的伙伴”(图) - 1

12月1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举行会谈。图/新华

  “及时的接触”

11月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的一趟 “旋风式访华”开启了中欧高层互动的一波“热潮”。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巴厘岛峰会期间,习近平密集会见法国、荷兰、西班牙、意大利等欧盟国家领导人。而今,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也在该职位上首次到访中国。欧洲理事会是欧盟最高决策机构,决定欧盟总体方针,遵循全体一致的决策原则。

12月1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举行会谈。习近平指出,米歇尔主席代表欧盟全体成员国在中共二十大结束后不久访华,体现了欧盟发展对华关系的良好意愿。中欧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中欧关系保持向前向上势头,坚持互利共赢,符合中欧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国际形势越动荡,全球挑战越突出,中欧关系的世界意义就越凸显。

习近平向米歇尔介绍了中共二十大重要成果和中国式现代化的5个特征,并就中欧关系发展提出四点看法:一是要秉持正确认知;二是要妥善管控分歧;三是要开展更高水平合作;四是要加强国际协调合作。

米歇尔则表示,当前国际形势和地缘政治正在经历深刻复杂变化,国际社会面临诸多挑战和危机。中国不搞扩张,是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支持多边主义的重要伙伴。欧盟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会干涉中国内政。欧盟愿做中方可靠、可预期的合作伙伴。

“相较于德国、法国、荷兰、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领导人,米歇尔的到访,更能代表欧盟27个成员国的共同立场。”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他还提到,自2019年12月1日起担任欧洲理事会主席以来,在2020年和2022年举行的近两届中欧领导人会晤上,米歇尔与中方领导人之间都只进行过视频会晤,而这次与中国领导人的面对面交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相互了解的机会。

“接触”与“再平衡”

就妥善管控分歧这一点,习近平在同米歇尔举行会谈时指出,中欧历史文化、发展水平、意识形态存在差异,双方在一些问题上看法不同很正常,应该以建设性态度保持沟通协商,关键是尊重彼此重大关切和核心利益,特别是尊重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不干涉对方内政,共同维护中欧关系的政治基础。中方愿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举行中欧人权对话。

米歇尔表示,欧方珍惜在中共二十大后不久即同中方进行最高层次面对面会晤的机会,愿本着相互尊重和坦诚的精神,同中方就欧中关系各方面重要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对话合作,妥善处理分歧。他还指出,欧方愿意同中方办好下阶段高层交往,通过加强直接对话合作,减少误解误判,加强沟通协作,更好共同应对能源危机、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欧方愿同中方继续推进欧中投资协定的进程,增强供应链稳定互信,深化欧中各领域互利合作。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称,中国和欧洲是多极化世界的重要两极,但双方在意识形态、发展阶段、体制道路上均有所不同。此前,在台海、南海等中国内政问题上,欧洲时常颇有微词。尤其是近几年,欧洲内部存在一些对华不友好的声音。

“但随着俄乌战争长期化,欧洲面临能源危机和通货膨胀。尤其是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出台后,向在美企业提供大量补贴,重创欧洲工业。欧洲领导人意识到,与中国脱钩不现实、也不可能。”丁纯说。

“华盛顿推出《通胀削减法案》,这是美欧的一个重要矛盾点。”冯仲平也分析称,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后安抚了欧洲,另一方面,俄乌冲突后欧洲在安全上更难离开美国,必须更多表现出对美团结,在对华政策上配合美国。但俄乌冲突已经超过9个月,美国的一些做法已引起欧洲不满,尤其是《通胀削减法案》的出台,欧盟内部重新发出“对华政策不能完全跟随美国”的呼声。

对于此次访华,米歇尔本人和欧洲理事会都重点强调了“接触”与“再平衡”。G20峰会期间,米歇尔也曾表示:“欧盟需要重新平衡与中国的关系,因此,倾听对方、促进理解就显得至关重要。”

友好、积极、合作,也是G20峰会期间几场中欧领导人会见的共同基调。几乎在每一场中欧领导人的会见中,改善全球治理、应对全球挑战都成为讨论重点。

丁纯认为,中欧关系的确存在着一些现实的挑战,但双方在全球治理、气候变化、供应链技术等多个领域仍可通过合作,共同获益。双方宜从战略高度出发,应对当下“政冷经热”局面,求同存异,继续推进中欧合作。

面对中欧经贸关系的新变化,中欧也需要本着求同存异的态度,在传统经贸领域,要持续深化合作,让中国广阔的市场潜力、完整的供应链达致中欧双边共赢,符合中欧各自利益;同时双边在观念、机制和政策上努力实现创新,积极开拓新的合作领域,挖掘服务贸易、第三方投资和绿色产业、数字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合作潜力;同时要勇于、善于在WTO、IMF等国际机构框架下,参与国际规则的更新和完善,推动经济全球化,积极争取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以维护中欧关系的健康发展。

“吵闹的伙伴”

对于中欧关系接下来的发展,丁纯认为,近期欧洲与中国比较强烈的接触意愿,并不意味着欧洲完全倒向中国,而是在寻找一个平衡点。“客观来讲,要想要回到中欧关系蜜月期,短时间不太可能。”

2003年,中欧关系曾经出现一个蜜月期。当时,美国攻打伊拉克,欧洲主要国家法国、德国等均持反对意见,与中俄的立场一致。这也促使中欧关系迅速升温,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也在这个背景下签署。“如果不是结婚,至少也是个订婚。”时任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曾说。

但这个蜜月期并不太久。2006年欧盟对华蜜月期结束;2016年前后,欧盟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对华经贸、科技管制政策,包括对中国5G供应商实施禁令等;到2019年,欧盟将中国定义为“体制性对手”。欧盟对华认知和政策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取代以前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是对中欧关系的新“三重定位”,即合作伙伴、经济竞争者和体制性对手。

冯仲平分析称,欧洲议会《新欧中战略报告》既称中国是欧盟的“合作和谈判伙伴”,又突出中国正日益成为欧盟的“经济竞争者和体制性对手”,可以看出欧洲对中国的看法相当复杂。

但他也同样认为,尽管中欧关系存在一些挑战,但仍具韧性。首先,欧洲对华立场与美国保持了距离。欧盟不愿意和美国一起孤立和遏制中国,反对试图与中国经济脱钩的做法。其次,欧盟主张同中国保持接触,在经济上既合作又竞争,而在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上,则强调与中国开展合作的必要性。

中欧贸易上的数据也能够显示出这种韧性所在。尽管存在新冠疫情及俄乌冲突的不利因素,欧洲对华贸易额依旧能逆势上升。

根据中国外交部的数据,2021年,中国是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三大出口市场。欧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来源地、第二大出口市场。2021年,中欧贸易总额8281.1亿美元,同比增长27.5%,首次突破8000亿美元。今年1月至8月,中欧贸易额为5752.2亿美元,同比增长8.8%。

冯仲平表示,目前中欧高层出现新的密集互动期,对于中欧关系来说是积极的。中欧关系目前处于一个适应期,双方都在积极适应变化。他认为,中欧双方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合作和竞争都会增加。

有欧洲媒体评论称,米歇尔的此次访华,将通过一些新的变化,为中欧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中欧没有地缘政治的根本冲突,经贸关系仍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欧盟并非中国的战略对手,而是应当继续求同存异的战略伙伴。”丁纯认为,目前,中欧关系似乎正显现出一种经济上竞合兼备、全球治理上谋求合作、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管控分歧,成为中欧版“政冷经热”的新常态,欧洲特别是欧盟也日益成为中国“吵闹的伙伴”。


本文转载自中国新闻周刊,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2)
odellaaaa
odellaaaa 2022-12-02 回复
有句老话说得好:无利不起早,欧盟它们即将实施的行动,再次验证中国老祖宗说的话,无比正确。
_严重拖延症患者
_严重拖延症患者 2022-12-02 回复
西美对中是见不得(好),更离不得(好)!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