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件简单的事情看2023年投资市场(图)
1.通胀2%是否合理?
从2012年以来,美联储一直公开明确的将2%的通胀水平定位货币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参照目标。
最早,2%的通胀目标始于1989年的新西兰,而后逐渐被其他几个发达国家。这一目标被认为是比较合理的,能使经济进行资源重新配置所需的价格调整,避免陷入零利率陷阱。
政府不能再进一步降息以刺激经济。而且它被认为足够低,足以稳定通胀预期。
如果通胀在8%,意味着我们的钱每年贬值8%,家庭财富产生了亏损。
所以,通胀小一点对咱们老百姓更有利。
所以,从宏观数据上,通胀回归2%是非常合理的一件事情。
但是,价格飙升是分产品和行业的。
房地产首当其冲受到调控影响,房价回落。布里斯班部分豪宅价格大跌几十万。
亏损最多的一套,不到一年的时间转手亏损30%。
但是,其他方面的价格上涨能否回落呢?比如生活成本,以天然气,电力,食品价格为主,这些商品的价格对消费者并不是那么敏感,但积少成多,可能除去额外支付的房贷,每年多付出几万刀,剩下的一两万支出,就在生活产品上被消耗掉了。
而随着上游成本增加和运输成本增加,企业也会在终端售价提升。
就好比最近黑五过节,大家逛街,打折的是不少,但是看起来大部分商品的价格也没有那么吸引人。
而澳洲的数据显示,三分之一的家庭处于入不敷出的边缘。
所以,2023年政府必然还会控制通胀在2%左右。
2.解决通胀当下的难点是什么?
驱动通胀因素的变化,从最早的食品,原材料加工品,再到石油,天然气,矿产等。
但是随着2022年5月份以来,大宗商品价格纷纷回落,部分产品价格几乎腰斩。
目前通胀过高的因素不再是能源和食品价格,而是越来越多地来自服务业。
通胀高企一方面是由于市场资金过多,但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这少数人是资本方,也就是有定价权的人。
好比1920年左右美国经济危机期间,牛奶生产商将牛奶倒进河里,也不愿意将牛奶降价出售。
另一方面是大部分人储蓄大幅度缩水,消费习惯和工作习惯因为疫情发生了改变。
对生活质量和精神需求有了更高的兴趣。
需求端发生了明显改变。
而美联储只控制货币——等式里的总量,并没有疏导货币流向。
就好比一个大的蓄水池,一边已经深陷,那么另一边的水池数据就会失效。
所以,解决通胀的难点,在于,如何将资金合理推动,让蓄水池变得平稳,使得各行各业的价格能够相对稳定。
而不仅仅是统一加息,对所有行业造成冲击。
3.投资或生意策略,快速扩张能否可行?
这次加息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解决所有行业的通胀问题,因为这个单一手段无法解决。
加息最直接的,就是砍掉了投机者的投机机会。
免费资金时代基本结束。什么意思呢?
就是以前,我们借贷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比如房产销售经常喊道,大家买房子,房租可以支付利息,然后房价上涨获利,持有成本很低。
这个游戏在未来已经玩不转了。
有一个词,叫做“不劳而获”,就好比在股市和投机性房产市场中,数百万投机者不停的利用资金优势,在不增加实体经济效益的情况下,推动了资产价格泡沫虚高,资本空转,导致本应该用于生产建设的资金被吸走,压垮了中产,也压垮了企业家。
而这类群体,如果不能及时调整策略,未来的负债比例会快速上升。
这就是美联储未来重点打击的群体。
未来,政府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私人资本的垄断和掠夺系统的不公平,都将被重塑。
最终,解决收入不平等快速增加的矛盾。而市场经济能否浴火重生呢?我认为很难。
因为加息之后,无风险收益率提升,资本方会选择稳定性更高的债权类投资,包括我们发行的可转债,由上市公司发售,每年支付利息的债券。
对于他们来说,每年8%以上的固定收益也好于投资不确定性加大的实体行业,以及未来3年无法增长的房地产市场。
所以,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经历的是一轮经济周期的尾声,在这个阶段,务必要轻资产,投资流动性好的标的,不要让自己和家庭陷入债务增加,现金流降低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