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的逆袭:中国稳步加强关系(组图)
本文转载自日经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中东的石油资金正在发生改变。美国调查公司SWF Institute的数据显示,沙特阿拉伯、阿联酋(UAE)和科威特的3个主权财富基金(SWF)的资产余额预计在目前逾2.147万亿美元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其背景在于,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推算显示,2022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的石油出口收入达到逾9000亿美元,创出201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市场相关人士正在关注巨额资金的流向。
此前那样流入美国国债的资金比例减少,或将流向风险较高、但有望增长的领域。
继10月之后,在巴林等处设有基地的中东私募股权投资(PE)基金Investcorp的执行董事长穆罕默德·阿拉尔迪 (Mohammed Alardhi)将于2023年初再次访问东京。计划到2027年之前使资产管理规模(AUM)由目前的420亿美元增加至1000亿美元。他表示“需要推进投资多元化,将关注属于世界增长中心的亚洲”。据悉最低目标是使占资产组合分别为逾10%和5%的对亚洲与对日本投资翻一番。
阿拉尔迪举例称“感到骄傲”的是,对1818年创建的熊本县老牌酱油企业浜田酱油的出资及业务重振。2016年香港基金对其出资,Investcorp参与其中。
关于将股权过半数出售给外国基金的背景,浜田酱油的浜田浩成表示,“需要改变依赖萎缩的国内市场的现状”。该公司10月启动了对美出口。酿造厂同时设置了由建筑师隈研吾设计的咖啡馆,成为旅游胜地,企业形象得以提高。
石油资金似乎也将流向中东区域内。沙特实力派人物、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推进沙特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国家改造,加强培育国内产业。还将完善该国国内证券市场的规则,让普通投资者也容易把资金投向国内。
从沙特的主权财富基金“公共投资基金”(PIF)来看,现在约为7000亿美元的资产规模预计到2025年增至1万亿美元,在2030年之前成为世界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最初曾被指通过取得美国科技股和低估股来追求回报,但今后将加强有助于国内产业培育的投资战略。
10月,国际投资会议“未来投资倡议”(FII)的相关活动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记者向一位基金运营者询问投资战略,对方展示了不断跳出要求“公共投资基金”投资沙特的SNS(社交网站)信息的手机画面,为巨大压力而苦笑。
在大约20年前,当时的沙特王储阿卜杜拉(后来的国王)对海湾投资者放弃本国、全面投资海外的情况发出叹息。中东的机构投资者和公共投资机构以极为保守的投资风格而著称,大部分投向了美国债券等安全资产。
到2000年代,尽管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B)推进加息,但长期利率没有提高,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称这种状况为“conundrum(谜)”。存在中东的石油资金买入债券的行为压制长期利率上升的一面。目前,在美国金融当局再次迈向紧缩的背景下,中东的资金有可能未在美国国债市场感受到过去那样的吸引力。
沙特等海湾国家的货币大部分与美元挂钩。虽然存在政治摩擦和相对的石油交易下降,但认为美国和中东的战略关系濒临瓦解危机的看法似乎有些夸张。
另一方面,中国为了应对美国,正在稳步接近中东。中国目前已成为中东原油的最大买家,积极发展石油人民币,正在寻找机会动摇石油市场的美元主导权。中国将在私底下努力填补在美国减少参与中东事务的背景下产生的空白。
以石油的大幅减产为契机,“中东的逆袭”拉开序幕。石油资金从美国流向亚洲和中东,或将招致市场的动荡。在与美国之间出现裂痕的背景下,与中国和俄罗斯加强合作的行动甚至有可能改变国际秩序和经济走势。
本文转载自日经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