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中小企业复苏步履艰难,至今还在低迷中挣扎(组图)
本文转载自美国之音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中国财经媒体财新周三(2月1日)发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显示,中国的工厂活动在一月份有所加快,但整个行业仍然处于收缩状态。
中国山东省德州景津压滤机集团的工人正在工作。(2022年8月25日)
财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在一月份录得49.2,比前一个月(去年12月)增加了0.2个百分点,这是这项指数连续第六个月处于收缩区间,但低于路透社专家预测的49.5。
这项指数高于50标志着该行业进入扩张阶段,而低于50则意味着它处于收缩之中。
财新的最新数据与周二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相比更为疲软。国家统计局的PMI数字为50.1,比前一个月增加了3.1个百分点,时隔三个月后重返扩张区间。
国家统计局和财新是中国两家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的编制和发布者,前者关注的是大型国有企业,后者侧重中小企业和沿海企业。经济学家们根据这两项数据了解制造业最新的变化。
路透社引用伦敦经济研究机构凯宏观分析师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的话说,“财新指数较为疲软,意味着小企业和出口商在国外需求下降的时候遭遇了非常严重的困难”。
不过分析师们认为,中国在去年12月初放弃清零抗疫政策之后出现的经济低迷似乎已经过去,那次疫情海啸推进的速度快得出人意外。
日本证券经纪公司野村证券分析师们表示,他们也在根据最新数据更新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期,去年第四季度的实际增长幅度超过了预期,“中国向群体免疫过度的速度”比预期的要快。
中国方面组织多家媒体参观SMC集团在北京的一家工厂车间。(2023年1月10日)
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处于严厉的动态清零和无序解封的混乱时期,中国经济遭遇严重打击,其严重程度很可能超过了2020年初武汉封城时期。
但是,中国官方的数据显示,就在那个季度,中国GDP还是增长了2.9%。这个数据的真实性受到了广泛的质疑。
分析师们表示,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今年第一和第二个季度出现反弹,但从长期来看,房地产业的问题和国外需求疲软这两大问题将会对中国经济构成长期的拖累。
财新的报道说,随着疫情形势好转,供应链更趋稳定,一月供应商供货时间指数在荣枯线下大幅上升,这意味着供应链压力放缓,但是由于人手短缺,物流运输尚未完全正常化。
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表示,2023年1月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供给和需求趋弱,外需低迷,失业大幅上涨,物流尚未完全恢复,但制造业企业乐观情绪继续提升。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二报告说,去年11月的PMI是48%,12月为47%,今年1月涨幅较大至50.1%,迈入了扩张区间。中国增量研究院院长张奥平指出,形势虽然有所改善,但尚不稳固。
生产指数在一月份虽然有了较大的提升,增长了5.2个百分点,但依然位于收缩状态(49.8%)。
最大的问题是外需衰弱。一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升幅度不大,从12月的44.2%回升至46.1%,但距离扩张还有相当的距离。
另外,大企业PMI较前一个月上升4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而中小型企业PMI依然只有48.6%和47.2%,均低于临界点。
张奥平说,中小企业资产负债表自我修复能力较弱,是目前经济内生性复苏的关键阻碍。
本文转载自美国之音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