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封疆大吏全面崛起!他们最不希望中国走回头路(组图)
宰相起于州郡,封疆大吏是中国政治中独特而又关键的存在,他们既主政一方,影响所在地区的治理,又往往是国家领导人的主要来源。
过去两三年,内地31个省区市的党政一把手(合计62人)基本完成换届,盘点和分析他们的资料,有助于认识中国政治的运行逻辑。
本文尝试从出生年代来盘点地方大员们的情况。
在目前31个省区市的62位党政一把手中,50后只有四位,分别是1959年9月出生的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1959年10月出生的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1956年11月出生的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1959年10月出生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书记马兴瑞。
其中,易炼红、楼阳生、马兴瑞的年龄与60后非常接近。从教育背景来看,他们四人均是在1977年邓小平决定恢复高考后上的大学,与绝大多数60后大学生的情况一样。
除了他们之外,剩下的封疆大吏们均是60后,而且都是1977年之后的大学生、专科生,其中许多都是一流大学的硕士、博士,具有比较扎实、完整、现代、国际化的知识结构。
1977年邓小平决定恢复高考,自此之后,无数普通中国人的命运发生改变。那些通过勤奋学习考上大学的人,都成为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的稀缺人才。数十年下来,其中多数更是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
1977年,内地恢复高考。自此之后,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相比于文革时期发生根本性变化。(VCG)
目前31省区市的党政一把手们,便是时代浪潮下的幸运儿,先是因教育改变命运,后来又因邓小平提出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干部政策脱颖而出。
从这一点来说,60后是改革开放的重大受益者,他们能在人生中的最佳年龄接受正常而又相对优质的高等教育,深受改革开放后思想解放、经济建设、国际交流的耳濡目染,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在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推动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浪潮中大显身手。
从更长的时间背景来看,不同于50后及之前的数代人,经历过残酷的革命战争、反右、大饥荒,对于文革有着刻骨铭心的痛苦记忆,60后多数生于大饥荒之后,对于文革的创伤记忆相对稀薄。
但60后和50后亦有许多相似之处,那就是具有非常强烈的责任感,不怕吃苦,能拼搏。他们都曾经历物质匮乏的贫穷落后年代,都对于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差距有着极其深刻的体认。当然,相对而言,60后所吃过的苦比50后少一些。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VCG)
在形成60后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恰是今天最被知识界怀念的1980年代,那是一个回归常识理性、反思和批判、思想解放的理想主义年代,是一个中国走向开放、多元的年代。
这样的人生经历决定了60后一方面会是改革开放的坚定支持者、信奉者,另一方面其中多数人会十分认同国家在过去数十年取得进步,纵使会有不满和抱怨,但总体而言,他们的认同感、获得感更为凸显。在这一点上,60后需要对今天内地年轻人的生存焦虑有更多理解,才能把握时代脉搏变化。
目前60后在政界已经全面崛起,绝大多数封疆大吏都是60后。他们是邓小平时代和改革开放的重大受益者,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见证者,是最不希望中国走回头路的群体之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希望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成长、崛起的他们,让改革开启往更深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