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上海首位“高考状元”,在一片骂声中加入美籍,如今三天两头回来(组图)
19岁成为上海首位高考状元,复旦大学公费保送出国学习,在一片骂声里加入美籍。四十多年一晃而过,她后悔了吗?她叫袁钧瑛,曾经的高考状元,如今的哈佛大学终身教授。
提起袁钧瑛的名字,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在医学领域,她可是赫赫有名。她是世界细胞死亡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更是许多中风病人的希望。正是因为她的研究和发现,让许多癫痫和中风的患者可以在发病之前的阶段就能被发现从而及时的治疗。
这就大大缓解了因为发现不及时导致后期无法医治的现象。而袁钧瑛也因此获得了美国卫生研究所的NIH主任先驱奖。这个奖项的含金量极高,虽然不是诺贝尔奖,但也足以让袁钧英成为当时美国生物学界的权威。
那么,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顶级医学家又为什么要坚持选择加入美国国籍呢?这就不得不从她的人生经历说起。1958年,袁钧瑛出生于上海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就是一名大学霸的袁均英,她很沉得住性子,承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极佳。
别的小朋友都在外面玩的时候,她就喜欢在家看书,钻研一些问题。而正是因为这样的习惯,也让她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到了1979年,袁钧瑛就以上海高考状元的身份顺利进入了复旦大学化学系学习。
在当时的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们的国家科技文化并不发达,在很多方面远远落后于世界上的很多国家。为了更快地追赶上别的国家的发展步伐,当时的中国决定送一批优秀的人去国外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当时,一路都是学霸的袁钧英自然在公费留学的名单中,并且名列第二,是国家的重要培养对象。
彼时坐上漂往大洋彼岸那艘船的她,拿着国家的全额补贴,想来心中也是汹涌澎湃,怀揣着做出一番事业来回报国家的少年雄心。而那时候,在并不富裕的经费中拨出一笔巨款,支撑数百名学生出国的国家,应当也没有想到世事多变,终究难遂人愿。
来到美国后,袁钧英如愿进入了哈佛大学学习,经过7年的努力,取得哈佛大学神经学博士学位。哈佛大学是世界生物学研究的一流大学,这里人才荟萃,许多世界一流的专家教授都在这里工作。
袁钧英身在花中气自芳,又经过了10年的探索,成为哈佛大学生物学教授在此期间,原本就天赋异禀的袁钧英又凭借着良好的研究环境和不懈的努力,攻克了一项又一项的医疗难题。
她也凭借着这些优异的成绩,成为了响当当的世界级权威。彼时,哈佛大学就有意要聘请她为学校的终身教授。可是,想在哈佛当终身教授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加入美籍。对此,袁钧英也曾有过犹豫,为此,她还特意咨询过母亲的意见。
母亲得知此事后,只说一句:“孩子,你可要想好了,当年可是国家花钱送你出去的,做人可不能忘恩负义。”
然而,即便事实如此,袁钧英也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但最终她还是毅然选择加入了美籍,并且顺利成为了哈佛的终身教授。对此,袁钧英的解释则是,这里的环境实在太适合做研究了。
不仅没有任何压力和阻力,更重要的是学校可以为她提供一切研究的辅助,不仅仅是金钱和资源,更重要的是无条件的支持。在袁钧英看来,在哪里做研究都是一样的,也都是在为全人类做贡献。
从那之后,她就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了研究领域中,在接下来的一些年里,她也实实在在地做出了很多对于疾病治疗方面的贡献。只是,对于她当年的那个选择,大众始终无法释怀。就像钱学森曾经说过的,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这句话在现在看来,十分准确。
因为,你所研究的东西是用来服务大众的,但也要看是服务哪些大众?
有的东西,研究出来是能用在全世界,但也有很多东西被美国死死的抓在自己手里不放。
以至于到现在我们国家还在很多方面被西方卡着脖子,困难前行。
虽然这几年,袁钧英也经常会回到国内,甚至在中科院担任教授,也确实为祖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但她的身份依旧是美国人,这就不禁让人想问了,如果将来当祖国和她所在的地方发生冲突时,她又会怎么选择呢?